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人各有志 不强求 不勉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孑孓不独行》最新章节。

王一虞就是一个地道的湖湘汉子,“霸蛮”有主见。似乎只是告知父亲自己打算回国,没给王祯劝阻的机会,没有向当下不在汇贤雅筑的亲朋好友告别的意思,更没收拾行李之说。唯有开口请神通广大的杨三强帮忙,当夜便登上一艘发往民主国的货轮,一如他来美国那般匆忙,只是多了一份迫切和期待。

杨三强知道在儿子面前板正脸甚至没有多说挽留之言的王祯其实更想王一虞留在身边。在这异国他乡,在这纷繁杂乱的世道里,有儿女承欢膝下,哪怕再短暂,那也是王祯多年难得的温馨时刻。

太祖皇帝陵寝之前,父亲和伯、叔们告慰苍天和先祖:中夏暗昧两百六十余年,俊杰之士,飚发云起,前赴后继,未敢懈怠。今时乘间入据之贼终退,中华得复!吾等华夏儿郎不可松懈,切记努力,国强民富,再复兴旺!

你们说同盟得天下大势,是民心所向,中华故土上那些负隅顽抗之辈和心怀叵测之宵小皆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同盟之军必将以雷霆之威荡魔涤尘,肃清寰宇。

你们说清扫“家室”之事交由经验更丰富的大人们去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就应该出去见识世界,最重要的是将外面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带回“家”。

王一虞没告诉父亲,虽然他人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可是枪声,炮鸣,火焰、浓烟与鲜血,还有一张张或笑或温暖的脸却能越洋跨海夜夜入梦。每次午夜梦回并不是被惊醒,多少回皆是抬手抓握坐起,或是在杀喊声里睁眼,更多是沾湿了枕被而不自知。

王祯无力反驳儿子,那次离别就像是一场父子间的约定,可是父亲却失败了,失约了!

杨三强不打算掺和这种父子间的“顶牛”,王一虞不只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酷肖其父的年轻人还有更多的“棱角”未曾被磨平,值得尊敬。

王祯从未想过汇贤雅筑之行的结束竟然是去码头送别儿子,虽然有些猝不及防,可作为父亲王祯还是抓紧时间多多嘱托一番。

至于王一虞几乎是一无长物,空手登船,王祯却没丝毫担心,更没有伸手帮儿子操办行李的意思。

一无长物从来不是大事,同盟的兄弟们多是富裕之家里成长,可是在大盛朝廷的绞杀之下,后来谁不是一无长物?

一无长物不害怕,唯以热血荐轩辕。

年轻是活力和进取,年轻不是冲动和鲁莽。

王一虞在船员引领下登上货轮不高的桥楼,作为这艘远洋货轮上唯一的外来贵客,船长自然收拾出最好的舱室,轰鸣大作的下舱室再布置得舒适也比不过可以晒太阳、看海的桥楼舱室。

一手抓握不高的栏杆,一手竖起,掌心有一物银光一闪,走上码头后再未言语的王一虞便捏紧拳头捶向心脏。

只有杨三强回应兴致越发昂扬的好兄弟、好侄儿。

王一虞登船的同时王祯也转身坐回小汽车,或许是人年纪大了就会越发看重别离,即使是王祯这样从血雨腥风里走过来的父亲也难以免俗。

货运码头灯光暗黄,岸船距离不算近,杨三强也知道那银光闪耀之物是一枚帝钱!

杨三强有学有样,拿出贴身收藏的两枚银钱,其中一枚自然是洪武通宝银钱,手心里朝向王一虞展示后握拳捶向心窝。

一罐银钱本已经被陈礼明大方地分送给纽约新认识的朋友,朋友当然是更识货,更看重帝钱意义的华族人,比如相见即投缘的司一拳,比如当过陆军总长却很江湖的王祯,比如杨三强以及他身边的杜盛。数千万美元的捐赠合同陈礼明都签了,何况这些在异国他乡偶然得到的意外之财。

