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礼物(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锦色映山河》最新章节。

如今饥倒是不饥,但寒冷是真的寒冷。

因为棉花的稀缺,棉布和棉衣贵得离谱。

进入冬天之后,棉花价格又翻了好几番。

她原本想咬咬牙给家里人都添置一件棉衣,然而问过价才发现,咬咬牙好像也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不过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这难以下定的决心倒是被刺骨的寒风吹得动摇了。

她决定一会儿回去便去买棉衣。

……

进了腊月,城中便渐渐添了年味。

来往城中的商贩渐渐多了起来,各类果子吃食种类繁多,平日不曾见过的吃食或是物件开始逐渐出现在集市上。

各家商铺里的客人也增多。

山河坊更忙了,染坊除了要交孙老爷要的货品,还要供应前面布店的货,与此同时,红色也加入染色计划,谢云昭忙得脚打后脑勺。

冬日正是染红的季节,之前做的红花饼被启出来,开始了它的职责。

红花饼除了染布之外,还可以用来染纸。

庆典、贺礼所用的大红纸,便是由红花饼染成。

因为临近过年,用红纸的人很多,一时畅销,整个长灵县,除了陈家染坊,便只有山河坊能染红,生意更加火爆。

谢云昭亲自参与到染红的工作中,整日都待在后院。

乌梅按照合适的配比加水煮开,让它充分释放自己的酸性,再将过滤后的乌梅水加入红花中,再次析出红花中残留的黄色素。

而后加碱水,稻草灰是性价比最高的碱水,过滤后的稻草灰水变得澄澈,加入红花里,浸泡一个半时辰左右,让红花素溶解在水中。

而后过滤残渣,加入乌梅水或者白醋,使颜色更为鲜艳醇正。

接下来就可以染布了。

染桃粉色需要半个时辰左右,一斤红花可以染一斤布,要染大红色,就需要反复多次的浸染,晾干,再浸染,再晾干,少则八九上十次,多则几十次。

成本很高,价格也更贵。

相比于布,纸张染红要简单一些,价格稍微便宜些,卖得也更好。

在这样的忙碌中,腊八缓缓到来。

腊八节原本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佛家称之为“成道节”。

据传释迦牟尼在成道前,曾修苦行多年,结果饿得骨瘦如柴,因此决定放弃苦行,这时他遇到一位牧女,这位牧女送给了他一些乳糜吃,释迦牟尼吃了后,体力渐渐恢复,后来端坐于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腊月初八“成道”,因此佛家成这天为“成道日”。

佛教徒便会在这一日用米和果子煮粥供佛,这粥便被称为“腊八粥”。

后来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民间习俗。

作为其本来的节日,佛教对这个节日要重视得多。

由于太后信佛的缘故,腊八节格外热闹,京城大相国寺在这一天向众人派发腊八粥和果子之类,引得各大佛寺争相效仿。

为了图个喜庆吉利,果子用红纸包着,无量寺订购了许多红纸,纸店的老板存货不够,找了陈家染坊和山河坊两家来染。

谢云昭便和方掌柜将染红纸的事提到了前面,在腊八前一日如期交货。

腊八这一日,染坊没有放假,仍旧被做不完的工作绑架着,没有歇息的时候。

染坊做了腊八粥,分给每一位员工们。

谢云昭不太喜欢腊八粥的味道,但为了应个景,还是吃了一小碗。

“年底了,活儿比较多,你让他们多担待些,等过年给他们发红包。”她交代苏掌柜和方掌柜。

方掌柜笑道:“东家放心好了,活儿多,说明生意好啊,染坊生意好了,他们才能多赚钱,这个道理不用我说他们也知道,巴不得天天有活儿干呢。”

苏掌柜也笑:“是啊,东家,马上过年了,就是趁着过年之前好多挣点钱过个好年呢,能挣钱是好事,他们哪有不乐意的?”

谢云昭点点头,吩咐卢娘子和李婶子这月多添两个菜,怕两人忙不过来,又将杜妈妈也调到染坊来帮着做饭,反正这些时日宋兰几个都在染坊,很少回去,杜妈妈在家里只用给自己做饭,正闲得慌。

染坊工作强度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民以食为天,人活一张嘴,累死累活就是为了吃来的,只有吃好吃饱了,才能有劲儿干活,因此,在吃食上面,她一向不会吝啬。

待染坊员工们得知添菜之事,自然又是一番激动欣喜不提。

经过孔进宗事件,染坊的员工们也算是一起经历了生死,有这份情谊在,大家的感情倒是深厚了不少,日常相处更加默契和融洽,给谢云昭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

转眼间到了腊月二十三,谢云昭在染坊见到了风尘仆仆的秦书。

在孔进宗之事平息没多久,朝廷便来了圣旨,比她的“回信”来得还要早好些天,圣旨说秦书平叛有功,封他为振威校尉,跟随秦大将军一起,清剿夔州路匪患。

大约是没了孔进宗这个毒瘤捣乱,再加上秦大将军的威望和能力,剿匪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还没到两个月,夔州路已经恢复太平。

谢云昭将一瓶金疮药推到秦书手边,指了指他洇出血迹的胸口:“伤得重吗?”

秦书看着手边的金疮药愣了愣,失笑道:“我送你一瓶金疮药,你就得还我一瓶是吗?”

谢云昭看他一眼,转过头用下巴点了点书架上的盒子:“那里面装的全是金疮药。”

“上好的。”她补充一句。

意思是她本来就不缺药,但她欣然接受了秦书的心意,所以现在,秦书也当欣然接受她的关心。

秦书笑了笑,将小瓷瓶收进怀里。

“你过年在哪儿过?是在长灵县城里还是要回青阳村?”他问道。

谢云昭回道:“当然是青阳村。”

她倒无所谓,爹娘谢云景都不在,在哪儿过年不是过年?

但宋兰的亲戚朋友都在青阳村,过年免不了走动,况且顾放的坟茔,以及宋兰宋莲爹娘的坟茔,也都在那边,当然是回去过年更方便些。

秦书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盒子,递给谢云昭:“那这新年礼物便提前给你吧,我今日就回夔州了,一直到大年初三应该都会待在夔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