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鞭梢轻快化暖阳(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最新章节。
临川疫区的苦药浓香与田野麦苗的清新气息,如同淬火的烙印,深深刻入澈儿的骨髓。那碗与民共饮的“苦后甘”,那在绝望中点燃希望的笑容,非但没有被病痛与死亡消磨,反而在生死边缘淬炼得更加坚韧、更加贴近这片土地的脉搏。疫区归来的澈儿,眉宇间少了几分少年储君固有的矜贵,多了几分历经风霜后的沉稳与悲悯,如同被打磨过的璞玉,光华内敛,却更显厚重。
疫后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临川的赈济、防疫的总结、吏治的推行……案头的奏章堆积如山。然而,一封来自江南道监察御史的密奏,却让澈儿的目光久久停留。奏报中详细描述了驿传系统的积弊:驿卒疲于奔命,动辄昼夜兼程六百里,人困马乏,倒毙于途者时有发生;驿站设施陈旧破败,马匹瘦弱不堪;更有甚者,地方官吏为应付差事,强征民夫充作驿卒,百姓苦不堪言。字里行间,皆是底层驿卒的血泪与黎庶的怨声。
“昼夜六百里…人非铁打…”澈儿放下奏报,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案面,眼前仿佛浮现出临川疫区那些疲惫不堪却仍在奔波的驿卒身影,他们传递的不仅是公文,更是维系帝国运转的命脉,却活得如同被驱策的骡马。
数日后,一份由澈儿亲自拟定、加盖东宫印信的《驿传改制新规》,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相关衙门中激起巨大波澜。新规核心直指驿卒疾苦:
1. 限程减负:除八百里加急军情外,其余公文传递,昼夜兼程不得过四百里。明确分段接力,保障驿卒必要歇息。
2. 轮休定规:驿卒每传递一趟急件,必得一日整休。驿站需备足人手,明确轮值,严禁连续征发同一驿卒。
3. 增补马匹:各驿站按规制补足健壮驿马,由户部专项拨银,严禁摊派地方。
4. 严惩滥征:严禁地方官府强征民夫充役,违者以渎职论处。
新规甫一颁布,质疑与阻力可想而知。兵部担忧传递效率下降;户部愁苦增补马匹的巨额开支;地方官吏则抱怨束缚了手脚。然而,澈儿态度异常强硬,力排众议,严令即刻推行,并命都察院、吏部严查督办。
数月后,秋意渐浓。澈儿轻车简从,巡视京畿。处理完通州仓廪查勘事宜,回程时,他特意吩咐车驾绕道,前往京郊一处位于官道要冲、名为“十里铺”的中等驿站。
车驾并未大张旗鼓,停在驿站百步之外。澈儿只带了两名侍卫,步行前往。远远望去,十里铺驿站已非奏报中描述的破败景象。低矮的夯土院墙重新加固粉刷过,院门上方新制的“十里驿”木匾虽不华丽,却也干净齐整。驿站前的拴马桩旁,几匹毛色油亮、膘肥体壮的驿马正悠闲地甩着尾巴,低头嚼食着槽中的草料。
澈儿走近驿站正堂。堂内陈设依旧简朴,但桌椅板凳擦拭得干干净净,地面也少见浮土。墙角堆着码放整齐的待发公文包裹。一个穿着半旧驿卒号衣、头发花白、身形干瘦却精神矍铄的老驿卒,正俯身在柜台后,就着一盏昏黄的油灯,仔细地核对着一份驿传文书。他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指,在纸页上缓慢而认真地移动着。
澈儿没有惊动他,只是静静站在门口看着。直到老驿卒核对完毕,舒了一口气,直起身来活动有些僵硬的腰背时,才发现了门口站着的人。
当看清澈儿的面容,老驿卒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大!他显然认出了这位曾在疫区与民同苦的储君!手中的文书“啪嗒”一声掉在柜台上,他慌忙绕过柜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因激动而发颤:“草…草民叩见太子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老丈快快请起。”澈儿上前一步,亲手将老驿卒搀扶起来。入手处,是老人枯瘦却意外有力的臂膀,以及那身浆洗得发白却整洁的驿卒号衣。他温言问道:“本王路过,看看驿站情形。新规推行以来,驿里上下…可还习惯?”
