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借势谋局破困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七零,我要帮父亲鸣冤昭雪》最新章节。

陈砚站在会议室的黑板前,目光沉稳,手指轻点着写在上面的几个关键词:土地、审批、知青返城、基建需求。

“大家都知道,我们联合体现在最缺什么?”他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屋子里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背。

小杨率先点头:“当然是项目落地的土地。建材市场和农机维修站这两个项目,是接下来发展的关键。”

“没错。”陈砚缓缓扫视一圈,“但问题来了,这两块地原本是县里规划中的‘闲置用地’,名义上是为后续工业发展预留的。我们现在去申请,等于是在和官方打擂台。”

李振东已经离开,会议室里留下的都是坚定支持陈砚的人,气氛虽紧张,但没人退缩。

苏昭坐在角落,低头翻阅手中的资料,忽然抬头道:“既然不能硬碰硬,那就只能绕过去——用政策做理由。”

众人一愣,陈砚”

“知青返城潮马上要来了。”苏昭语气笃定,“这批人回到县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安置住房,其次是找工作。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节点,把我们的项目包装成‘解决返城青年就业与住房配套建设’的民生工程……”

她的话还没说完,陈砚已经点头:“对!这样一来,我们不是在抢地,而是在配合国家政策办事。”

小杨立刻兴奋起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我们能拿出一份详实的数据报告,说明未来三年本地将面临的就业压力,以及基建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就能给县领导一个不得不批的理由。”

“聪明。”陈砚微微一笑,“我已经让人整理了一份《农业经济年鉴》的分析模型,预测了这几年的基础建设投资趋势。只要说服王书记,其他环节自然会顺畅很多。”

会议继续深入讨论细节。

高秀兰负责撰写可行性报告,她翻出最近几个月统计的返城知青名单,结合岗位需求,列出了农机修理工、建筑工人、运输司机等数十个可吸纳劳动力的岗位,并预估了初期至少可提供两百个就业岗位。

“这份报告要是递上去,县劳动局那边肯定不会反对。”她信心满满地说。

陈砚点头,却又眉头微皱:“问题是,秦怀远那边恐怕不会这么容易松口。”

秦怀远是县建委副主任,手中握有土地审批的实际权力。

这个人老谋深算,向来擅长阳奉阴违,尤其看不起个体户出身的人。

陈砚之前推动协会成立时,就吃过他的闷亏。

“那我们就得先下手为强。”苏昭提议,“先把报告递上去,再安排一次正式会谈。县委负责城建的王副书记是个务实的人,只要我们能打动他,秦怀远也没法一手遮天。”

陈砚思索片刻,点头:“好,就这么办。”

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清河县城的街道上,空气中还带着几分晨露的湿润。

陈砚一身整洁的蓝布中山装,拎着厚厚的文件袋,走进县文化馆的大门。

苏昭的父亲已经在门口等候,两人寒暄几句,便一同引路前往会客室。

“王书记很重视你们的计划。”苏父低声说道,“他说,如果真能拉动就业,又能带动地方经济,他会全力支持。”

不多时,王书记推门而入,身穿灰色中山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陈主任,久仰大名啊。”他主动握手,“听老苏提起你不少,今天终于见到了。”

“王书记客气。”陈砚微笑回应,落座后立即打开文件夹,将准备好的数据模型一一展示。

“这是这几年的基建投资增长率预测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知青返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一个小高峰。”他指着图表,“清河地处西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如果能在这一轮基建中抢得先机,不仅能提前布局,还能为本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王书记听得认真,频频点头:“你这数据是从哪来的?”

“是我个人研究的一些成果。”陈砚当然没有透露重生金手指的事,只说,“我研究了很久,也接触过一些省里的专家,这些预测是有依据的。”

“很好。”王书记合上报告,神色郑重,“我会在下周的常委会上提出这项议题。不过,你们也要做好准备,有些同志可能不太愿意放手。”

陈砚心里明白,这话指的是秦怀远。

但他面上依旧平静:“我们会全力配合县委的工作,也希望王书记能给予指导和支持。”

会谈结束,陈砚一行告辞而出。

走在回程的路上,苏昭轻声问:“你觉得,能成吗?”

“至少打开了突破口。”陈砚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工地,“下一步,就是提交申请书。只要我们动作够快,在秦怀远反应过来之前,就能占住先机。”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离开不久,一封密信已经悄然送到了秦怀远的案头。

信中只有短短一句话:

>“陈砚已动,欲借知青返城之名,争夺基建用地。”

秦怀远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有意思。”

屋外,风起云涌,一场真正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序幕。

秦怀远坐在办公室的红木椅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那封密信已经被他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但上面的字句却清晰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陈砚……动作倒是挺快。”

他当然知道这个年轻人不好对付。

自从对方牵头成立个体户协会以来,便频频搅动县里的经济格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