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骤变(十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最新章节。

刘健,李东阳,谢迁在萧敬陪同下到的时候,郑直依旧坐在乾清宫正殿闭目养神。见几人走进来,这才起身与众人见礼,却没有开口。

“诸位阁老请少待,俺向皇爷禀报。”萧敬讲了一句,走进东暖阁,片刻后走了出来“皇爷请诸位阁老进去。”

郑直自觉的没有动,待刘健三人走进东暖阁后,才跟了进去。

刘健等人显然没想到弘治帝病的这般严重,毕竟不过几日之前,对方还能够临朝。众人来不及多想,走到榻前叩头问安。

弘治帝却依旧道“热,太热了,热的受不了了,水!”

李荣立刻命左右取水以湿布轻拭弘治帝舌头。

郑直小心留意,此刻东暖阁内,司礼监的几位大监李荣,萧敬,扶安,李璋都在,却依旧不见王岳还有那个他没见过的中官。

“众卿请起。”良久之后,弘治帝稍稍好转,这才开口道“朕嗣祖宗大统一十九年,今年三十七岁。乃得此疾,殆不能起。”

如同普罗大众一般,若非正式场合,平日里,弘治帝也喜欢自称‘俺’。可一旦发生大事,他绝对还是中规中矩,使用‘朕’自称。至于刚刚,与郑直独处时各种自称都有,却不是昏了头,而是由外到内,由远及近,拉拢人心。奈何弘治帝媚眼抛给瞎子,郑直居心不良,根本没有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

刘健率领内阁众人再次跪奏“皇上偶违和,何以遽言及此?臣等仰观圣体,神气充溢,万寿无疆。希望皇上宽心调理,必能早日康复。”

弘治帝苦笑“朕登基之前,史官恐有疏漏,今日讲给诸位,也可予以匡正。”

扶安赶紧捧纸与执朱笔的李璋跪于榻前,萧敬、李荣俱跪于床下。

“萧伴伴可为俺记录。”弘治帝声音不大。

萧敬应了一声,赶紧凑到榻前,从李璋手里接过朱笔,返回床边准备记录。因为司礼监诸人中萧敬书法最好,故而在场一众巨珰中,只有他常年跟在弘治帝身边拟定旨意。

众人都晓得,弘治帝这恐怕就是要写继位诏书了。

弘治帝道“朕昔侍太皇太后宫闱及长,蒙先皇厚恩选配昌国公张峦女为后。于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诞生皇子厚照,册立为 皇太子,正位东宫。年已长成,主器婚配不可久。虗礼宜择配,可于今年举行……”

皆逐句宣授,间有改易粲然成章书。待讲完,顿了顿,他看了眼位于末尾的郑直“直内阁者郑直,公忠体国,专于刑名,每有良言一句三暖。曾数言军法之要,每每发人深省,亦曾谏言重立五军断事司。朕深思熟虑后,深以为然。可于中军都督府重立五军断事司,所司循《诸司职掌》。则五军断事官,非卿莫属。望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边讲,手一边挥了挥。

刘健等人没有吭声。

郑直则应了一声,他就晓得弘治帝没安好心。原本还奇怪,哪有文职空落落的只有一个殿阁大学士却不兼六部,原来在这等着呢。可人家大学士兼官都是正二品,再不济也是正三品,只有自个的兼官是个正五品。再想到那莫名其妙,可有可无,更像是哄孩子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衔,懂了。弘治帝也许骨子里同样没有把武臣当回事,这一切不过是帝王心术。

只是如此一来,刘健他们咋想?更让郑直郁闷的是,到如今他还没有来得及向刘健示好。

萧敬瞅瞅纸上写的,不晓得该如何是好。弘治帝有个习惯,不会讲“再拟旨”,而是挥挥手。偏偏弘治帝刚才没有表示已经讲完,又没有提前挥手,于是他把郑直的诰命与太子的继位诏书写到一起了。只能等一会重新誊抄……

“用玺宝吧。”弘治帝讲了这么多,早就口干舌燥,可是为了防止有人做手脚,立刻就要把诏书和任命发出去。

萧敬无奈,却真的没胆子添乱,只好硬着头皮将诏书捧到弘治帝面前,请对方过目。与此同时,床尾的李荣起身,通知等在外边的印绶监太监请大宝。

弘治帝只是看了诏书和诰命关键几处,确认无误后就摆摆手。他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必须尽快布置,根本无暇留意两份文书写在一起的这种小事。待萧敬郁闷的退开后,弘治帝请内阁等人上前,拉住刘健的手道“先生们辅导辛苦……”大口呼吸一口凉气,又道“朕都晓得……”

伴随着弘治帝深情之语,数名内官簇拥着八位抬着宝玺箱子的女官鱼贯而入。待行礼后,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依次开箱用玺宝。挨一切妥当后,除内阁四辅臣、司礼监四巨珰外,其余人等捧诏书,抬宝玺箱退出了东暖阁。

而此刻,弘治帝断断续续的回忆、寄语、托付也到了尾声。因为长篇大论,再次感到口干舌燥,李荣赶紧再次用湿布轻拭对方的舌头。刘健等人适时哭了出来,郑直也不例外,哭的稀里哗啦。这一刻他并不是弄虚作假,而是真的感激弘治帝。

那道命他自裁的圣谕没有讲错,弘治帝就是把他从一个微末小臣,一次次捡拔为台阁之臣。所谓的知遇之恩,也不过如此了。至于利用,郑宽讲的,一个人若让旁人利用的资格都没有,那才是悲哀。

弘治帝虽然身体虚弱,却圣谕谆切,神思不乱。盖圣性之涵餋有素,故始终之际一得其正。他晓得这恐怕是自个与刘健等人见得最后一面,因此哪怕身体越来越不舒服,却依旧不愿放众人离开。

在场的四位阁臣中,只有刘健是与他从始至终相伴的。二人虽然也有矛盾,以至于朝堂之上,内阁等人七年无法开口。甚至直到如今,弘治帝还要摆刘健等人一道,以便为太子将来争夺兵权打下基础。可另一方面,二人也算风雨同舟,一路走来,君臣感情最为深厚。

至于李东阳与谢迁,不过区区。弘治帝给过他们机会,可二人瞻前顾后,沽名钓誉,尚不如一黄口稚子“东宫聪明,但年尚幼。郑先生可常常请他出来读书,日后要辅导他做个好人……”

刘健拭泪的手一顿,余光扫了眼李东阳。

床尾的郑直哽咽道“东宫天资过人,日日苦读圣贤书。皇上不必过分操心,好生将养圣体才是正理。”

李东阳一边抹泪借以偷窥弘治帝,一边赞同的点头。

谢迁则立刻附和郑直“郑阁老所言极是,东宫天性睿智,近年尽勤学。望皇上宽心少虑,以膺万福。”

君臣相宜,直到傍晚,刘健等四人才退出东暖阁。

“今夜俺们四人都要留守皇城。”刘健一出乾清宫就直接道“没有旨意,都不得私自出城。”

郑直并没有吭声,毕竟眼瞅着弘治帝就要驾崩,他此时还和刘健硬顶,根本就是吃饱了撑的。

“听人讲郑阁老早就到了?”谢迁意味深长的问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