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朔方烽火(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杜荷递上一封沾着血迹的密信:"信使途中遇袭,拼死才送到..."

李承乾展开密信,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原来突厥军中那几个汉人谋士竟说服了各部暂时放下矛盾,集中兵力猛攻一点。更可怕的是,他们似乎对唐军的布防了如指掌,专挑薄弱环节下手!

"备马,孤要立刻面见父皇!"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在与几位重臣紧急议事。见太子进来,皇帝直接道:"情况有变。李靖来信,敌军来势汹汹,恐需增援。"

李承乾行礼道:"儿臣请命亲赴朔州督战!"

殿中众臣哗然。房玄龄立即反对:"万万不可!太子乃国本,岂可轻涉险地?"

"正因儿臣是太子,才更该亲临前线。"李承乾坚定地说,"一来鼓舞士气,二来..."他压低声音,"儿臣怀疑军中有更高层的奸细,必须亲自查清。"

李世民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儿子,良久,缓缓点头:"准。但你必须带足护卫,不得亲临战阵。"

"儿臣领旨!"

三日后,李承乾率领三千精锐禁军抵达朔州。这座边陲重镇已是一片战备景象,城墙上来回走动的士兵个个面带疲色,显然已经历过多次激战。

"末将参见太子殿下!"朔州刺史张公谨单膝跪地,铠甲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敌军昨日刚退,但伤亡颇重。箭矢已不足三日之用,滚木礌石也所剩无几..."

李承乾扶起这位历史上着名的守城名将:"将军辛苦。李靖大将军现在何处?"

"在城北三十里的狼山设伏,欲截断敌军退路。"张公谨犹豫片刻,"殿下,有件事很奇怪...敌军似乎总能预判我军动向。末将怀疑..."

"军中有奸细。"李承乾接过话头,"孤正为此而来。"

当夜,李承乾在刺史府召见所有校尉以上军官。他特意命人准备了丰盛酒菜,说是犒劳将士,实则暗中观察众人反应。

酒过三巡,李承乾突然问道:"听闻突厥军中那几个汉人谋士颇通兵法,可有俘虏供述其来历?"

一名参军起身答道:"回殿下,前日俘获一名受伤的汉人,自称原是大唐边民,被掳后被迫为突厥效力。但末将观其言谈举止,绝非寻常百姓。"

"哦?"李承乾来了兴趣,"此人现在何处?"

"因伤势过重,已押送后方医治。"

李承乾立即命人将那俘虏带来。不多时,两名士兵架着一个面色苍白的中年男子进来。此人虽身着胡服,但面容清癯,十指修长,一看就是读书人。

"你叫什么名字?"李承乾问道。

那人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突然浑身一震:"太...太子殿下?"

李承乾眯起眼睛:"你认识孤?"

那人慌忙低头:"不...不认识。只是见殿下气度不凡,猜测..."

"撒谎!"李承乾厉声喝道,"你原是哪个世家的门客?崔氏?卢氏?还是..."

那人突然惨笑一声:"殿下何必明知故问?若非你们父子赶尽杀绝,我等又何必..."话音未落,他突然口吐黑血,栽倒在地。

"不好!他嘴里藏毒!"张公谨一个箭步上前,却为时已晚。那人抽搐几下,便再无声息。

李承乾面色阴沉:"搜他身上!"

士兵仔细搜查后,从那人贴身衣物中找出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一个"裴"字。

"河东裴氏?"张公谨惊呼,"他们不是一直与皇室交好吗?"

李承乾握紧铜牌,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如此!河东裴氏表面支持《氏族志》,暗中却与郑、崔等勾结。难怪敌军对唐军动向了如指掌,必是裴氏在朝中的眼线通风报信!

"立即飞鸽传书长安,请父皇彻查裴氏!"李承乾转向张公谨,"另外,从即刻起,所有军令改为口传,不得留下文字。调防计划只限你我二人知晓。"

次日拂晓,李承乾正在研究防务,忽闻城外号角齐鸣。他快步登上城楼,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大军正向朔州开来。

"是敌军来攻?"李承乾问道。

张公谨却面露喜色:"不!是李靖大将军的旗帜!"

果然,随着队伍渐近,"李"字大旗清晰可见。更令人惊喜的是,队伍后面还押着大批俘虏,显然是大获全胜。

一个时辰后,李靖风尘仆仆地步入刺史府。这位传奇名将虽已年过五旬,但腰板笔直,双目如电,浑身散发着凛然杀气。

"末将参见太子殿下!"李靖单膝跪地,"幸不辱命,已击溃突厥主力,斩首万余,俘获敌酋三人!"

李承乾连忙扶起这位大唐军神:"大将军请起。战况如何,还请详细道来。"

李靖捋须笑道:"多亏殿下提醒,末将故意泄露假军情,诱敌深入狼山峡谷,然后火攻水淹,一举歼灭!"他压低声音,"那几个汉人谋士,已全部伏诛。"

"可查出他们身份?"

"其中一人临死前喊了句'裴公误我',想必就是殿下所猜的裴氏门客。"

李承乾长舒一口气。这场由《氏族志》引发的风波,终于以世家的彻底失败告终。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在不伤国本的前提下,彻底铲除世家门阀的势力,将是他和父亲未来数年最重要的课题。

"传孤令,犒赏三军!"李承乾朗声道,"另派快马回京,向陛下报捷!"

当夜,朔州城内篝火通明,将士们载歌载舞,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李承乾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战,不仅击退了外敌,更击碎了几百年来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垄断。从今往后,大唐将真正迎来"唯才是举"的新时代。

"殿下,长安来信。"李靖亲自送来一封密信。

李承乾展开一看,是李世民的亲笔:"吾儿立此大功,朕心甚慰。裴氏一案已查实,涉案者尽数伏法。《氏族志》不日颁行天下,科举新制亦将推行。望儿早日凯旋,共商大计。"

收起信笺,李承乾望向长安方向。他知道,一个更加辉煌的大唐,正在历史的转角处等待着他去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