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鬼画符初现!胶泥活字坎坷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躺平王》最新章节。
木匠刘木根和陶匠张老陶就对着石板草图犯了难。
蜀王殿下信心满满,可这活……实在让人心里没底。
张老陶先动手。
他搬来细黄泥,加水反复揉搓,直到泥团光滑不沾手。
接着削出几个半寸见方的凹槽木模,填泥压实刮平,倒出湿泥方块阴干。
“殿下,这得干多久?”张老陶问。
“最少三天,干透才能刻字。”李恪盯着泥胚。
另一边,刘木根在废料堆里翻找,
挑出纹理细密的梨木、枣木边角料。
他拿起工具,照着尺寸小心削小木块。
木头硬,削得大小均匀、棱角分明,累得满头大汗。
三天后,泥胚干硬。
李恪掂了掂:“老张,挑最规整的!老刘,你的小木块呢?拿来!”
刻字是精细活。
李恪亲自示范,让刘木根用烧黑的细木炭,
在泥块和木块端面写上反着的“之”字。
“看清楚,是反字!刻出来笔画要凸,像印章!”李恪强调。
工坊里手最稳的刻字老师傅拿起小刻刀,屏住呼吸下刀。
泥块干了还是偏软,刻刀用力稍偏,笔画边缘就崩掉。
木块硬,刻刀得用力,手腕稍抖,笔画就歪了深了。
“哎!”老师傅刻废第五个泥块“之”字,揉着发酸的眼睛,
“殿下,这活……比刻大雕版还费神!眼快瞎了!
泥巴脆,木头又硬…”
李恪看着地上越来越多的废品:“费神也得刻!
先刻‘之乎者也’、‘子曰’这些常用字!
每人一天刻出十个好的!工钱加倍!”
重赏之下,几个刻字匠咬牙坚持。
几天下来,总算凑出几十个歪扭、深浅不一的泥字和木字。
品相不佳,勉强能试。
排版试印。
李恪让刘木根做个浅口木盘,盘底用墨线打上整齐小格,
大小正好放字块。
“试试印‘子曰’!”李恪指挥。
刻字匠小心把刻好的“子”字木块和“曰”字泥块放进格子。
问题立刻来了:泥木材质不同,手工误差,大小总有毫厘之差,
放进去有的松有的紧。木盘底板是普通木板拼的,也不够平。
刻字匠拿小木片当楔子塞紧松动的字块。
负责印刷的工匠拿起刷雕版的鬃刷,蘸上粘稠墨汁,
小心往字块上刷。
墨汁顺着字块缝隙流下,糊在盘底。
字块表面墨也厚薄不均。铺上麻纸,
用干净鬃刷在纸背用力刷过。
揭下纸,所有人凑过去看。
纸上两个墨字歪扭。
“子”字木块刻得深,吃墨足,印出来又黑又粗一团。
“曰”字泥块刻得浅,墨没刷匀,印出来又淡又虚,笔画断续。
更糟的是,印刷受力,字块微移,“曰”字歪向一边。
纸上还沾了不少从缝隙挤出的多余墨渍,一片狼藉。
“噗…”旁边看热闹的长孙冲拿起这张“作品”,没憋住笑,
“恪哥!这……这印的是‘子曰’?我看是‘鬼画符’!哈哈!
这玩意能卖?倒贴钱都没人要吧?”
工匠们看着那惨不忍睹的印纸,面面相觑,
眼神透出同一个意思:殿下这“神器”,怕是不行?
李恪脸上发热。
他拿过那张纸,看着模糊墨团和歪扭字形,心也凉了半截。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胶泥太软易损,木块刻字费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