华族人有存钱、藏钱的习惯,从深埋地下的庞大钱窖到墙缝、缸底,无论富裕还是贫苦,藏钱的方式总是各有各色。华族人存钱和藏钱皆是为长远未来着想,那些钱是财富,是依仗,是秘不示人的隐私。而对谈钱讳莫如深的华族人却对拥有帝钱颇为自得,因为帝钱承载着华族人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凝聚着是无上的骄傲!华族人相信帝钱能给自己和子孙带来好运、消灾弭祸提供庇佑。

始皇帝陛下奋秦国六世之余烈扫六合定乾坤,结束数百年战国乱世。大秦帝国没有重蹈前人覆辙分封天下,而是在地方设置郡县,朝堂上三公九卿各负其责。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定度量衡,开南北两渠,利及后世千秋。北驱匈奴构建万里边防,南下平定百越开疆拓土。

秦后有汉,汉即银汉,是横贯天上之星河,有银汉迢迢,光耀万世之意。大汉朝武帝陛下尊儒重法,禁私铸,官营盐铁,轻徭赋,修水利,大汉雄兵北镇大漠,凿通西域商道。

骄傲的汉臣奏折里写“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彼时大汉帝国国威至强至烈。

大唐太宗皇帝以武功于隋乱下成势,天策上将可力敌太子之威。登基之初便遇渭水斩白马之辱,骄傲的大唐君臣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城下之盟不过五年敌酋便在贞观皇帝的酒宴上歌舞助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宗皇帝兼容并蓄,恩威并施令降将归心,天可汗之名四夷皆服。

唐人是骄傲的,太宗皇帝的魅力和影响是长久的,一首秦王破阵乐在百年之后可让一群即将卸甲弃刀投降的唐兵重燃大唐荣耀,毅然赴死再续大唐国运数十年。

大明洪武皇帝则是以重铸乾坤之功堪比始皇,彼时华族人失中原腹心之地两百余年,燕云十六州失控四百余年,河西走廊和西域晦暗六百年,彩云之南更是脱节八百年之久。过久衰落和间隔已令大江南北的华族人互生嫌隙,甚至稍微偏远之城虽有华族人定居却已不闻汉家语不见汉文字。

洪武皇帝恢复衣冠、礼仪,正音韵,重振华族人自信,功德无量。

永乐皇帝与大唐太宗得位类似,两位皇帝陛下皆是一辈子兢兢业业,生怕行差踏错,唯恐文治武功不够在百年后无颜见列祖列宗,更怕后世悠悠众口。

郑和下西洋巡检八荒,收拢飘零,聚拢天下财富归于大明。永乐皇帝设置海外卫所以及宣慰司,使大明威临四海。迁都北平以大明天子之尊镇守国门,更是缝补弥密华族人分隔数百年的生分。修大典,总结归纳华族千年文华精粹。整军备,筹建火器营,先进的火枪、火炮让迅捷的骑兵和那些简陋城防再难威胁阻挡明军。

四朝五帝于东方古国、于华夏族群皆有莫大的贡献,影响后世最为深远,故而后世华族人皆感念其恩,也相信这五位帝王的年号钱币沾有盛世之力,可以为自己提供庇佑。

始皇帝,汉朝武帝,大唐太宗皇帝与大明洪武永乐父子皇帝则又有不同。

洪武皇帝无先辈祖荫,家无片瓦、身无完衣,一个破碗开局的洪武皇帝陛下是最知来时路的皇帝,也是东方古国数千年至今最愿意保护万千华夏普通百姓的皇帝,没有之一。

洪武对子民亲厚宽容,对蠹虫深恶痛绝,对贪食民膏的贪腐之辈可谓是心狠手辣,在洪武皇帝眼里这些人都是背信弃义之人,最为可恶,剥皮揎草难解其罪。因为它们得势便忘本,熟读圣贤书却罔顾先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告,肆意鱼肉治下百姓。它们竟然那么快就忘记国土沦丧,为奴为婢,低人三等的悲惨过往。若是没有万千华族百姓的支持各路“反王”哪有胆子起兵,若是没有万千华族百姓舍生忘死,更擅长种地捕鱼的“义军”如何敢直面擅长骑射的前朝骑军。若是没有万千百姓支持就没有骁勇善战的大明战兵,就没有大明朝!

