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卷不动了,小区让我当躺平大师(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樱盛时分》最新章节。

楼下广场舞大妈和楼上钢琴少年为争夺“小区卷王”称号,

竟然同时拜我为师学“躺平哲学”。

直到物业宣布要举办“最佛系居民大赛”,

奖品是——终身免物业费。

我们小区,是个能把“卷”字刻进烟斗里,抽一口都呛嗓子的地方。清晨五点半,不是被鸟鸣唤醒,是被楼下王阿姨那台用了十年依旧坚挺如初的豆浆机,那堪比小型钻探机的轰鸣声给硬生生震醒的。紧接着,是对门李教授雷打不动的德语听力,那抑扬顿挫的喉音仿佛就在我枕边响起。晚上?晚上是属于楼上小陈那架斯坦威钢琴的,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从来不是用来欣赏的,那是战鼓,是号角,宣告着又一场关于“谁家孩子更像个永动机”的军备竞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这里,连遛狗都弥漫着一股硝烟味。泰迪得会作揖,金毛得能算数,上次我看见张奶奶家那只京巴,居然被她按在草坪上练习翻身——据说隔壁单元刘局的孙子,六个月就已经能连续翻身二十次了。真的,我时常觉得,我不是住在某个居民小区,我是误入了一个以“奋斗”为名的、永不谢幕的奥林匹克竞技场。

我就是这个竞技场里,那个格格不入的、快要被淘汰的残次品。当邻居们忙着用各种才艺和噪音装点门面时,我最大的爱好,是研究如何在周末下午,将身体完美地嵌入沙发的凹陷处,像一块被岁月打磨光滑的河卵石,与布艺沙发融为一体,进行一种名为“思考人生其实啥也没思考”的高级冥想。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吊诡。它大概是在云端打了个盹,然后随手把我这个“残次品”推上了神坛。

那是一个被钢琴声骚扰得忍无可忍的黄昏。我鼓足勇气,敲响了楼上小陈家的门。门开了,一股混合着松节油、旧乐谱和少年汗水的热浪扑面而来。小陈,一个鼻梁上架着厚重眼镜的十五岁少年,手指上还缠着白色的胶布,眼神里是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疲惫与焦灼。

“那个……小陈啊,”我尽量让语气显得和蔼可亲,“能不能,稍微轻那么一点点?或者,换首柔和点的曲子?比如,《献给爱丽丝》?”

小陈还没说话,他妈妈,一位永远穿着职业套裙、步履生风的中年女性,从厨房探出头来,声音如同她切菜的节奏一样干脆利落:“不行!《爱丽丝》那是业余三级水平,我们小陈要冲的是国际奖项!时间不等人啊,邻居同志,理解一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正要败下阵来,楼梯口传来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是楼下广场舞队的灵魂人物,刘阿姨。她一身鲜红的太极服,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显然是刚结束一场“太极剑阵”的演练。她眉头紧锁,对着小陈妈妈开了火:“我说陈太,你们家这‘耕耘’也得讲个公德心吧?从早上六点练到晚上十点,这‘收获’的是我们的神经衰弱!我们舞蹈队晚上想录个参赛视频,全让你们这叮叮咚咚给搅和了!”

小陈妈妈立刻反唇相讥:“哎哟,刘姐,你们那音响开得,楼下老太太跳广场舞,楼上老头子得跟着节奏打拍子,咱们谁也别嫌谁吵!”

眼看一场“卷王”之间的巅峰对决就要在我面前爆发,我鬼使神差地,或者说,是出于一种求生的本能,脱口而出:“二位,二位!息怒!你们这么拼,不就是为了争个‘小区第一’的名头吗?可你们知道,现在最顶级的凡尔赛是什么吗?”

两人同时停下,狐疑地看向我。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三个字:“是——躺——平。”

空气凝固了。小陈的眼镜片后面闪过一丝好奇,刘阿姨握剑的手松了松。

“真正的强者,不是炫耀自己有多努力,而是展示自己有多从容,有多余暇,有不被世俗标准绑架的底气。”我开始即兴发挥,把我那些在沙发上“冥想”时胡思乱想的东西胡乱拼接,“你看那些世外高人,哪个不是闲云野鹤?拼命,那是低级阶段;会躺,才是高级智慧,是战略性的‘以静制动’,是格局的体现!”

我越说越顺,把自己都快忽悠信了。什么“内卷的尽头是舒展”,“奋斗的终极目标是拥有不奋斗的自由”,一套套歪理邪说如同黄河决堤,奔涌而出。

刘阿姨和小陈妈妈的眼神,从最初的怀疑、不屑,慢慢变成了思索,继而迸发出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精光。

第二天一早,我家的门铃响了。门外,站着神情庄重的刘阿姨和小陈。刘阿姨手里提着一盒包装精美的“特级龙井”,小陈则抱着一摞崭新的、似乎准备用来记录“躺平心法”的笔记本。

“师傅!”两人异口同声,对着睡眼惺忪、头发蓬乱的我,深深鞠了一躬。

我手里的牙刷,“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我的魔幻现实主义教学生涯,就此拉开帷幕。

我的“客厅禅修班”正式开课。学员二位,年龄跨度近四十岁,诉求高度统一:学习如何优雅地、有格调地、能碾压对方的“躺平”。

我给刘阿姨制定的方案是“动中求静”。她不是要带领队伍冲击市级广场舞大赛吗?我让她把曲子从最炫民族风换成《云水禅心》,把动作从铿锵有力的甩臂踢腿,改成慢悠悠的、类似打太极的云手、探海。我告诉她:“阿姨,你这不叫广场舞,你这叫‘社区禅意形体艺术’,境界立马提升八个档次。”刘阿姨将信将疑,但回去一试,居然收到了奇效。原本嫌她们吵闹的几家住户,居然站在阳台上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人说这比之前那些闹腾的曲子高级多了。刘阿姨信心大增,看我的眼神愈发虔诚。

对小陈,我则是“静中求溃”。我告诉他,真正的钢琴大师,不是弹得最快最响,而是懂得留白,懂得呼吸。我让他把练习时间砍半,另一半用来“感悟生活”——其实就是发呆。我让他去听雨滴落在空调外机上的声音,去看阳光在地板上移动的轨迹,甚至怂恿他偷偷拆解了家里一个老旧的闹钟,美其名曰“探究机械生命的节奏与休止”。小陈妈妈起初强烈反对,但看到儿子练琴时间减少后,眼神里久违的灵动似乎回来了一点,加上小陈拿着我那套“感悟提升艺术境界”的理论去游说,她也就半推半就地默许了。小陈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虽然弹琴时还是会不自觉地加快速度,但至少,那架斯坦威制造出的噪音分贝,确实显着下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