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五灯会(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贞观元年正月十五,长安城的上元灯火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李承乾站在东宫玉阶前,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灯海,耳畔传来长乐公主银铃般的笑声。
"皇兄!你看兕子像不像个小灯笼?"长乐公主牵着裹在红色锦袄里的晋阳公主跑来,晋阳头上扎着两个圆圆的发髻,确实活像个会走路的灯笼。
李承乾笑着蹲下身,替晋阳整理被风吹乱的衣领:"兕子比灯笼可爱多了。"他变戏法似的从袖中掏出一盏小巧的波斯琉璃灯,"这是前日西域使节进贡的,送给你们玩。"
长乐惊喜地接过,琉璃灯在月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映得两个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李承乾看着妹妹们欢喜的模样,心中微暖。这时,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殿下,时辰到了。"小福子捧着件狐裘大氅走来,"房相、杜相等几位大人已携家眷在朱雀门等候。"
李承乾点点头,系好大氅,又嘱咐乳母照看好两个妹妹,这才登上马车。车轮碾过积雪初融的青石板,发出咯吱轻响。他掀开车帘,望着街上熙攘的人群,思绪却飘到了三日前——父亲李世民在御书房的那番话。
"乾儿,上元节赏灯,朕已安排几位重臣子弟与你同游。"李世民当时放下奏折,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已十岁,该学着识人了。"
马车突然停下,打断了李承乾的回忆。朱雀门前,十几盏宫灯将黑夜照得通明,几位身着华服的少年正站在各自父亲身旁,见他下车,纷纷行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抬手示意众人免礼,目光扫过这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房玄龄身旁站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气质沉稳;杜如晦身后是个浓眉大眼的健壮少年;最引人注目的是魏征身边那个瘦高少年,眉眼间带着几分与父亲相似的倔强。
"这位是犬子遗直。"房玄龄微笑着介绍,"略通经史,却是个书呆子,还望殿下多提点。"
房遗直上前一步,恭敬而不失风骨地行礼:"久闻殿下精通《春秋》,遗直斗胆,改日可否请教一二?"
李承乾注意到他行礼时衣袖纹丝不动,显是经过严格训练,心中已有几分好感:"房公子客气了,互相切磋才是。"
杜如晦哈哈一笑,拉过自己儿子:"犬子杜构,粗通武艺,却是个莽撞性子。"杜构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抱拳行礼时腕上铁护腕叮当作响。
轮到魏征时,这位以直言敢谏闻名的大臣只是简单介绍:"这是犬子叔玉。"魏叔玉行礼如仪,却始终垂着眼帘,不与李承乾对视。
寒暄过后,大人们自去宫中陪驾赏灯,留下这群少年在禁军护卫下游览民间灯市。李承乾走在最前,身后跟着这群各具特色的世家子弟,很快便融入了长安城热闹的上元夜。
"殿下请看,前面就是西市最有名的灯楼了!"杜构兴奋地指着远处一座三层彩楼,楼上悬挂着数百盏形态各异的花灯,将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
众人走近,只见灯楼前围满了猜灯谜的百姓。一个商贾模样的中年人站在高台上,手持铜锣高声宣布:"今年的头彩是西域进贡的夜明珠一颗!猜中三楼所有灯谜者可得!"
长乐公主不知何时挤到了李承乾身边,拽着他的袖子小声道:"皇兄,我想要那颗珠子..."
李承乾揉了揉妹妹的发顶,转向身后众人:"诸位可有兴趣一试?"
房遗直微微一笑:"愿随殿下雅兴。"
魏叔玉却突然开口:"殿下贵为储君,与民争利恐有不妥。"
气氛一时凝滞。杜构瞪大眼睛看着魏叔玉,仿佛在看什么稀奇物种。李承乾却不恼,反而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敢直言相谏的少年:"魏公子此言差矣。上元佳节,与民同乐正是皇家本分。况且——"他指了指灯楼前贴着的规则,"这猜灯谜所得奖品,主办方会以胜者名义捐出同等价值的粮食赈济贫民,何乐而不为?"
魏叔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低头:"殿下明鉴,是臣考虑不周。"
"走吧,一起上去看看。"李承乾率先迈步,众人紧随其后。
一楼灯谜较为简单,多是字谜和俗语。杜构猜中几个,得意洋洋;房遗直则安静观察,偶尔出言提醒。上到二楼,谜题难度陡增,出现了许多需要深厚典籍功底的题目。
"'青山隐隐水迢迢',打一地名。"长乐公主念出灯笼上的谜面,苦恼地皱起鼻子。
李承乾正欲开口,却听房遗直轻声道:"可是'江南'?青山为'工',水为'氵',合为'江';'隐隐'示'南'字藏于其中。"
商贾击掌赞叹:"公子高才!正是'江南'!"
众人继续向上,谜题愈发艰深。到三楼时,只剩下李承乾、房遗直和魏叔玉三人。三楼中央悬挂着一盏巨大的走马灯,灯上绘着《山海经》异兽图案,灯下悬着最后一道谜题:
"『日月同辉,山河共影』,打一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