第3章 笔惊朝堂(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长安的深冬裹着银装素裹的寒意,东宫暖阁内却暖意融融。鎏金暖炉吐着袅袅炭火,将李承乾身上的月白狐裘映得泛起柔光。案头新换的冰裂纹瓷瓶里,几枝早梅斜斜探出,与摊开的《贞观政要》相映成趣,空气中浮动着墨香、梅香与桂花糖糕的甜香。

自从向李世民提出律法改革的建议后,李承乾愈发感到肩头沉甸甸的分量。每日天还未亮,他便在烛火下研读典籍,太傅授课时更是全神贯注,连课间休息都拉着先生探讨《周礼》与《唐律》的异同。午后,他常带着李泰和长乐公主在回廊下习字,教李泰用算盘拨弄算术,给长乐讲解诗词里的典故。小皇子小公主们总爱围在他身边,听他讲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什么"孔融让梨新说",或是"曹冲称象的另一种解法",惹得孩子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托腮沉思。

这日午后,李承乾屏退宫人,独自在书房批注《贞观政要》。暖炉里的炭块偶尔爆出火星,惊得架上的白玉鹦鹉扑棱着翅膀。

自从上次向李世民提出律法改革的建议后,李承乾愈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他深知,想要真正改变大唐的命运,仅凭几句建言远远不够,必须从根本上影响朝廷的制度和人才选拔。正因如此,他每日除了跟着太傅学习经史子集,还会抽空研读各类典籍,试图从中找到改革的灵感。

书页在指尖轻轻翻过,李承乾时而皱眉思索,时而会心一笑。当看到书中关于选拔人才的章节时,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现代社会的科举制度。在他看来,大唐现有的举荐制弊端重重,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若能推行科举,并且注重实务考核,必定能为朝廷选拔出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想到这里,李承乾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想法,提笔就在书页空白处批注起来:“科举应重实务,考策论以察治国之能,试算术以验理财之智,设实务之题,方得可用之才……”狼毫在宣纸上沙沙游走,李承乾完全沉浸其中,将现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泉涌般倾泻而出。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挥笔疾书,连窗外飘起细碎的雪花都未曾察觉。

直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太子殿下,该用午膳了。"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打断了李承乾的思绪。他抬头一看,是贴身太监小福子正站在书桌旁,眼神中满是好奇地盯着他手中的书。

李承乾这才回过神来,低头看着自己写下的批注,心中猛地一惊。这些观点在现代稀松平常,可放在唐朝,简直如同惊世骇俗之语。要是被人发现,指不定会惹出什么麻烦。

“殿下,您写的这些……”小福子忍不住开口问道,“科举不是还未推行吗?怎么就说要重实务?还有这算术、策论,奴婢从未听过这样的说法。”

李承乾心跳加速,脑子却在飞速运转,想着如何圆这个谎。突然,他想起上次用仙人托梦糊弄长孙皇后的法子,心中一喜,脸上却装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小福子,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这是前些日子,那位白胡子仙人又给我托梦了,传授了这些治国良方。仙人说,只要按此方法选拔人才,大唐必将繁荣昌盛!”

小福子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与敬畏:“原来如此!难怪殿下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见,原来是仙人指点!”

李承乾心中暗喜,继续添油加醋道:“仙人还说,这些法子暂时不能轻易示人,等时机成熟,父皇自会知道。你要是泄露了出去,说不定会触怒仙人,到时候……”他故意拖长了声音,眼神严肃地看着小福子。

小福子吓得连忙跪下,声音都有些发抖:“殿下恕罪!奴婢一定守口如瓶,绝不敢透露半个字!”

然而,李承乾低估了宫廷里消息传播的速度。小福子虽然嘴上答应保密,可面对其他太监宫女的好奇询问,终究没忍住,把“太子得仙人托梦传授治国之策”的消息说了出去。短短几日,这个消息就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甚至传到了朝堂之上。

这日,李承乾正带着李泰和长乐在花园里堆雪人。长乐公主把自己的红绸带系在雪人脖子上,笑得眉眼弯弯;李泰则举着胡萝卜,非要给雪人安个"大将军的鼻子"。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跑来:"太子殿下,陛下宣您即刻前往御书房!"

