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锡兰明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殿下高明!"刘仁轨恍然大悟,"如此一来,锡兰与大唐的联系将日益紧密,最终难分彼此!"
李承乾笑而不语。他这一手,正是借鉴了后世殖民地的经验——经济文化渗透往往比武力征服更持久有效。
果然,随着大唐工匠的到来,锡兰港口日渐繁荣。本地人学习先进的造船、冶炼技术,商人们争相与唐人交易。不到两个月,一个小小的"唐城"就在基地外围形成,酒肆、茶楼、绸缎庄鳞次栉比,甚至还有一所教授汉话的学堂。
这日清晨,李承乾正在基地视察,忽有快马来报:"殿下!长安急件!"
信使呈上一个漆封的铜筒。李承乾打开一看,是李世民亲笔所书,内容却令他眉头紧锁——高句丽联合百济、新罗,在辽东蠢蠢欲动,朝廷已决定东征,召他回朝参赞军务。
"殿下要回长安?"刘仁轨听闻消息,忧心忡忡,"可锡兰基地尚未完工,大食随时可能来犯..."
"无妨。"李承乾已有决断,"你留守此地,继续加强防务。另外,我留给你一个锦囊,若遇大举来犯,可按计行事。"
三日后,李承乾登上返航的楼船。临行前,锡兰国王亲自到港口送别,并赠予一颗鸡蛋大小的夜明珠,象征着两国友谊长存。
船队缓缓驶离港口,李承乾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锡兰岛。这座基地是他经略印度洋的第一步,也是大唐走向海洋强国的关键一环。
"殿下,风大了,回舱吧。"杜荷轻声提醒。
李承乾摇摇头:"再等等。"他的目光越过碧波万顷,仿佛看到了更远的西方——波斯湾、红海、乃至地中海的沿岸。终有一天,大唐的船队将航行到那里,将东方的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海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袍。桅杆上的赤黄龙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个正在崛起的帝国,迎风招展,不可阻挡。
航程半途,船队停靠室利佛逝补给。蒲罗中闻讯亲自前来迎接,并带来一个惊人消息:"殿下,天竺南部诸国组成联盟,反抗大食统治!领头的是个叫拉贾的年轻王公,据说...他曾秘密访问过大唐。"
"拉贾?"李承乾一怔,随即想起那个在天竺之战中被救的年轻俘虏。当时他就看出此人不凡,特意命人善待并暗中释放,没想到...
"他现在何处?"
"就在南天竺的朱罗国,已聚集五万大军。"蒲罗中兴奋地说,"他派使者来求援,希望与大唐东西夹击大食!"
李承乾眼中精光闪烁。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若能联合天竺义军,不仅能彻底粉碎大食东进的野心,更能将大唐的影响力扩展到印度洋西岸!
"传令,改变航向,先去凌牙门!"他当机立断,"另派快船通知刘仁轨,准备出兵天竺!"
杜荷大惊:"殿下!陛下召您回朝..."
"国事为重。"李承乾沉声道,"东征有父皇和李靖足矣,而天竺战机稍纵即逝!"
船队转向西北,朝着凌牙门疾驰而去。李承乾站在海图前,手指从锡兰滑向天竺南部,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逐渐成形——扶持拉贾统一南天竺,与锡兰形成犄角之势,彻底锁死大食东进的海路!
五日后,凌牙门要塞的轮廓出现在海平面上。令李承乾意外的是,港口内停泊的船只比平日多了一倍,而且大多是战船。
"怎么回事?"他皱眉问道。
很快,答案揭晓——刘仁轨已先一步收到天竺消息,正在集结舰队!
"殿下!"刘仁轨匆匆登上座船,"末将正准备派船寻您!天竺战事有变,拉贾连战连捷,已收复三城。大食从波斯调来援军,双方在恒河口对峙!"
"太好了!"李承乾拍案而起,"立即集结全部楼船,运送五千精兵前往支援!"
"这..."刘仁轨犹豫道,"未经朝廷许可,擅自对外用兵..."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李承乾决然道,"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当夜,凌牙门灯火通明。四十艘楼船、百余艘运输船集结完毕,载着五千精锐水师和大量军械物资,只等黎明启航。
李承乾在灯下奋笔疾书,向李世民详细禀明天竺局势和自己的战略构想。写完后,他命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殿下,该休息了。"杜荷第三次提醒。
李承乾摇摇头,走到窗前。月光下的海面波光粼粼,仿佛铺满了碎银。他知道,这场远征风险极大,但收益也同样惊人——若成功,大唐将一举奠定在印度洋的霸主地位!
"传令各船,明日卯时启航。"他沉声道,"目标——天竺!"
翌日清晨,朝阳初升,庞大的舰队缓缓驶出港口。李承乾身着戎装,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前方无垠的海面,心潮澎湃。
这一战,不仅关乎两个帝国的兴衰,更将决定未来数百年的海洋格局。而他,一个来自未来的灵魂,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亲手推动着大唐这艘巨轮,驶向更辽阔的天地。
海风呼啸,战鼓雷鸣。楼船破浪前行,在碧蓝的海面上划出一道白色的航迹,如同书写在大洋上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