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神豪养崽,参加综艺后我爆红全网》最新章节。

周宁笑:“你们的表真多。”她转向沈荔,“那你们如何处理‘风口’?你就是现在的风口。”

“把风口当电风扇。”沈荔很平静,“开一挡,够用就行。”

台下笑声大了些。这种笑帮她把严肃的词翻译成了“人话”。

周宁没有被打乱:“我还想问——‘透明’。沈小姐的透明曾经让项目脱困,但当它成为‘必须’,会不会变成另一种神话?神话会吞噬个体。”

这个问题像一片薄薄的刀片,滑过来,几乎不带血。

沈荔没有立刻回答。她把麦克风放低了一点,像在思考一个孩子问的“为什么星星会眨眼”。

“透明不是信仰,是止痛片。”她说。

“止痛片不是天天吃。我们在危机时把它咽下,是为了让公众知道我们没撒谎;平时,我们把它放在抽屉里,因为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在孩子慢吞吞的句子中,等他把故事讲完。”

她转向周宁:“你说‘神话’。我理解。但我更怕的是‘遮羞布’。当我们把不透明当成专业,当我们把‘请相信我们’当口头禅,很多事就会开始松动。不是我不信人,是我希望‘制度’替我信人。”

周宁看她一会儿,笑容像被一根极细的针挑了一下。她没有再追。主持人顺势宣布进入自由提问。

第一位提问者是来自欧洲的教育记者,他的问题抛向顾栖:“**你支持沈小姐多少?**当她和你意见相左时,谁说了算?”

这个问题让会场里很多人的背脊直了一下。

顾栖把麦克风置于唇边,停了两秒:“规则说了算。”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规则是我们共同签字的那份。”

这一句,等于公开把“共治”写在天花板上。有人低声啧了一声,有人抿笑,有人认真地记笔记。

第二位提问者是东南亚一家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如果Y集团加入,名字不露出,真的会甘心吗?**你们如何确保他们不会绕开你们做一个‘看上去一样’的版本?”

“确保不了。”沈荔毫不犹豫,“我们只能把‘复制成本’提高——不是在合同里,是在机制里。”

“我把共创日切成结构、把专户开成公开、把志愿者变成‘人名墙’。你想复制,行,你得一条一条做。你做得越像,你越不需要我的名字;你做得越不像,公众越看得出你在做‘样子’。”

她看了眼镜头:“我不怕被抄。我怕的是没人抄。”

这一句,台下安静了半秒,然后响起一片由远及近的掌声。

自由提问到尾声,一个年轻的志愿者举手,声音略带发颤:“沈老师,您会累吗?如果有一天很累很累,想停一会儿,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在“国际议题”的范畴,却像一粒沙进了鞋。沈荔的喉咙像被什么轻轻地拂过,她侧头,看了一眼台边光影里安静坐着的顾栖。他不动,只在她看过去的那一秒极轻地点了点头。

她收回视线:“会,很累。”

“累的时候,我会做两件事:第一,找一场共创日,坐在最后一排,让一个我不认识的孩子给我讲书;第二,承认自己的软弱,然后继续。”

她停了停,笑了一下:“我还有第三件——有人会把我从战场上拽下来十分钟,强迫我喝水。”

前排有人失笑。那笑声不大,像某种默契被按在了桌布下面。顾栖侧过脸,目光淡淡,却从眼底浮上了一道很浅的暖光。

对谈结束,主持人宣布茶歇。掌声起落之间,她朝观众微微颔首,走下台阶。灯从她的肩上滑过去,耳边的噪音在几秒内变成了模糊的嗡嗡声。她感觉自己像从一个高处跳下来,脚跟着地,有一点点麻。

后台走廊转角,周宁拦住她。

“漂亮。”她笑,笑不像台上那么柔,“不过你真的以为,把名字藏起来,就能把资本藏起来?”

