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林间巧思,轮作有道(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七零,我要帮父亲鸣冤昭雪》最新章节。
几天后的夜里,他在兔舍旁巡视一圈后,又悄悄来到山坡上的核桃林地。
夜风穿林而过,吹得树苗沙沙作响,像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月光下,他蹲在几株半死不活的核桃树边,仔细观察泥土的状态。
土质明显变硬,颜色偏深,湿度不足,显然是地下水位下降所致。
他心头一沉,难道是因为单一种植的原因?
“不能再这样下去。”他心中默念。
次日一早,他便找到刚下乡不久的知青林建国,请他帮忙检测几处不同区域的土壤成分。
林建国虽年轻,但出身农学世家,对植物营养学颇有研究,听说陈砚有计划改良林地生态,欣然答应。
几天后,检测结果出炉:部分区域确实出现了严重的氮磷钾比例失调和有机质流失问题。
“单一种植核桃短期内能见效,但长期来看,土地会越来越贫瘠。”林建国皱眉道,“若不及时调整,三五年后这片山头恐怕就只剩枯枝败叶了。”
陈砚点头,心中已有打算。
他连夜查询相关农业资料,结合前世在2010年代见过的轮作经验,设计出一套“核桃+花生+苜蓿”的三季轮作模型。
春季种花生,固氮增肥;夏季补种苜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秋冬继续保留核桃树为主干作物,形成良性循环。
这一模式既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又能避免过度依赖化肥,同时还能为长毛兔提供饲料来源,一举多得。
安排苏昭制作详细的生长记录表。
每天清晨,两人轮流前往观测,记录气温、湿度、土壤含水量,以及幼苗高度、叶片色泽变化等数据。
苏昭聪慧细致,笔记条理清晰,甚至能在短短数日内总结出初步的施肥建议。
“砚哥,我发现第三区的花生叶尖发黄,可能是缺钾。”她指着笔记本说道。
陈砚赞许地点点头:“你记下来,明天我们配些草木灰试试。”
随着实验逐步推进,陈砚意识到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如何让村民们接受这种看似“奇怪”的轮作方式?
毕竟,在他们眼里,种树就是种树,种菜就是种菜,哪有混在一起的道理?
更何况还要定时换种,听起来就像瞎折腾。
于是,他决定搞一场“田间课堂”。
地点就设在试验田边上,时间选在周末村民劳作之余。
他请林建国主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再由自己演示如何根据叶片颜色判断缺肥情况,并现场调配有机肥料。
“大家看,这个黄色斑点是缺铁,红色边缘是缺磷,如果整个叶片都泛白,那八成是缺氮了。”陈砚一边说,一边将捣碎的豆饼、鸡粪与草木灰混合均匀。
“这叫‘农家复合肥’,比市面上卖的化肥便宜一半,效果也不差。”
围观的村民们听得入神,不少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张铁柱当场表示愿意在自家地里也尝试一下。
然而,就在气氛逐渐升温之时,李守仁带着几个老面孔远远站着,冷眼旁观。
“我看他是疯了。”他低声对身边人说道,“种树还种菜,这不是胡闹吗?”
旁边有人附和:“是啊,咱祖祖辈辈都没这么干过,他说改就改,怕是要吃大亏。”
李守仁嘴角微扬,”李守仁的流言很快在村子里传开,像一盆冷水泼在刚燃起的热情上。
“种树还种菜?这不是乱来嘛。”
“就是啊,咱们靠天吃饭这么多年,哪轮得着他一个小年轻指手画脚?”
“听说他连化肥都不用,改撒鸡屎豆饼——这不是糟蹋地吗?”
这些话传到陈砚耳中时,他正蹲在试验田边查看花生苗的生长情况。
苏昭在一旁记录着叶脉的变化,听见村民议论纷纷,不禁皱眉:“这些人怎么就不愿意试试呢?实验数据都摆在这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