洪武皇帝会下令严查盘踞泉州港数百年的色目商人家族,也是因为它们见利忘义、恩将仇报“吃绝户”!作为外来海商却敢染指落魄皇族财富。即使它们已经经历两次“惩罚”洪武皇帝也没放过这些“白眼狼”,一番雷霆杀伐后将此家族贬入贱籍,男为奴女为娼。

可痛恨贪腐的洪武皇帝却能“摁下”砍头的大刀,以前朝皇帝颁发的丹书铁券为台阶去原谅一个卷入贪腐案的钱姓官员。一块五百年历史丹书铁券在当朝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件特别的藏品。五百年,东方古国已是历经数次朝代更迭。五百年,钱家一直在折水之地甚至一度裂土称王,钱江之“钱”就是钱家之“钱”。有恢复中华之功德的洪武皇帝不用给前朝某位皇帝面子,地方豪族再强横也敌不过皇权威严!按照当时情状卷入贪腐案的官员以及其家族都会招受极为严厉的惩罚,洪武皇帝“手下留情”只是因为钱江的百年世家钱家在百姓之中依旧颇有美誉。

洪武皇帝或许不知道就是他的“一念之善”造就了一个延续至今的千年家族,一个势力遍布两江一湖的大族。

都说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永乐皇帝不是创业皇帝,也未曾如同父兄那般受过贫穷战乱的苦。可登临大位的永乐皇帝哪怕功绩再高却依旧如履薄冰从未敢沉迷后宫温柔乡。徐皇后薨逝之后永乐皇帝再未立新后且坚持帝后同陵而葬。之后十多年不是在北征就是在准备北征,太子监国,太子妃管理后宫。一如普通人家,婆婆早逝,长媳管家。皇子夺嫡在其他皇帝看来是了不得的僭越之举,可永乐皇帝不但没阻止还添火加柴。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间的争斗在永乐皇帝看来就是雏鸟初飞。

开疆拓土、安稳边疆皆是皇帝可记传勒石之功,驾崩在征伐途中的永乐皇帝则无明主年老昏聩之惜!死于北征的马背上是永乐皇帝之幸或许也是永乐皇帝心安之处。

大明洪武皇帝戎马一生,恢复河山,复归华族人的荣光。永乐皇帝令大明的军马和卫所巡视、镇摄四海,并采集天下“瑰宝”点缀华夏盛世!父子俩是继往开来的千古帝王!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他们也是普通华族人,或者说更近似万千普通华夏族人。

“五帝”中洪武和永乐距离当世更近,关键这还是得自“新大陆”的银质帝钱!

杨三强没加入青帮,即便自己的两位结拜哥哥和林姨皆是青帮中人。不想成为信徒,拒绝了姚大主教的数次招揽。杨三强在临海就认识同盟的王祯和刘畅,至今未有加入同盟或者民主国民众联盟党的意思。司贤意、杜青峰和杜盛是洪门中人,若是杨三强想入洪门肯定也是丝毫无障碍!杨三强结缘普雷斯科特一家人于临海,留学美国后考入耶鲁,在美国拥有数家公司股份以及超千万美元的银行存款,甚至持有一份小伊万赠与的联邦货币储备联盟股份,只要杨三强愿意,成为美国人就在一念之间。想来只有小伊万从来没劝说杨三强成为罗斯人,想必因为这位罗斯大贵族遇到过同样的选择和劝说。

无论面临哪方面的拉拢和劝说,杨三强就用能力,用利益,用忠诚以及坦率来阻止或者打消他们的疑虑和小坚持。毕竟谁都不会因为并不重要的小事去得罪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能为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人。毕竟一个对自己身份认同,对族群忠诚的人至少比大部分人值得信任,只要不触及他的坚持和底线!坦率地交流可及时地相互了解,可以避免猜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杨三强和王祯就是可以坦率交流的忘年交,是好哥俩。

杨三强知道王祯多年拼杀是为了华族人的尊严,是为了古老的中国的复兴,所以杨三强也愿意出力帮忙,愿意牵线搭桥,自然是希望他多年的坚持能够成功,那就是皆大欢喜。王祯也通过杨三强知道外国人权贵对民主国的真正态度,消弭了对美国和桑落的错觉,打消了借助外力的幻想,更坚定地相信只有华族人才会救中国,只有华族人才能救中国!