李承乾心中一紧,下意识以为是批注的事情败露了。他强装镇定,把手中的树枝递给李泰:"四弟,你和五妹接着玩,皇兄去去就回。"说着,整理了一下衣袍,跟着侍卫往御书房走去。

一路小跑来到御书房,李承乾刚踏入门槛,檀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李世民正坐在书案后,手中拿着那本《贞观政要》,书页恰好停在李承乾批注科举的那一页。帝王抬眼看向他,目光深邃,脸上表情让人捉摸不透。

“乾儿,来,到父皇这儿来。”李世民招了招手,语气平静。

李承乾心中忐忑,慢慢走到书案前,偷偷瞥了一眼李世民手中的书,发现正是自己批注科举那一页。他咽了咽口水,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质问。

“乾儿,跟父皇说说,这些批注,当真是仙人托梦所授?”李世民放下书,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咬了咬牙,决定继续将仙人托梦的戏码演下去。他抬起头,眼神坚定地说道:“回父皇,确实是仙人托梦。那位仙人说,如今大唐虽初定天下,但选拔人才的制度需有所革新。科举若只考诗赋文章,难觅真正有治国安邦之才。唯有注重实务考核,才能为朝廷选拔出栋梁之材。”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李承乾,微微挑眉:“哦?那仙人可有说,这实务考核该如何进行?”

李承乾心中一喜,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他连忙说道:“仙人说,可以考策论,让考生针对当下的民生、军事、经济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考算术,检验考生的理财能力;还可以设置一些实际案例,让考生分析处理。如此一来,便能选拔出真正有才能、能做事的官员。”

李世民听着李承乾的话,不时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这些观点,他虽从未听过,但细细想来,却极有道理。尤其是在如今朝廷人才紧缺,世家大族又把持着举荐大权的情况下,推行这样的科举制度,或许真能打破僵局。

“乾儿,你小小年纪,能有这般见识,实在难得。就算不是仙人托梦,单凭你自己能想到这些,也足以让父皇欣慰。”李世民伸手摸了摸李承乾的头,语气中满是慈爱。

李承乾心中大喜,连忙说道:“能为父皇分忧,是乾儿的荣幸。若这些法子真能对大唐有用,乾儿恨不得天天梦到仙人!”

李世民被李承乾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好好好!你这孩子,越来越会说话了。这样吧,你把这本书留在父皇这儿,朕好好研究研究。等过些日子,再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看看能否推行。”

李承乾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从御书房出来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他知道,自己又朝着改变大唐命运的目标迈进了一步。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宫廷和朝堂。大臣们纷纷议论,有人惊叹太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奇才,也有人怀疑所谓仙人托梦不过是借口。但无论如何,李承乾的名字和他提出的科举改革方案,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而李承乾却依旧像往常一样,每日读书学习,与李泰玩耍,时不时还会给长孙皇后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只是,他的心中多了一份期待,期待着自己的改革方案能早日落地,期待着大唐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断有大臣求见李世民,讨论科举改革之事。朝堂上也因为此事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改革,认为这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良策;另一派则坚决反对,担心改革会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

一日,李承乾正在书房练字,小福子急匆匆地跑进来:“殿下!殿下!陛下下旨了,要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科举改革,先在几个州府设立考场,以策论和算术为主要考核内容!”

李承乾手中的毛笔“啪”地一声掉在地上,他猛地站起来,脸上满是惊喜:“真的?!”

小福子用力点头:“千真万确!现在整个皇宫都传开了,大家都在说,太子殿下不愧是得到仙人庇佑,想出的法子连陛下都赞不绝口!”

李承乾激动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要这次试行成功,科举改革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唐的未来也将因此而改变。

夜幕降临,李承乾站在东宫的露台上,望着漫天繁星。微风拂过,带着些许寒意,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此刻的好心情。他心中默默想着:“大唐的盛世,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