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出发之前(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最新章节。

大行皇帝于傍晚移宫后,群臣开始按照内阁三位辅臣与六部九卿商议的流程,各司其职。郑直直到二更天才独自一人孤零零的回到文渊阁,刘健等人依旧守在景运门。守门的士卒瞅见他,虽然不敢造次,却也没有如同以往般辛勤凑过来。

郑直浑不在意,走进后值房。程敬,张文宪,郑墨,孙环都已经等着了。

“三日哭丧之后,俺就会奉旨以原官督理辽东地方事务。”介绍完下午的事情后,郑直一边揉额头,一边打破他自个的规矩用俗称安排众人“俺跟他们谈好了,老程继续在内书堂教书;廷鉴你回制敕房继续做书办。”讲完后看向郑墨和从保国公府被喊回来孙环“墨哥和老孙也有一份前程。”

由内阁成员出使,并不是新鲜事。远的不讲,弘治十七年衍圣公府重新修建,次辅李东阳就奉命去山东致祭兼撰碑。当然这是为了代表朝廷重视文教,再者李东阳也算去看闺女衍圣公夫人李氏去了。

只是不管是早前的杨文襄督三边、翟文懿巡九镇,还是王文勘知南京、高谷祭告江海,乃至景泰时的江渊督察四川,都是国内无事之时。郑直这次以阁臣的身份,在国丧期间出京,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傻子都能瞧得出,这事没有监国太子首肯,是不成的。郑直对此并不意外,让他意外的是从下午开始,群臣的反应。

焦芳从始至终都站在远处,不发一言。在仁寿宫遇到户部郎中李梦阳时,对方却躲了。郑直不敢多想,怕他自乱阵脚,只能咬牙坚持,等待真相大白的那一日。不过似乎懂对方之前为何鼓动他倒阁了,那李梦阳该是李东阳的门下走狗。好一出双簧,好一出借刀杀人的大戏。

“怎么会这样?”众人神态各异,张文宪却没忍住率先开口。

“廷鉴,制敕房是俺座师掌管。”郑直晓得对方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俺还在内阁,也不过出公差八个月左右,莫慌。”

“中堂不会以为这八个月,李阁老他们会啥都不做吧?”张文宪却一反常态,站起身失态道“阁老身为两榜状元,无论如何都不会咋样,可俺们呢?俺们的前程全完了。”

“张中书……”郑墨立刻斥责“你讲啥……”

郑直摆摆手,郑墨立刻闭嘴“廷鉴对俺有误解,俺……”

“不,俺对郑中堂没有误解。”张文宪起身,向郑直行礼“廷鉴也不晓得中堂从辽东回来,俺们还能否再见。不过还是有几句心肺腑之言,想要对中堂告白。”

郑直道“廷鉴请讲。”

“中堂锐意进取,无可厚非。”张文宪索性将这几个月心里的一切不满全都讲了出来“可是为人太喜‘慎独’。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堂能够想到用郑书办来经营道报斋这种奇思妙想,为何就不能想到在百官之中广施善缘?‘君子不党’固然不可逾越,可中堂难道忘了‘公道自在人心’?否则何至于今日满堂显贵竟然无一人为中堂仗义执言?”

郑直本来做好了听张文宪的牢骚,不成想对方讲的并不是发泄情绪,而是真的言之有理。

“再者,中堂今日难道真的看不出监国太子与皇后本意如何?”张文宪质问郑直“为何中堂还妄想继续与刘首揆等人共度时艰?”

郑墨也没有刚刚那么大的反应了,重新坐在一旁不吭声。

“最后,中堂明明晓得这几日瞬息万变,竟然轻而易举的就答应了刘首揆等人,怎么就被保国公府迷住了眼?”张文宪无奈,悲愤道“中堂终究青涩!请恕廷鉴无礼,再不能追随中堂同甘共苦。”讲完转身就走。

“廷鉴,廷鉴!”郑直扭头对郑墨道“天亮后,让千户拿一千两银子给廷鉴送去。”

郑墨应了一声。

郑直扭头看向始终不发一言的程敬和孙环“二位不必为难,事已至此,成败不由人。”

孙环拱手道“谢都事当初给俺写信时就讲了,若不能做到荣辱与共,就不要折腾了。中堂不嫌弃宗复粗鄙,宗复又咋可能舍中堂而去。”

郑直点点头,看向程敬。

“这走了的,阁老给一千两,俺们这留下的,阁老咋也得多给点啊。毕竟阁老一去半载,估摸着俸禄,那帮王八也得给俺拖欠。”

郑直哭笑不得,对郑墨道“让千户给二位家里送去五千两。”

程敬一听,笑了“如此甚好,俺家里的小畜生要定亲了,估摸着俺跟着阁老从辽东回来了,正好可以吃上喜酒。”

郑直一愣,指指程敬“这一把可能连本带利还回去。”

“东翁忘了,俺们藁城人赌技可以不佳,赌品却必须有。”程敬不以为意,甚至也坏了郑直的规矩“俺这人啥本事都没有,走到今个儿这一步,就是靠着死心眼。成也罢,败也罢,就这样了。”

郑直翻了个白眼。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对于张文宪选择离开,郑直没有责怪。对方尽了本份,家里又有老母亲的殷殷期盼,反而是他,连累了人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东厂从都察院找到的诏书抄本。”仁寿宫偏殿内,杨鹏恭敬的站在太子跟前,将一份题本放到御案前。

太子拿起抄本仔细看了起来,不多时道“看出啥?”

“一切都是中规中矩。”杨鹏老老实实回答“旨意是从刑科抄发,那么就意味着司礼监、内阁与刑科都知情。”

“刘阁老他们若是不在文渊阁,郑阁老可以使用内阁印信吗?”太子聪慧,立刻问。

“‘文渊阁银印’内阁有专人看守。”杨鹏老老实实道“哪怕去年刘首揆病养,依旧不曾换人。”

太子一愣,他是头一次听人讲这事。刘健那会被皇考晾在一边,不能进入内阁,可内阁的印却依旧被对方把持“怎么没瞅见郑阁老为这事上题本?”

毕竟郑直当时和另外三位辅臣斗的不可开交,这种好机会,对方不可能放过的。

“开始时郑阁老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十三提刑按察使司行文格式不符,拒绝签批。后来经过李阁老与谢阁老协调后,郑阁老才签批。不过都是签批之后由文渊阁典籍史策等人集中拿到制敕房盖印。”杨鹏立刻说明原委。

太子一听,有些无语,郑直可能压根不晓得签批之后,可以把章拿去值房使用“皇考可晓得这规矩?”

“晓得。”杨鹏恭敬回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