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盛世常日(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最新章节。
晋阳公主郑重接过:"多谢秦将军。我正打算在《军中急救》里增补外伤篇呢。"
次日朝会上,李承乾端坐龙椅,环视殿中文武百官。户部尚书崔敦礼率先出列奏道:"陛下,今春各州县常平仓存粮充足,可保青黄不接时平稳过渡。然陇右道数州因去年旱情,仍需调拨粮食。"
李承乾微微颔首:"着即从江南调粮二十万石,经新修驰道运往陇右。另免受灾州县今年三成赋税。"
工部尚书阎立德紧接着禀报:"京洛驰道全线贯通后,商旅往来较往年增加五成有余。臣请扩建沿途驿站,增设货栈。"
"准奏。"李承乾转向兵部尚书,"侯爱卿,边境军情如何?"
侯君集拱手答道:"托陛下洪福,吐蕃自和亲后未再犯边。然近日探马来报,大食在东境增兵,恐有异动。"
李承乾目光一凝:"传旨安西都护府,加强戒备。另派使者联络波斯,共商对策。"
魏征此时出列,手持奏章:"陛下,老臣有本要奏。近日查得河北道数州县官员借修驰道之名,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
殿中顿时一片哗然。李承乾面色沉了下来:"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魏征肃然道,"老臣已命御史台彻查,这是详细奏报。"
李承乾接过奏章细看,眉头越皱越紧。良久,他沉声道:"传旨:即刻革除涉事官员,追缴赃款,按律严惩。另派钦差巡视各道,严防此类事件再发。"
大理寺卿出列问道:"陛下,若涉事官员中有世家子弟,当如何处置?"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承乾斩钉截铁,"朕不管他出身哪家,但凡鱼肉百姓者,必严惩不贷!"
朝堂上一片肃然。片刻后,礼部尚书奏道:"陛下,波斯使者携国书至,请求增开通商口岸。该如何回复?"
李承乾略作思索:"准其在广州、泉州增设商馆。然须遵守大唐律法,按章纳税。"
朝议持续至午时,李承乾又接连处理了科举改革、军械更新、水利兴修等多项政务。退朝后,他留下几位重臣在政事堂继续商议。
"陛下,"房玄龄忧心忡忡地说,"老臣担心大食与吐蕃暗中勾结。若两国联手犯境,恐边关不稳。"
李承乾点头:"房公所虑极是。朕已命李泰加强海军,随时准备驰援安西。"
魏征补充道:"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近日查处的贪腐案中,涉事官员多与世家大族有牵连。若不加以遏制,恐生祸端。"
"魏公所言极是。"李承乾沉思片刻,"传朕旨意:即日起,各州县官员任免需经吏部严格考核,不得以门第取人。另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给寒门子弟更多机会。"
崔敦礼犹豫道:"陛下,此举恐招致世家不满..."
"朕意已决。"李承乾坚定地说,"为政之道,首在用人。若因循守旧,何来革新?"
众臣见皇帝态度坚决,纷纷领命。议罢政事,李承乾忽然问道:"诸位爱卿,可知民间对驰道修建有何议论?"
阎立德笑道:"回陛下,百姓交口称赞。老臣昨日遇见几个老农,说有了驰道,进城卖粮再不用半夜起身了。"
李承乾面露欣慰:"这就好。民生多艰,朕只愿为百姓做些实事。"
离开政事堂,李承乾前往太医署看望晋阳公主。小公主正在指导女弟子辨识药材,兴奋地拉他去看新设的"番药圃"。
"皇兄你看,这是大食来的曼陀罗,这是波斯传来的香附子..."她如数家珍地介绍,"孙爷爷说,等这些药材适应了长安水土,就能为百姓省下不少药钱。"
李承乾轻轻拂去妹妹鬓角的泥土:"兕子长大了。记得你小时候最怕吃药,如今倒成了小神医。"
"还不是皇兄总受伤。"小公主嘟囔道,"那年你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了三天,可把我吓坏了..."
正说着,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李泰从岭南派人送来的贝壳到了,足足三大箱。晋阳公主欢呼一声,像个普通小姑娘般跑过去翻检。李承乾看着她雀跃的背影,忽然想起那个在病榻前为他落泪的小女孩。时光荏苒,所幸亲情如初。
傍晚,李承乾陪太上皇在太液池畔散步。老皇帝指着远处几个垂钓的老臣:"瞧,玄龄、如晦他们又在偷闲了。"
李承乾会意,吩咐准备钓具,父子二人悄悄加入。房玄龄见太上皇和皇帝亲临,手一抖,刚上钩的鱼又跑了,惹得众人哄笑。
"今日不论君臣,只叙家常。"太上皇笑呵呵地说,"承乾,去把兕子也叫来,那丫头最近太用功了。"
不一会儿,晋阳公主匆匆赶来,手里还捧着个药罐:"父皇,儿臣新配的养心丸..."夕阳下,三代人的影子在池边拉得很长很长。
夜幕降临,太极宫灯火通明。李承乾伏案批阅奏章,忽然闻到一阵香气。抬头一看,晋阳公主端着食盒站在门口,身后跟着高阳公主和房遗爱。
"皇兄,我们带了些点心来看你。"小公主笑着说,"高阳姐姐新研制的胡麻饼,可香了。"
四人围坐闲谈,说起儿时趣事,笑声不断。夜深人静时,李承乾独自登上宫墙。俯瞰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他的目光温柔而坚定。
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城里,有他挚爱的亲人,有肝胆相照的臣子,更有千千万万安居乐业的百姓。这就是他誓死守护的一切。
春风拂过宫墙,带来远处坊市的笑语欢声。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仿佛听到了盛世长歌正在这片土地上回荡。而这歌声,必将传颂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