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氏族志(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不知?"李承乾从袖中掏出一份供词,"崔宗之已供认,是受你指使,意在胁迫朝廷!"
朝堂上一片哗然。李世民适时拍案:"崔民干,你可知罪?"
崔民干瘫软在地,面如死灰。这时,更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京兆韦氏家主韦挺突然出列:"陛下,臣要弹劾崔民干贪赃枉法!"他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这是崔氏在汴州强买民田、逼死人命的罪证!"
紧接着,河东柳氏、薛氏等家主纷纷出列举报崔氏、卢氏等的不法之事。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世家大族互相攻讦,丑态百出。
"肃静!"李世民一声厉喝,太极殿立刻鸦雀无声。皇帝冷冷扫视着下方跪伏的世家重臣:"朕本欲给你们留些体面,奈何你们自取其辱!崔民干革职查办,其余人等罚俸一年,《氏族志》即日颁行,不得再议!"
退朝后,李承乾刚走出太极殿,就被一个身着紫袍的老者拦住去路——正是荥阳郑氏家主郑元璹。
"太子殿下好手段。"郑元璹阴测测地说,"不过殿下可曾想过,没有世家支持,这大唐江山能坐得稳吗?"
李承乾淡然一笑:"郑公多虑了。朝廷取士,唯才是举。没有张良、萧何,高祖照样开创汉室;没有你们这些世家,大唐只会更兴盛。"
郑元璹脸色铁青,拂袖而去。
回到东宫,李承乾刚换下朝服,杜荷就急匆匆跑来:"殿下,边关急报!突厥余部联合薛延陀,寇犯朔州!"
李承乾心头一震。历史上贞观六年确实有过一次突厥反扑,但规模不大。他展开军报细看,却发现情况比记忆中严重得多——敌军竟有五万之众,还配备了精良的攻城器械!
"传兵部尚书杜如晦!"
不多时,杜如晦匆匆赶到,脸色凝重:"殿下,此事蹊跷。突厥残部哪来这么多精良装备?据斥候报告,他们的云梯、冲车,竟与将作监新制的样式一模一样!"
李承乾瞳孔一缩。将作监的图纸可是机密,除非...
"查!彻查将作监近半年所有经手人员!"
当夜,李承乾正在东宫审阅边关军报,忽闻窗外一声轻响。他警觉抬头,只见一片柳叶飘落案头——这是他与暗探约定的信号。
"进来。"
一个黑影悄无声息闪入,正是派去监视郑氏的密探:"殿下,查清了!将作监有个叫郑虔的录事,是郑元璹的远亲,上月曾秘密离京三日。"
李承乾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世家大族为报复《氏族志》之事,竟不惜勾结外敌!
"继续盯着,不要打草惊蛇。另外,传孤令,命并州都督李绩加强戒备,严防敌军偷袭粮道。"
密探退下后,李承乾在灯下沉思。世家与突厥勾结,这已不是简单的政治斗争,而是叛国大罪。但要彻底铲除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还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次日清晨,李承乾正要前往兵部议事,忽有内侍慌张来报:"殿下!不好了!郑元璹带着十几家世族长老跪在朱雀门前,声称要'尸谏'!"
李承乾手中军报"啪"地掉在地上。所谓"尸谏",就是死谏,这些人是要以命相搏啊!他更衣出门,决定亲自处理。
朱雀门前,十几位白发苍苍的世族长老跪成一排,每人面前摆着一把匕首。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议论纷纷。
郑元璹见太子到来,高声道:"太子殿下!《氏族志》辱没先贤,老朽等今日当血溅此地,以正视听!"
李承乾冷笑一声:"郑公好大的阵仗。不过..."他突然提高声量,"在你死谏之前,不如先解释解释,令侄郑虔为何要向突厥泄露将作监机密?"
郑元璹脸色大变:"殿下...殿下血口喷人!"
"是吗?"李承乾一挥手,侍卫押上一个被五花大绑的瘦小男子,"认识他吗?这是昨夜在泾阳抓获的突厥细作,他怀里可揣着郑虔的亲笔信呢!"
围观的百姓顿时哗然。郑元璹面如死灰,突然抓起匕首就要自刎,被眼疾手快的侍卫一把拦住。
"想死?没那么容易。"李承乾厉声道,"来人!将这些通敌叛国之人全部拿下,押送大理寺严审!"
回到东宫,李承乾立即起草奏章,详述世家勾结突厥的罪证。正要派人送往两仪殿,忽闻内侍高呼:"陛下驾到!"
李世民龙行虎步走入殿中,身后跟着一队千牛卫。皇帝面色阴沉,从袖中掏出一封密信:"你看看这个。"
李承乾展开一看,竟是吐谷浑可汗写给郑元璹的密信,约定秋后同时起兵,瓜分河西!
"父皇,这..."
"朕早料到世家不会善罢甘休,只是没想到他们竟敢通敌卖国!"李世民眼中杀机毕露,"朕已命李靖率精兵三万驰援朔州,至于这些世家..."
李承乾躬身道:"儿臣请命彻查此案,还天下一个公道。"
李世民拍了拍儿子肩膀:"朕正有此意。记住,除恶务尽,但也要注意分寸。五姓七望毕竟树大根深,牵连太广恐伤国本。"
"儿臣明白。"
送走皇帝后,李承乾站在东宫大殿前,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这场与世家大族的斗争,终于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而他这个穿越者,将亲手终结这个延续数百年的门阀政治时代,为寒门士子打开通往庙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