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东海扬波(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航行起初很顺利。五牙大舰在波涛中稳如泰山,让不少初次出海的中原将士松了口气。但进入深海后,风浪渐大,许多士兵开始晕船呕吐。
"殿下,前面就是黑水洋了。"刘仁轨指着远处颜色明显变深的海域,"过了这片海域,离倭国就不远了。"
李承乾点点头。他记得历史上称这片海域为"黑潮",是倭国列岛的自然屏障。正思索间,忽听了望哨高喊:"前方发现船队!"
所有人为之一振。刘仁轨立即下令全军戒备,但很快发现那只是一支商船队,约有十余艘,挂着新罗旗帜。
"奇怪,新罗商人怎会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刘仁轨狐疑道。
李承乾也觉得蹊跷:"派快船拦截,问个明白。"
拦截的结果令人震惊——这些根本不是新罗商船,而是伪装的高句丽余孽!他们在船底暗藏兵器,意图逃往倭国!
"渊盖苏文呢?"李承乾厉声审问俘虏。
"大人...大人已经先一步到倭国了..."一名高句丽降卒战战兢兢地回答。
李承乾心头一震。果然如此!渊盖苏文与倭国早有勾结,这些船只是去投奔的!
"殿下,现在怎么办?"刘仁轨请示道,"继续按原计划前往倭国,还是..."
"计划不变。"李承乾目光坚定,"正好一网打尽!"
三日后,倭国海岸线终于出现在视野中。这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按照舒明天皇的指引,舰队驶向难波港——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
港口外,数十艘倭国小船列队相迎,船上人不断跪拜,态度极为恭顺。但李承乾注意到,远处的山脊上隐约有反光——那是兵甲的反光!
"传令全军戒备,做好战斗准备。"李承乾低声吩咐,"另外,'请'舒明天皇到甲板上来。"
舒明天皇依然一副谦卑模样:"太子殿下,我国王兄已在港口设宴,恭迎天朝使者。"
"是吗?"李承乾冷笑,"那山上的伏兵又是怎么回事?"
舒明天皇脸色微变:"殿下明鉴,那只是...只是仪仗队..."
"够了!"李承乾厉声打断,"告诉你家王兄,大唐水师不是来乞讨的。要么立刻撤去伏兵,亲自来降;要么...我让这难波港变成一片火海!"
舒明天皇面如死灰,只得派心腹上岸传话。一个时辰后,倭国国王终于出现在港口,身后跟着一群衣着华丽的大臣。而更令李承乾惊讶的是,渊盖苏文竟然也在其中,只是被五花大绑,由武士押解!
"外臣参见太子殿下!"倭国国王跪地高呼,"逆贼渊盖苏文蛊惑外臣对抗天朝,今已擒获,请殿下发落!"
李承乾与刘仁轨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怀疑。这出苦肉计演得也太假了!
"既如此,将渊盖苏文押上船来。"李承乾不动声色,"另外,请国王陛下也上船一叙。"
倭国国王明显犹豫了,但在大唐水师的威慑下,最终还是登上了"镇海"号。
"殿下..."渊盖苏文被押上甲板,突然挣扎着喊道,"倭国人背信弃义,殿下千万小..."
话音未落,一名倭国武士突然拔刀,当场将渊盖苏文斩杀!
"放肆!"刘仁轨厉喝,唐军立即刀剑出鞘。
倭国国王连连叩首:"殿下恕罪!此贼污蔑外臣,罪该万死..."
李承乾冷眼看着这场闹剧。渊盖苏文固然该死,但倭国人当着他的面杀人灭口,分明是做贼心虚!
"陛下好大的胆子。"李承乾声音冰冷,"看来是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了?"
"不敢!外臣..."
"传令!"李承乾突然提高声量,"水师战船一字排开,炮口对准王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谓"炮口",其实是李承乾设计的巨型弩车,可将火油罐射入城中。倭国国王见状,顿时瘫软在地:"殿下饶命!外臣愿献上国库,岁岁朝贡..."
"晚了。"李承乾一挥手,"放箭!"
数十支火箭呼啸而出,落在难波港外的空地上,燃起一片火海。这是警告,也是示威。
倭国国王彻底崩溃,连连保证立即撤去所有伏兵,开放全国港口供大唐使用,并派王子入朝为质。
"记住你的承诺。"李承乾冷冷道,"若再有二心,下次火箭落下的就是你的王宫!"
当夜,李承乾在"镇海"号上设宴,倭国国王及大臣们战战兢兢地出席。席间,李承乾突然问道:"陛下可曾听说过'流求'?"
"流求?"倭国国王一愣,"殿下指的是那个蛮荒之岛?"
"不错。据孤所知,倭国曾多次派兵袭扰该岛。"
倭国国王额头冒汗:"那...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从今日起,流求是大唐领土。"李承乾一字一顿,"若倭国再敢染指,犹如此案!"
说罢,他猛地劈碎面前桌案,吓得倭国君臣面如土色,连连称是。
一个月后,当大唐舰队返航时,船上多了十几名倭国质子,包括国王的弟弟和两个儿子。此外,还有数十船倭国贡品,以及一份正式将流求划归大唐的国书。
"殿下,此行大获全胜啊!"归途中,刘仁轨兴奋地说。
李承乾站在船头,望着西方海平线上初升的朝阳:"不,这只是开始。终有一日,大唐的舰船将驶向更远的地方..."
贞观十三年秋,长安城张灯结彩,庆祝太子东征凯旋。李世民在太极殿大宴群臣,当众宣布设立"流求都督府",并擢升刘仁轨为水师大总管,负责筹建更大规模的水师。
宴席上,李承乾看着殿中陈列的倭国贡品,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在他的推动下走向海洋的大唐,已经与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有了显着不同。不仅陆地上威震四方,更在蔚蓝的海洋上开辟了新的疆域。
"殿下。"马周悄悄走近,"《海疆图志》已编纂完成,请过目。"
李承乾翻开这本凝聚了无数航海者心血的巨着,从登州到倭国,从流求到南海诸岛,大唐的海疆第一次被清晰地描绘出来。
"好!"李承乾合上图志,"传令国子监增设航海学科,培养水师人才。另外,命将作监设计更大的海船,来年孤要南巡流求!"
殿外,秋日的阳光洒满长安。李承乾知道,这个伟大的帝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陆地上,大唐的铁骑已所向无敌;在海洋上,大唐的舰船正乘风破浪。而这一切,都将在他的见证下,书写进辉煌的历史长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