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我的参汤(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锦画昭昭》最新章节。
洪丽娟见她祖母又叨咕起那些老年经,不耐烦地扭头,看到司昭手中的笔不动,听得津津有味。她立眉,呵斥司昭:“乡巴佬,看什么看......”
司昭面皮不动。
下一刻,洪丽娟头上就狠狠地吃了一记爆栗,她痛呼一声,抚着脑袋。
“谁乡巴佬?我大耳刮子抽你。”
洪老太太瞪着一双眼睛,怒气冲冲地,指着洪丽娟的鼻子,像是只被踩了尾巴的老猫,气急败坏地:“才进城几日哪?就忘了本啦?连祖宗都敢骂起来了,你娘不教训你,我替她教,我就知道,看我不顺眼是吧?乡巴佬,嫌弃我是乡巴佬,你个兔崽子......”
洪丽娟被她祖母给掐住胳膊,着急之下,用力一挣,没挣脱,倒是把老太太摆放在一旁的茶壶给带翻了,上头坐着的铜壶倾倒,淌了一地的茶水,老太太更气了:“你个败家的,我的参汤哟。”
红泥小炉子里炖着老太太的参汤,她刚早上给炖下的,还没喝着呢,就给倒了,心痛得要死,这可是谢家老太太送她的,说是吃了这个晚上好睡觉。
洪丽娟尖叫着,其它二个小的,早退到一旁笑嘻嘻地看着,大姐姐挨打了,可是好看,奶奶发起火来,可是连爹爹也不敢躲的。
司昭早闪到了一旁廊柱下,没想到,这老太太挺厉害的,教训起小辈来上手就打,毫不留情。
两个看戏的小的忙叫着娘,一边指着被祖母教训的姐姐叽叽喳喳地告状。
满身富贵的洪太太疾步走过来,亮紫色的褙子,上头绣的大朵银线菊花,走路风风火火,头上的金钗晃荡得厉害。
她连叫二声娘,亲自上前去拉,老太太这才松了手,气咻咻地坐下,一边指责她好好管教洪丽娟。
洪太太自然是把女儿训斥了一通,又去哄老太太。
洪丽娟委屈地直哭,说她骂的是那个小画工,又不是祖母,祖母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她。
洪太太目光就落在一旁的小画工身上,见她低着脑袋,一声不吭,一身白底碎花比甲罩着里头半旧青色的夹袄,看着比一旁的丫鬟还要朴素几分,就笑了一下。
“娘,她哪敢呢?”
洪太太笑言笑语地安慰老太太,老太太气咻咻地:“她还洒了我的人参,一口都没喝,就这么洒了,造孽呀。”老太太拍着大腿,心痛。
“人参洒了就洒了,我那里有好几株,都是百年的,这就给您送来,别生气了,气坏了身子,耀祖可不得说我。”
洪太太笑着叫人去拿人参来。
“你别哄我,这支可是上回谢家老太太送我的,说是老参,可难得。你那年份有这么长?我可听人说,这东西年份越长越灵,1百年的,那都能显形变成个胖娃娃来。”
老太太盯着媳妇,心下不满:“耀祖哪里得了这精贵的好东西,我怎么不知道?”
她话里满满的疑惑。
人参这东西,她自然是听说过的,年前人家送了她一棵,她宝贝着,一时没舍得吃,昨日才刚拿出来。媳妇这回说有好几棵,她可是半信半疑。
洪太太觉得婆婆说这话惹人笑话,禁不住提高了声:“这有什么?您要吃什么,只管和您儿子说,您儿子坐着这个位置,要什么没有?咱府上,要些吃的喝的用的,还是拿得出来的,像这百年的老参,华州的绸缎,这些都有。”
她鄙夷婆婆没有见过世面,目光溜过院子里的那些高低的菜畦,想着好好的一片庭院,硬是叫她给把铺地的砖起了,整成了这幅农家样子,真难看。
院子里重新收拾齐整,洪太太带着洪丽娟几个风风火火走了。
被留下来的一个管事媳妇负责陪老太太说话。老太太身边的丫鬟婆子都换了好几拨了,都不能让老太太满意,到如今,身边连个可以陪她说话人都没有。管事媳妇耐着性子,有一搭没一搭地陪着,老太太说什么,她都点头称是。
老太太早年丧夫,一人拉扯大了三个儿子,说起她往日的不容易,村子里的人怎么欺负她,说到伤心处,不时地抬袖擦一把眼泪。这话司昭是第一次听,自然是听得津津有味,不免想着娘和姐姐如今也是身处那般境地,不知能不能挺过来......而那管事媳妇,这样的话已是不知听了几遍,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
老太太越说越起劲,不免又扯到方才的事情上去:“这些败家的,好日子要节省着过,得往后想想。这才好了几年,就这么排场起来了,那百年的老参,她竟然有好几根,我怎么不知道?你说,她那屋子里藏着多少好东西?都往她娘家搬。这份家业,可都是我大儿挣下来的,我们家还没有享福呢,她家倒先占上了。她那舅妈,一月上门一次,带走了多少好东西?”
管事媳妇不好搭腔,只是尴尬地笑。老太太今儿越发唠叨了,竟然对她一个仆妇说起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她可是太太的人,她男人跟着洪大人鞍前马后地跑,太太抬举她,让她管着这后院的一堆杂事。老太太这话她可不敢应和什么。
管事媳妇走后,老太太也乏了,吃了中饭就去榻上眯着了。她这一睡,得一个时辰。老太太的呼噜声此起彼伏,司昭与坐在外间守候的丫鬟闲话。
“太太娘家是哪里人?方才听说舅太太常来府上找太太打秋风。”
司昭一脸八卦地问小丫头。
小丫头年纪小,感激司昭这二日除了画画,替她做了不少活,让她得以躲懒,当下就把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司昭再到马车上的时候,不等周锦绣发问,就主动说起今日探听到的事。周锦绣嗯了一声,似乎不是很在意:“洪放大小也是个指挥同知,这点家底应该还是有的。”
司昭不赞同:“指挥同知的俸禄一月百两,但是要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是不够开支的。”
平连章每年1000两的俸禄也是不够一家大小开支的,全靠祖母的铺子以及娘亲陪嫁来的几处庄子贴补,才能在京城过得滋润。母亲当年还感叹,谢家是大户人家,虽不缺房产,但姐姐的陪嫁铺子还是拿出来二个,多少也有给姐姐撑腰的意思。
照小丫头的说法,这洪家另外二房还在老家受着穷,都靠老大每年寄钱养活。洪放没有祖上的积累,也没有其它产业,兄弟姊妹在乡下受穷,老母亲也在院子里种瓜种菜的,家里却一下子能拿出百年的老人参好几根。人参不稀缺,各家都有备些,但有年份的且上了百年的,当真稀罕。
周锦绣眸子亮了一下,他一时没有作声。
双瑞也表示赞同:“公子你忘了。去岁舅太太的媳妇生孩子脱了力,到处找老参,最后还是王妃那里找了一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