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起飞,低空经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晨曦微露,星城新建的“蜂巢”综合交通枢纽在薄雾中逐渐显露出庞大的轮廓。

银灰色的金属外壳在初升的阳光中反射着冷冽的光泽,顶层平台上,一架流线型的飞行器如同归巢的银燕,轻盈地滑入专属泊位,磁流体主动悬挂系统几不可闻的低频嗡鸣如同巨兽平缓的呼吸,瞬间抚平了着陆的震动。

平台外侧巨大的“林氏星梭”Logo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李强,这位“蜂巢”枢纽的首席机械师,正用力擦拭着机身上“星梭-II型 量产0001号”的铭牌,手指感受着金属特有的冰凉和光滑。一夜通宵的极端环境测试已经结束,冰冷的仪表盘数据已经转化为他脑海中鲜活的记忆——模拟零下40度雪域高原的寒霜在舷窗凝结,50度沙漠烈日的暴晒让外壳烫手,穿越虚拟雷暴云层时的剧烈颠簸……最后安然返航。

“稳!真他娘的稳!”

他对着旁边同样熬红了眼的年轻助手咧嘴一笑,脸上除了疲惫,更多的是自豪:

“这铁鸟,经得起折腾!看见没,这才是咱们‘磐石’精神的新翅膀!”

三天后。

“蜂巢”枢纽顶层观景平台。

没有炫目的聚光灯,林风就站在那架刚刚经历风雨洗礼的0001号星梭旁,深灰色的工装沾着几缕晨雾的湿气。

台下,记者们架好设备,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星梭,不是飞在云端的幻想,它是缩短的地平线,是城市的脉搏。”林风的声音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沉稳。

他没有按按钮,只是一挥手,一幅巨大的全息投影便优雅地展开在星梭上方。画面不再是冰冷的解剖图,而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象交织着技术内核。

“看这老爷子。”

画面聚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他正小心翼翼地坐进一架崭新星梭-II型后座的老年专用加强版座椅,宽大的安全带自动贴合,气囊包覆更厚实。

“星梭-II的安全骨架,用的就是你们脚下那座‘磐石’超级堡垒的筋骨。”镜头瞬间穿透外壳,展示隐藏在流线造型下的蜂巢状复合装甲结构,“更轻了,却更扛得住冲击。”

画面切到残酷的碰撞测试现场,一架满载模拟人的星梭以极高的速度撞向障碍,剧烈的变形止步于乘员舱外围,内部的力反馈假人牢牢固定在座椅上,头部位移微乎其微。

林风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安全,不是标签,是刻进骨子里的承诺。”

画面切换,城市高楼林立的峡谷间,一架星梭灵巧地钻入“风箱”。

强风让气流可视般扭曲,机身微微晃动。但舱内画面令人惊叹:一位孕妇靠在舒适座椅上,手捧着一杯温水,水面纹丝不动,她正和身旁的丈夫轻声说笑。

“磁流体主动悬挂2.0,像章鱼的触手,瞬间吸掉不该有的颠簸。”工程师在旁解释道,“不是没风,是风来了,也难扰一杯温水。”

显然,孕妇的笑容比任何解说都更有说服力。

镜头拉远。

数百架星梭如同有生命的银色鱼群,在虚拟城市的三维网格中快速穿梭。没有碰撞,没有拥堵,一切井然有序。

“这要感谢我们的‘隐形指挥家’——星璇。”林风示意大家看中央无形的数据流,“它预判每一条航线,协调每一次避让。未来城市的天空,不是混乱的战场,而是高效流动的血脉。”

最后。

画面定格在“蜂巢”枢纽内部。

星梭起起落落,无缝接驳下方繁忙的磁悬浮入口、地下超高速环线站点,楼内咖啡馆飘香,小型诊所有序运作。

“星梭不是孤立的飞鸟,”林风总结,“它扎根在‘蜂巢’这样的节点里,与地面、地下一起,织成一张温暖的、兜住所有人便利的生活网。”

…………

星梭-II的量产犹如在星城平静(或说是拥堵)的湖面投入巨石,涟漪迅速扩散至每一个角落。很快,它不再是新闻里的概念,而是浸透进千家万户柴米油盐的日常:

星城中心区,摩天大楼顶层,辉煌投资总裁马天明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坐进等候在停机坪的豪华星梭。

“星璇,直接回一号院。把北湾区收购案的总结报告,难点标记。”他闭目靠在按摩座椅上吩咐。

舱门关闭,星梭无声升空。下方是早高峰蠕动的车流。

“马总,航线已优化,全程28分钟。报告摘要及关键风险点已投影。”星璇温和的声音响起。

马天明睁开眼,面前悬浮的光屏流淌着关键信息。

他拿起平板快速批注,舷窗外壮丽的云海成了他的书房背景。

落地时,他精神抖擞地走出舱门,对助理道:“省下的两个小时,刚好约了赵董午餐,时间充裕多了。”

助理看了一眼老板舒展的眉头,暗自感叹这“空中时间”的价值。

旧城区狭窄的巷子深处,突然传来惊恐的呼救:“张大爷!张大爷你怎么了?!”

邻居破门而入,发现老人脸色惨白,捂着胸口倒在地上。

儿子张伟手抖得厉害,用最新款的星城通APP按下“急救蜂”标志。

不到三分钟,刺耳但划破生死界限的蜂鸣由远及近!一架红白涂装的急救星梭竟如神兵天降,精准悬停在巷口上方三米处!

舱门开启,两名急救人员抓着绳索索降而下,熟练展开折叠担架,便携式ECMO生命支持设备瞬间启动!

星梭平稳升空,如离弦之箭般冲破城市的阻隔,直扑中心医院楼顶。

12分钟后,张大爷被推入手术室。

主刀医生看着急救数据,感叹道:“再晚五分钟,神仙难救。这条‘生命线’,是用星梭速度抢回来的!”

夜晚,星城赫赫有名的南门夜市“老张记牛肉面”摊位前人头攒动。

老板老张换下沾满油星的围裙,在摊旁水龙头匆匆洗了把手,走到角落里一架停靠的银灰色星梭(共享货运基础版)前,麻利地输入验证码。

舱门打开,里面整齐码放着七八个大型保温外卖箱,散发着诱人的孜然香味。

“‘飞天烤串号’,巡逻!”他对着摊位喊了一嗓子,利索地坐进驾驶位。

随着引擎低鸣,星梭轻盈升空。

不到二十分钟,不同高档小区的临时停机坪上,住户们打开共享储物柜,拿到还烫手的烤串、新鲜出炉的牛肉面,以及一小罐老张秘制辣椒油。

女儿周末回家吃饭,得意地展示新办的大学图书馆借书证:“爸!下学期住宿费我都自己挣出来啦!就靠你这‘飞天面馆’分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