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林教授,你真是个魔鬼!(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人在工地,开局发明常温超导体!》最新章节。
最后一种形态……
林深把它称之为“纳米啃噬”,也称“人工灰蛊”。
这种形态,不到万不得已,他觉得不能轻易使用,因为这种形态太过危险。
切换至纳米啃噬状态之后,纳米机器人的底层限制将被彻底解锁,纳米集群将会拥有恐怖的复制粘贴能力。
只要啃噬相关物质,纳米集群就可以自我复制。
拥有复制能力的纳米集群,将会在林深的控制下,吞噬一切可以看得见的物质,随后开启指数级裂变模式,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增至万亿级别。
毁灭能力之大,堪称恐怖。
如果在纳米啃噬状态下开启纳米装甲模式,那么只要有纳米集群可以啃噬的物质存在,纳米装甲将越打越强,越打越多,林深的纳米装甲也会越来越强大。
这种模式的最最危险之处,则是纳米机器人集群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
当纳米机器人的数量在某个安全的范围之时,利用量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林深可以实现对纳米集群的完美控制。
但危险的地方同样在此,在纳米啃噬模式的不断复制之下,纳米机器人的数量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快速增长。
当纳米机器人的数量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将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林深计算过,当纳米机器人的数量达到五百万万亿的级别时,纳米机器人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将有可能导致纳米集群产生真正的智能。
一旦纳米集群拥有自我意识,那么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机制,类似于蚁群!
其核心在于简单个体通过局部交互涌现出高度协调的群体行为!
单个蚂蚁不具备智能,只有简单的行为规则。
但群体蚂蚁则可以通过间接通信实现协作。
蚁群的分布式智能展现了“简单规则产生复杂行为”的普适规律!
国外有研究机构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利用蚁群操作一个“T”字型的物体通过一个较窄的口子。
用于检测蚁群在解决复杂几何谜题的能力,同时设置了人工组作为对照。
这一任务,需要高效的协作与精准的策略。
然而最后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
蚂蚁群体竟然击败了人工群体。
蚂蚁群通过墙壁滑动等简单策略,快速找到了高效解决方案。
而人类团队在沟通受限时,却因意见分歧与协调不足,表现不足甚至不如单个人类个体!
每只蚂蚁不试图掌握全局,而是根据触觉与力传递的反馈行动,却能形成惊人的整体协调。
多年来,人类致力于打造复杂的人工智能网络模型,希望通过机器来模拟人类的大脑,想以此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
但蚂蚁的表现却告诉人类,通过简单的规则,精准的分布式协调能力,往往比高度复杂的系统更高效。
事实上,真正的通用型人工智能,正是需要这样简单的分布式协作能力,来实现真正的智能。
所以纳米集群的分布式智能系统,极其危险。
一旦失控,将会产生真正的“灰蛊”,遮天蔽日,毁天灭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