王祯终于坦率地承认以前的同盟和现在的民主国民众联盟党都是在尝试和验证中的一条救国路,甚至从大盛朝到民主国,同盟的目标在改变,救国之路线和方法也在改变。王祯不敢为民主国民众联盟党的未来打包票,只能为了自己以及兄弟们的付出和坚持而努力,只求做到问心无愧!

王祯甚至不确定民主国内其他势力的道路就是错误,但是王祯能肯定同盟之前所有势力所走之路都行不通,也能肯定民主国民众联盟党以及绝大部分掌权大帅都不会希望大盛朝死灰复燃。

杨三强和王祯都以为党同伐异万不可取,内耗过甚易招外贼!大盛朝的来历和罪孽犹在眼前。

即使不能保证力往一处使,至少是心往一处想。只要是为了国家和族群好,那么就是

可以结交的朋友。

交朋友就是求同存异,取得共同利益一致!

王祯建议陈礼明将这一包罕见的银质帝钱带回国,分赠给在桑落的民主国民众联盟党的老兄弟们,最好也给北京的方大总统及其属下各大帅们!

杨三强和司贤意各自留下两枚,其余的都交还给陈礼明。司老哥的两枚肯定有杜盛一枚,另外一枚司贤意值得拥有。王祯也是将尚未来得及分送出去的银钱交还,王祯收起一枚被王一虞用朱砂编制绳子挂在了小妹妹的脖颈上 ,然后用自己挂脖子上的那枚银钱跟她碰得叮叮响,逗得小妹陀和余璇都是哈哈大笑。

“六王毕,四海一”。

秦王扫六合登皇帝位,此后两千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统华夏成为无数乱世英豪的最高追求。

现在的民主国民众联盟党想,北京的方大总统也想,谁又能确定地方实权大帅不想?

“新大陆”发现的帝钱就是一种提醒,以为华夏和华族立下赫赫功劳的两位大帝提醒某些强大的、有野心的华族人,金瓯无缺有责,偏安一隅可耻!

陈礼明带回国的帝钱有大用途!至少比当作护身符更有用处!

指望帝钱庇佑那是普通人的心理慰藉,强大的人只会自求。

只要能唤醒华族人血脉里传承的骄傲和勇敢,华族人人人都能成神,华族人人人皆是神,神州二字岂是自夸自擂?!

卖出的粮食已经运走过半,粮食款也经由各种渠道收回过超过八成,许多大帅的粮食尚未入库就支付了全部买粮款。

盘算着在回临海前举办一场答谢宴,陈礼明便请面子更大的方昭儿和沈霈帮忙邀请宾客。通过这次交易陈礼明充分展示了实力,让关外大帅们吃下了定心丸,买了粮食的大帅自然是贵宾,未曾买粮的大帅也是陈家粮行的潜在顾客。

石瑞清本就是青帮中人,字辈低于杜明升一代,可两人不属于同一支脉,若不是讲究的场合两人见面是以兄弟相称。这次石瑞清来关外见到杜明升二话不说就行了一个正儿八经的晚辈礼,杜明升也站定身受。

这也是江湖的人情世故,杜明升不受这份礼,石瑞清以后在临海恐怕就不好再见。

大帅们的宴会杜明升有经验,陈礼明生怕自家堂兄陈礼生照应不周便请杜先生帮忙,自然也邀请了前来“解围”的石瑞清,这正中下怀,如此贴近各位关外大帅远比看照片看文字资料来得更真实,何况还有很多大帅都没有照片流落在外。

喝酒尽兴后陈礼明“无意”中说起从美国带回一些特别的纪念,有方昭儿的帮腔,还有数位大帅是真想看看国外是什么样,自然有更多大帅被勾起了好奇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