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宫墙春深(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李慎立刻挺起小胸脯:“知道!是隋代仁寿宫,父皇改名为九成宫,还命魏徵公撰文刻碑!”他说得飞快,眼睛亮晶晶的,像极了当年初通经史时的模样。

长孙皇后看着儿子们相处的场景,眼中满是笑意。她想起李承乾被立为太子时年仅八岁,如今却能耐心教导幼弟,甚至记得给妹妹们准备玩物。“承乾,”她忽然说,“你上次说的弘文馆学舍,如今扩建得如何了?”

“回母亲,已增至东西十二斋,”李承乾放下茶碗答道,“除了勋贵子弟,亦有不少寒门才俊。前几日有个洛阳学子,竟用《九章算术》解了漕运淤塞之困。”

李世民闻言颔首:“如此甚好,学以致用方为真才。”他想起自己早年征战,深知实务之重要,见李承乾将治学与经世结合,心中很是欣慰。

说话间,窗外的梨花瓣又落了些。长孙皇后让宫女取来竹帚,想扫些花瓣做胭脂。李承乾见状,主动接过竹帚:“母亲歇着,我来。”

他扫着花瓣,听着身后家人的谈笑声,忽然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穿越之初,他总以“后世视角”审视周遭,生怕言行逾矩,可此刻看着父亲眼角的笑纹、母亲鬓边的银丝、弟妹们天真的笑脸,他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早已是他的家。

“大哥,你看这花瓣像不像雪?”晋阳公主不知何时跑了出来,手里捧着个装满花瓣的纱囊,“我们把花瓣攒起来,等夏天做冷香丸好不好?”

李承乾接过纱囊,指尖触到柔软的花瓣,忽然想起贞观十六年的桃花雪——那时他刚穿越不久,在雪地中背诵《左传》以掩生涩,如今却能在春光明媚的宫墙下,与妹妹笑谈胭脂香丸。

“好,”他笑着对妹妹说,“我们多攒些,给母亲做最好的冷香丸。”

长孙皇后看着儿子们,眼中泛起泪光。她悄悄拭去,对李世民说:“你看承乾,如今真像个大人了。”

李世民望着李承乾的背影,那挺拔的身姿早已不复少年稚气。他想起去年太子监国期间,妥善处置了山东水患,又在西域商路增设烽燧,心中既有骄傲,也有一丝忧虑——这孩子肩上的担子太重,重得让他有时忘了自己尚不足二十。

“承乾,”李世民忽然开口,“明日休沐,陪朕去玄武门射猎如何?”

李承乾转身,看见父亲眼中的期待,立刻点头:“儿臣遵旨。”他知道,这是父亲想借射猎之机,与他聊聊朝堂之外的话。

夕阳西下时,一家人围坐在暖阁用晚膳。桌上摆着清蒸鲥鱼、鹿肉羹,还有李慎喜欢的梅花酥。李承乾给父亲斟上醴酒,给母亲盛了碗羹,听着弟弟妹妹叽叽喳喳地说着御花园的趣事,忽然觉得,这般寻常的 familial moment,比任何权谋都更珍贵。

饭后,李承乾送父母回寝殿。长孙皇后握着他的手,轻声说:“承乾,凡事莫要强求,你父皇和我,只愿你平安康健。”

他点点头,看着母亲眼中的关切,心中一暖。走出殿门时,李世民忽然叫住他:“承乾,那枚刻海浪纹的铜钱,你收好了。”

李承乾一怔,随即明白父亲的深意。那不仅是一枚钱币,更是他融入这个时代的印记。“儿臣明白,”他躬身道,“儿臣记得,无论何时,家都在此处。”

夜风吹过宫墙,带来梨花的清香。李承乾望着漫天繁星,想起现代的自己或许正在研读唐史,却从未想过会亲身站在贞观年间的宫阙下,成为历史的参与者。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春的气息。宫墙内的岁月静好,是无数文臣武将在边疆与朝堂守护而来。而他,作为大唐太子,有责任让这份静好延续——以他从“未来”带来的见识,更以他对这个家的拳拳之心。

回到东宫时,侍读已备好明日射猎的弓箭。李承乾走到窗边,望着太极宫方向的灯火,那里有他的父皇母后,有他的弟妹,有他在这个时代的全部牵挂。

“殿下,明日射猎需带的护具都备齐了,”内侍低声道,“还有,詹事府说,纪王殿下吵着要跟您学骑射。”

李承乾失笑,转身拿起那张改良过的角弓。“明日让纪王跟着,”他说,“教他些基础箭法。”

窗外,梨花仍在静静飘落,宫墙内的春夜,静谧而温暖。李承乾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想起家人的笑容,他便有勇气以穿越者的智慧,在这贞观盛世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既不违历史大势,亦不负骨肉亲情。

龙潜于渊,终有飞天之日。而此刻,他愿守护这宫墙内的方寸温暖,因为这是他穿越千年,最想珍藏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