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冗余世袭,完美制度?最终结局之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最新章节。
大明时空位面。
朱棣看着玄幕,脸色却颇为平静。
相较于刘邦等人的震惊,他无疑要淡定许多。
原因很简单。
刘邦等人是第一次听说包税制这种税务制度,但朱棣不是。
他对于包税制的了解并不少。
只因早在宋朝,华夏大地上就已出现包税制的早期形态:买扑制。
何为买扑制呢?
买扑也称扑买,“扑”有竞争的意思。
也就是说买扑制度具有“竞买”的特性,是具有竞争性质的商业承包行为。
即通过竞买的方式承包坊场。
这一制度在宋太祖开宝年间便已经出现。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宋太祖开宝三年,令扑买坊务者收抵当。臣按,扑买之名,始见于此。”
而在往后的诸多朝代里,都有此法的身影。
大明王朝建立后不久。
朱棣记得朝廷也曾对此展开过讨论。
最终,他的父亲朱元璋认为包税制危害极大,不稳定因素太多,便下令将其废除。
“这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啊。”
朱棣抚须道,继续看向上空。
【奥斯曼帝国的包税制,最初的承包期限较短,一般2-3年。】
【这就造成了包税人向领地内农民征收远远多于上交政府税款的赋税。】
【农民的生活愈发困苦,农业生产遭严重破坏,并出现很多冲突与矛盾。】
【为解决这些问题,从1695年起,奥斯曼帝国开始用一种终身的包税合同取代了原来的短期包税合同。】
【所谓的终身包税制,顾名思义,就包税的期限不再是过去的2到3年,而是终身。】
【只有在承包人死去之后,国家才会把包税领地收回进行二次拍卖分包。】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在脑中迅速梳理着思路。
奥斯曼帝国推行这一变革的用意,对他来说并不难推断。
短期包税模式因有期限限制,极易催生“竭泽而渔”的乱象。
毕竟下一轮包税权拍卖时,当前承包者未必能再次中标。
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考虑长期发展,只会在承包期内竭力搜刮,以求获取最多收益。
而将包税合同改为终身制后,理论上能遏制这种短期掠夺行为。
单从这一点来看,似乎颇具合理性。
但刘彻很快便察觉到,这一制度暗藏的重大隐患。
“不过这种情况下,能成功拿下包税权的,必然实力极强的地方豪强……”
他心中思忖道。
此前的短期包税模式,尚且能对这些势力的扩张形成一定制约。
可一旦转为终身包税制,这些人的实力便会迅速壮大,最终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但,看起来很理想的终身包税制度,同样埋藏着祸根。】
【地方实力派大肆购买包税权,实力大增,并掌握私人武装,傲然割据一方,中央权威再度削弱。】
【更糟糕的是,随着奥斯曼帝国中央政府的衰弱,这些地方大地主阶级在羽翼丰满之后,往往会选择把土地交给子孙,而不是交还国家进行下一次拍卖。】
【甚至,还有人截止税金,不送往君士坦丁堡了。】
大秦时空位面。
秦始皇看到这种情况,丝毫不觉得意外。
朝廷如果没有足够实力压制地方势力。
那么地方势力就一定会生出异心与野心。
当初周朝衰落,地方诸侯国的做法,与奥斯曼帝国这些地方大地主的做法又是何其相似?
【发生税金截留的事之后,奥斯曼帝国肯定要派兵镇压地方豪强。】
【而一旦用兵,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财政收入,也就不得不将更多地区的包税期限变成终身制。】
【由此,国家陷入恶性循环。】
“确实如此。”
历代的众多皇帝看到这里,点了点头。
如此一来,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