“藏不住。”沈荔坦诚,“我只能让它不在孩子的墙上出现。”

周宁盯着她,像是在确认她有没有犹豫,“你知道你今天交出了一部分东西。你签了Y的试点。那是你第一次往‘现实’那里走。”

“我知道。”沈荔点头,“所以我在合同上多写了一行字。”

“你赢在那一行字。”周宁收回目光,笑意重新回到她脸上,“小心点。你这样的,容易被喜欢,也容易被恨。”

“喜欢和恨,我都不负责。”沈荔侧身,让开路,“我只负责把墙擦干净。”

周宁没有再说,脚步声逐渐远了。

背后有人靠近。脚步很轻。她不用看便知道是谁。

“你刚才那句——‘把风口当电风扇’,我记下了。”顾栖在她身侧停下,声音压低,“确实有用。”

“你记那么多做什么?”她故作不耐,“你是在做我的小本本吗?”

“做你的翻译。”他半真半假,“你说‘干净是结构’,我去把它变成条款;你说‘慢’,我去给它装轮子。你说‘不露名’,我想办法让出钱的人也觉得自己不亏。”

“听上去我们像一支搭子团队。”

“我们是。”他侧头,“只是不知道搭多久。”

这句话撞在她心口。她知道他们都在绕开那个危险的词,而在“搭多久”的问句里,它像影子一样晃了一下。

“今晚还有闭门工作酒会。”他换了口气,“你不必去,我去应付。”

“我去。”她挑眉,“我不想在背后被人解读。”

“你刚刚已经在台上立了框架。”他看她,“再去,会更加危险。”

“顾先生,”她慢慢说,“我不是怕危险的人。我只是怕,有些人以为我会怕。”

他沉默两秒,忽然弯了弯嘴角:“好吧。那我们一起去。”

她点头,迈步往前。走廊尽头折出一块光。他们肩并肩走过去的影子在地上并排拉长,像两条紧贴却不交叉的线。

走到转角,他忽然停住:“沈荔。”

“嗯?”

“刚才有人问我,‘你支持她多少’。”他看着她,眼睛里没有笑,“台上我说‘规则说了算’——那是正确答案。私下里,我还有一个。”

“说。”

“只要不让我背叛你自己,我就支持到底。”

这句,像是某种承诺的边界。他给了时间,也给了限度。

她没有立刻说话。心里那个一直谨慎地收着锋芒的东西,在这一瞬间微微地放了一点松。

“行。”她只说了一个字,收住了眼里的那一点潮意,“别让我背叛我自己,你也别背叛你自己。”

两个人看着对方,笑了一下。笑不轻佻,也不宏大,像在一张复杂的图纸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小小的勾。

会场外的风从玻璃缝里钻进来,掀动她的发。他侧身挡了一下风,没有伸手,保持着道德与距离的体面。

“走吧,”他道,“去面对那些喜欢和那些恨。”

她“嗯”了一声,把下巴抬了抬。

茶歇后的闭门酒会上,周宁与两位外媒编辑、一个基金评审围坐在角落。

她把“透明的风险”“规模的必要”讲得流畅,几乎没有破绽。

顾栖和沈荔一步不停地走过去,像两枚轻轻推开的棋。

墙背后,是孩子的画。

她端起酒,目光温和而清醒地落在对面几人脸上,慢慢开口。

“继续谈规则吧。”

闭门酒会结束时,已经快午夜。

窗外的城市灯火还亮着,像一张呼吸的地图。

沈荔把酒杯放下,轻轻出了会场。

空气里是混着香槟、雪茄和人的味道——太闷,太浓。

她需要一点风。

顾栖在她身后几步远,手插在西装口袋里。

“走太快。”他低声提醒,“还有媒体在外面。”

“他们拍不出我想的样子。”沈荔回头,笑了一下。

“那就让他们猜。”

顾栖无奈地摇头,却跟了上去。

他们走出旋转门,风立刻扑上来,带着凉意。

灯火沿着大街的边缘一闪一闪,像是有人在暗中倒带。

“累吗?”顾栖问。

“有一点。”

她抬头看夜空,鼻尖冷得微微发酸。

“但比起前几年,现在的‘累’,是能换到东西的。”

“比如?”

“孩子们的笑声,志愿者的回信,复盘表上的复购率。”

她停了停,又轻声,“还有某个人的眼神。”

顾栖愣了愣。

“某个人?”

“比如你。”她抿唇,“也比如我自己。”

风从两人之间穿过去,留下一个极轻的停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