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踏月基石,太空的事太空办(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星港中央控制区的巨大弧形舷窗外,地球如同一颗镶嵌在墨色天鹅绒上的蓝宝石,静谧地悬浮在深邃的宇宙背景中。
林风站在窗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复合玻璃,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属于太空的绝对死寂与脚下空间站内部澎湃生命力的奇异反差。
三年时光,在这座人类首个太空综合平台上悄然流逝,留下的不是岁月的痕迹,而是如同钢铁烙印般深刻的进化与扩张。
“林总,西部星城指挥中心,秦主任的加密通讯请求。”
星璇的声音平稳响起,打断了林风的凝视。
“接通。”林风转身,目光投向主控台巨大的全息屏。
屏幕亮起,秦明月的影像清晰呈现。
她身处西部星城航天指挥中心的核心控制室,背景是占据整面墙的巨型综合态势屏。
屏幕被分割成数个关键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块实时动态图——十座巨大的火箭发射平台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分布在广袤的戈壁滩上。
此刻,其中三座正喷射出灼目的烈焰与滚滚浓烟,三枚体型远超常规的“鲲鹏”重型运载火箭正拖着长长的尾迹,撕裂大气,轰鸣着刺向苍穹!
每一次点火升空,都伴随着指挥中心内数据流的疯狂刷新和工程师们沉稳高效的指令声,构成一曲人类向深空进军的磅礴交响。
“风,看这里。”
秦明月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掌控全局的兴奋。
她手指在虚拟控制台上一划,大屏画面切换,聚焦在月球静海区域。
高清影像被不断放大、增强——一片相对平坦的月壤平原上,一个巨大的、由高强度合金框架勾勒出的环形地基轮廓已清晰可见!地基周围,数台经过特殊改装、能在低重力环境下高效作业的无人工程机械(形似放大版的星港维修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地基加固和初步平整工作。更远处,几个临时搭建的密封充气式工作舱如同银色的蘑菇,点缀在荒凉的月表。
“静海基地一期地基工程,主体框架合拢完成度85%。”
秦明月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鲲鹏’运输队刚送上去的是第一批预制的核心承重柱和生态穹顶支撑骨架。
下一批,是基地生命维持系统的核心反应罐和大型水循环单元。”
林风的目光紧紧锁定屏幕上那个在月尘中逐渐成型的钢铁轮廓,胸腔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荡。
三年前,这里还只是图纸上的线条和梦想中的蓝图。
如今,人类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的根基,正由他亲手参与打造的系统,一砖一瓦地变为现实!
“进度比预期快。”
林风的声音低沉,带着赞许,
“地基的月震缓冲层设计,验证数据反馈如何?”
“非常好!”
秦明月眼中闪过专业的光芒,
“星港微重力实验室模拟的月震波谱数据非常精准,地基的复合吸能结构在第一次小型月震中表现完美,应力分散效率达到97.8%!
老李他们团队在星港工业坞打出的第一批月球专用缓冲构件,质量过硬!”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林风,落在他身后舷窗外那巨大的蓝色星球上,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还记得三年前发布会,你说孩子长大后,我们脚下将是人类第二个家吗?
现在看来,这个‘家’的进度,可能比我们小家伙长的还要快一点呢。”
林风嘴角微扬,目光也落回地球那壮美的弧线:
“家,无论在哪里,有你们在的地方就是。
在小家伙知道梦想是什么的时候,能看到月宫地基的直播,也是独一无二的礼物了。”
通讯结束,林风并未离开控制区。
他调出星港内部的全景监控系统。
画面切换,星港庞大身躯中,一个被标记为“S级”的区域正灯火通明,如同空间站内一颗灼热跳动的心脏——
“月宫工坊”。
这里没有失重的浪漫,只有重工业的硬核交响。
巨大的密封舱室内,磁悬浮列车高速环绕奔驰,模拟着接近地球重力的环境,以适应重型制造的需求。
空气里弥漫着高温金属、冷却液和臭氧混合的独特气味,耳畔是大型激光切割机、高精度数控铣床、重型焊接机械臂发出的低沉轰鸣与尖锐嘶鸣。
工坊核心区域,一座体积庞大、结构异常复杂的圆柱形装置被固定在巨型装配架上。
这就是为“静海”基地提供澎湃动力的小型模块化核聚变引擎“烛龙”的核心反应腔体。
工程师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操作着精密机械臂,正在将最后几组超导磁约束环小心翼翼地嵌入预定位置。
磁环表面流淌着幽蓝色的冷却液管道,如同缠绕着巨兽的血管。
旁边监控屏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显示着磁约束场强度、等离子体约束模拟参数。
当年“磐石”项目的老骨干“烛龙”项目总工王振海正对着通讯器嘶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三组磁环对位精度!
再校准0.001毫米!
这玩意点火后差一丝,我们都得变太空烟花!”
另一侧,一条长约百米的银色轨道在工坊延伸。
轨道上,一截流线型、如同胶囊般的车厢正被缓缓推入测试位置。
这是月宫基地内部通勤的“静海线”人造重力磁悬浮列车的首节验证车厢。
工程师们正在调试车厢底部的超导悬浮模块和侧向导向系统。
胸前名牌:陈晓雯。
“深空火种”首批学员,一位年轻的女工程师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激光干涉仪读数,指挥机械臂进行微米级的悬浮间隙调整。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月球上,这列车的平稳度就是基地人员的生命线!”
她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在嘈杂中格外清晰。
工坊边缘的巨型真空测试舱内,一艘造型奇特、形如巨大蝠鲼的飞船正静静悬浮。
它没有传统的推进器喷口,取而代之的是在舱内模拟太阳风粒子流下缓缓展开的、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超薄复合膜太阳帆!
帆面闪烁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上面蚀刻着复杂的能量收集与姿态控制电路。
这是“追光者”号无人货运验证飞船,采用革命性的太阳风帆推进技术,负责在近地轨道与月球轨道间进行大宗低时效要求物资的廉价运输。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和几位工程师,正通过外部观察窗和密密麻麻的传感器,紧张地监测着帆面在粒子流冲击下的应力分布和姿态稳定性。
“帆面C区,微褶皱!
启动局部加热整形程序!”
老专家沉稳下令。
林风的思绪还在回想这些震撼的场景,心中激荡着自豪与感慨。
这三年来,星港早已超越了“旅居平台”的范畴,它已进化为人类进军深空的轨道工业母舰与前沿技术熔炉!
这里锻造的不仅是月宫的钢铁骨架,更是人类在深空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科技与人才火种!
一天的忙碌休止,夜幕降临。
林风操作个人悬浮装置,无声地滑向“月宫工坊”的附属生活区——
“星火营地”。
这里是常驻工业区工程师们的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