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军制鼎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春寒料峭的清晨,长安城外的神策军大营已是一片肃杀之气。李承乾身披轻甲,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三千精锐。这些士兵手持新式的神机弩,腰挎改良横刀,背上的箭囊里装着特制的破甲箭,在朝阳下泛着冷光。

"放!"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三千张神机弩同时发射,箭矢如暴雨般倾泻向三百步外的靶场。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弩箭竟有近半穿透了包裹铁皮的木靶!

"好!"站在李承乾身旁的李靖忍不住喝彩,"有此利器,突厥铁骑何足惧哉!"

李承乾微微一笑,转向将作监大匠阎立德:"阎卿,连发测试如何?"

阎立德立即命人取来一台改进后的神机弩:"回殿下,按您设计的齿轮组,现已能做到十连发而不卡弦。只是..."

"但说无妨。"

"钢制机括锻造不易,量产尚有困难。"

李承乾点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唐代的冶金技术虽然领先世界,但要达到后世水平还有差距。他转向李靖:"药师以为,当优先装备哪些部队?"

李靖抚须沉思:"老臣建议先装备边军,尤其是陇右、河东两道,以御突厥。"

"正合我意。"李承乾当即拍板,"命将作监全力打造三千具,优先配给朔方军。"

离开校场,李承乾带着众将来到新落成的"武备研究院"。这座由他提议设立的机构,专门研究改良各类武器装备。刚进门,众人就被一架巨大的机械吸引了目光。

"这是..."李靖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由水轮驱动的复杂装置。

"水力锻锤。"李承乾介绍道,"利用水流力量反复捶打铁坯,可锻造出更加坚韧的钢甲。"

阎立德亲自演示:一块烧红的铁胚在机械锤击下渐渐成型,火花四溅。短短一刻钟,一件胸甲粗坯就完成了,比传统手工锻造快了十倍不止。

"妙哉!"李靖抚摸着尚有余温的甲片,"此甲厚度均匀,质地紧密,防护力定然更佳。"

李承乾又展示了其他新式装备:改良的明光铠减轻了重量却增强了防护;带血槽的横刀更容易造成致命伤;甚至还有根据大食希腊火改良的"猛火油柜"。

参观完毕,李靖感慨万千:"老臣征战半生,从未见过如此精良武备。殿下真乃神人也!"

"药师过誉了。"李承乾谦逊道,"装备虽好,终需善战之士使用。本宫有意改革军制,还望老将军指点。"

当日下午,李承乾在东宫召开军制改革会议。除了李靖等老将外,还有兵部尚书侯君集等文官。

"当今天下虽安,然突厥未灭,吐蕃虎视,不可不防。"李承乾开门见山,"本宫欲行'府兵制'与'募兵制'并行之策,诸位以为如何?"

侯君集首先提出疑问:"殿下,府兵制乃我朝根本,为何要改?"

"府兵制有其优势,亦有其弊。"李承乾早有准备,"府兵半农半兵,训练不足;且征战日久,田地荒芜,反成负担。"

他详细阐述了新方案:保留府兵制基础,但在边境设立常备"边军",招募职业军人,给予优厚粮饷;同时建立"军校",系统培养军官。

李靖沉吟道:"殿下此议甚善。然边军粮饷从何而出?"

"商税。"李承乾指向户部尚书,"去岁海上贸易获利三百万贯,足以供养五万边军。"

这个数字让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李承乾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竟有如此深远的军事考量。

经过三日激烈讨论,新军制方案终于确定:

一、边境设十大军区,每区驻守五千至一万边军;

二、边军实行职业化,优给粮饷,允许携家带口;

三、长安设"讲武堂",培养军官;

四、改良府兵制,减其负担,精其训练;

五、建立军功爵位制度,战功可抵罪,可传子孙。

方案呈报李世民后,立即得到批准。这位马上皇帝敏锐地意识到,这套制度既能保持大唐军力,又可减轻百姓负担。

春去夏来,改革迅速展开。朔方、陇右等边境要地,一座座崭新的军营拔地而起。讲武堂的首期学员也正式开课,教材是李承乾亲自参与编写的《新修武经总要》,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军事智慧。

这日,李承乾正在讲武堂讲授"步骑协同"战术,忽有急报传来:突厥颉利可汗亲率十万骑南下,已破云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