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盐铁之争(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权万纪浑身发抖,突然厉声道:"胡说!本官清清白白,岂容你这等商贾污蔑!"

"是吗?"李承乾冷笑一声,从袖中掏出那本账簿,"那这上面记录的'权公',又是何人?"

权万纪看到账簿,双腿一软,瘫倒在地。侍卫上前摘去他的官帽,拖出殿外。

"还有谁?"李世民冷冷扫视着那些刚才附议的官员,"是自己站出来,还是等朕一个个查?"

片刻沉寂后,四名官员颤抖着出列跪地。朝堂上一片哗然,这四人中竟有户部侍郎和太府寺少卿这样的要员!

退朝后,李世民留下李承乾:"处理得漂亮。不过..."皇帝眉头微皱,"权万纪毕竟是恪儿的老师,朕担心..."

"父皇放心。"李承乾胸有成竹,"儿臣已派人去安州,向三弟说明原委。只要他与此事无关,自然不会受牵连。"

李世民欣慰地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全。"他话锋一转,"盐法虽然稳住,但朕收到密报,有些地方又开始打铁器的主意了。"

铁器?李承乾心头一震。盐铁盐铁,解决了盐,接下来自然就是铁了。铁器不仅关乎农具制造,更与兵器息息相关,若被私人掌控...

"儿臣请命彻查各地铁冶。"

"不急。"李世民摆摆手,"朕已命李靖暗中调查。你眼下有更重要的事——吐谷浑可汗慕容顺求娶公主,朝议纷纷,你替朕拿个主意。"

李承乾略一思索:"儿臣以为,和亲之事利弊参半。若能借此机会开通商路,倒也未尝不可。不过..."他压低声音,"须防其以和亲为名,行窥探之实。"

"正合朕意。"李世民满意地点头,"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记住,既要彰显天朝气度,又要维护大唐利益。"

离开两仪殿,李承乾径直去了鸿胪寺。吐谷浑使者慕容孝隽早已等候多时,见到太子立即抚胸行礼。

"外臣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打量着这个身着胡服的年轻人。与一般胡使不同,慕容孝隽汉语流利,举止文雅,若非那高鼻深目,几乎与汉人士子无异。

"贵使远来辛苦。不知可汗求娶公主,有何诚意?"

慕容孝隽不卑不亢:"我汗愿以良马千匹、牦牛万头为聘,并开放赤岭互市,永结盟好。"

李承乾心中一动。赤岭是通往西域的要道,若能控制,对大唐经营西域大有裨益。但他表面不动声色:"公主金枝玉叶,岂是马匹牛羊可以衡量?"

"殿下明鉴。"慕容孝隽微微一笑,"我汗还有一礼,想必殿下会感兴趣。"他击掌三下,随从抬上一个木箱。

箱中是一块乌黑的矿石,李承乾拿起一看,顿时心跳加速——这竟是上好的铁矿石!

"此乃我吐谷浑南山所产。若两国和亲,愿每年进贡此矿万斤。"

李承乾强自镇定。大唐缺铁,尤其是优质铁矿。若能得到这批资源...

"贵使好意,孤心领了。不过..."他话锋一转,"和亲乃国之大事,需从长计议。不如先谈谈互市细节?"

一番唇枪舌剑后,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大唐同意和亲,但公主暂不出塞,待互市开通一年后再定;吐谷浑则立即开放赤岭商道,并每年提供铁矿五千斤。

离开鸿胪寺,李承乾立即命人将那块矿石送往将作监检验。结果令人惊喜:这铁矿含铁量极高,杂质极少,是锻造兵器的上佳材料!

"殿下,此事会不会有诈?"马周忧心忡忡,"吐谷浑向来反复无常,怎会突然如此大方?"

李承乾沉思道:"孤也怀疑。你派人去查查,吐谷浑近半年可有异常动向。"

三日后,密探带回惊人消息:吐谷浑正在与吐蕃秘密接触,而牵线人竟是——凉州豪强安兴贵!

"安兴贵..."李承乾眼中寒光闪烁。此人祖上是粟特商人,因助高祖李渊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世代经营河西。没想到如今竟敢私通外敌!

"继续查!看他与朝中哪些人有来往!"

就在李承乾准备深挖此案时,一个意外打乱了他的计划——吴王李恪突然回京了!

"三弟?"李承乾在东宫见到风尘仆仆的李恪,又惊又喜,"你怎么..."

"二哥!"李恪跪地痛哭,"臣弟有罪!权万纪那逆贼,曾写信蛊惑臣弟反对盐法,臣弟一时糊涂,竟..."

李承乾扶起弟弟:"你主动坦白,说明心中无愧。起来说话。"

原来权万纪在被捕前,曾秘密写信给李恪,挑拨他反对新政。李恪思前想后,决定亲自回京说明情况。

"二哥,还有一事。"李恪压低声音,"臣弟在安州发现,有些铁匠铺在秘密打造兵器,原料竟是来自..."

"吐谷浑?"李承乾脱口而出。

李恪惊讶地瞪大眼睛:"二哥如何知道?"

李承乾没有回答,心中却已豁然开朗。原来如此!吐谷浑以铁矿为诱饵,实则暗中向大唐境内输送铁料,再由安兴贵这样的豪强打造兵器。一旦时机成熟,里应外合...

"三弟,你立了大功!"李承乾拍案而起,"随我去见父皇!"

两仪殿内,李世民听完汇报,震怒不已:"好个吐谷浑!好个安兴贵!朕这就发兵征讨!"

"父皇且慢。"李承乾劝道,"眼下证据还不充分,贸然动武恐师出无名。不如..."他低声献上一计。

三日后,鸿胪寺传出消息:大唐同意和亲,将派使团随慕容孝隽前往吐谷浑商定细节。使团名单中,赫然有凉国公安兴贵之子安元寿!

与此同时,一队精干密探悄然离京,前往凉州调查安氏家族。而李承乾则坐镇长安,准备迎接一场更大的风暴。他清楚,盐铁之争只是表象,背后是各方势力对新政的反扑。但越是如此,越证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殿下,将作监求见。"杜荷匆匆进来禀报。

李承乾收回思绪:"宣。"

将作大匠阎立德满脸兴奋地走进来:"殿下,大喜!用吐谷浑铁矿锻造的刀剑,锋利程度比寻常铁器高三成!"

李承乾接过那把寒光闪闪的横刀,心中百感交集。外敌的阴谋,反而成就了大唐的利器。这或许就是天意——任何阻挡历史车轮的企图,终将被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