老驿卒被澈儿亲手搀扶,激动得嘴唇哆嗦,浑浊的眼中竟泛起泪光。他努力平复着情绪,脸上却抑制不住地绽开了一个由衷的、甚至带着几分憨厚的笑容,那笑容如同秋阳般温暖:
“殿下!殿下仁德!天大的仁德啊!” 老驿卒的声音洪亮起来,带着浓重的乡音,充满了感激,“托殿下的福!如今这差事,做得舒坦!心里头亮堂!”
他指着门外那几匹膘肥体壮的驿马:“您瞧,马喂得饱!户部拨了银子,驿站自己也能添补些好料,再不用跑死马了!” 又指了指自己身上,“人也有精神了!按殿下的新规矩,跑一趟急件,能歇一整天!驿站里轮班的人手也足了,不用像以前那样,一个人当三个人使唤,跑断了腿也不敢歇!您不知道啊殿下,” 老人的声音带着感慨,“以前跑一趟六百里急递回来,人就跟散了架似的,躺三天都缓不过劲!马也废了!如今,跑一趟,歇一晌,人和马都缓过来了,送起文书来…”
老驿卒说着,仿佛要证明什么,猛地挺直了微驼的腰背,脸上洋溢着一种久违的、充满活力的光彩,声音也愈发洪亮:
“真觉得轻快得能飞起来!”
话音未落,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驿站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和吆喝声。一名年轻驿卒风尘仆仆地策马而至,利落地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迎上来的同伴,动作干净利落。他脸上虽有倦色,眼神却明亮有神,看到堂内的澈儿,愣了一下,随即也认出身份,慌忙欲拜。
老驿卒却笑着冲他喊道:“柱子!别愣着!赶紧把文书交割了!按规矩,你这趟跑完,后晌和明儿个都是你的歇息!回家看看你老娘去!”
那叫柱子的年轻驿卒闻言,脸上瞬间露出灿烂的笑容,响亮地应了一声:“哎!好嘞!” 他麻利地从马鞍旁的邮袋里取出公文包裹,快步走进堂内交割,动作轻捷,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
老驿卒看着年轻驿卒的背影,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带着长辈的慈爱。他转过头,再次看向澈儿,目光中充满了纯粹的、发自肺腑的感激与崇敬。似乎觉得言语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激动,他竟下意识地抬手,扬了扬一直挂在腰间、那根磨得油光水滑的牛皮马鞭!
那马鞭在空中划过一道短促而利落的弧线,鞭梢在秋日午后的温暖阳光下,闪烁出一道耀眼的亮光!
“殿下您瞧!”老驿卒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仿佛那鞭子是他此刻心情的最佳注脚,“如今送起文书来,就像这样,轻快!利索!心里头有劲儿!”
那道鞭影划过的弧线,在澄澈的秋阳下,仿佛真的化成了一道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光!它不再象征着无休止的驱策与疲惫,而是化为了轻快、效率与新生的希望!
澈儿看着老驿卒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那道在阳光下闪烁的鞭影,再感受着驿站内外那迥异于往昔的、充满活力与人情味的气息……一股巨大的暖流,如同那秋日的暖阳一般,瞬间涌遍全身,熨帖了所有为推行新政而承受的压力与质疑。
他嘴角缓缓扬起,明朗的笑容在秋阳下绽放。那笑容里,有欣慰,有释然,更有一种看到自己播下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焕发生机的巨大满足。这老驿卒脸上的光彩,这轻快的鞭影,便是对他所有努力,最朴实、也最珍贵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