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深空卫士-中门站1(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导航协调辅助——
协助处理特殊交通调度,为误入危险区域的船只提供指引。
他们手中的武器并非致命枪械,而是高频震荡抑制装置(用于非致命性压制)和超强功率的多功能应急切割/焊接工具包(用于紧急破拆救援)。
他们的目光锐利如鹰,扫描着一切可能的潜在危机,但这种锐利并非指向敌人,而是守护的意志。
他们不是指向星海的矛,他们是守护人类文明星海方舟的坚盾!
磐石大厅的环形观礼台设计精妙,层层叠叠,宛如古希腊的半圆形剧场,但体量之大,足以容纳此刻汇聚于此的数千名人类精英。
席位环环相扣,无分高低,象征着在此地所有“蔚蓝之子”的平等与共同的使命。
一组团:华夏月球太空宇航中心将领。
他们是深空安全力量(“秩序之矛”的上级指挥体系)的代表。
肩章上的将星或特定的深空战役勋章在暖金色光线下反射着金属的冷光。
面容刚毅,眼神深邃如他们守护的虚空。
他们代表的是力量运行的规则与边界。
二组团:华夏航天科技集团院士。
代表国家顶尖科研力量,是推动深空伟业的智慧源泉。
他们大多年长,穿着正式的研究员礼服或深空作业服,手中拿着小巧但信息密度极高的数据板,上面流淌着复杂的空间站运行参数、最新深空探测数据或材料模拟结果。
他们的眼神充满了专注与沉思,甚至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一部分心神仍在运算着某个困扰宇宙的难题。
三组团:国际深空探索联盟代表。
来自不同地球国家和地区的联合体。
他们神情各异,穿着代表着各自文化背景的正式服装或联盟统一制服,带着审视、期许,或许也有一丝对资源分配的考量。
他们的目光投向空间站本身,也投向中心礼台的林晓月,眼中闪烁着对这份宏伟蓝图最终落成的兴奋和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四组团:跨星系资源联盟观察团。
代表着支撑深空开发的巨大资本力量与先进技术联盟实体。
他们并非单一企业,而是一个由众多星际矿业集团、重型工业巨头和深空物流寡头组成的复杂联合体,是华夏月球太空宇航中心及华夏航天科技集团之外的强大存在。
他们穿着剪裁最精良、面料极具科技感的深灰色或纯白色统一制式礼服,胸前佩戴着象征跨星系资源联盟的几何形徽章,其设计简约却蕴含着极高的辨识度与无形的价值。
每个人都配备着当前最高端的便携式多光谱记录与分析仪器,眼神锐利如精密的扫描探针,正在冷静而高效地评估着空间站的每一个核心商业节点——
评估连接月球与火星的快速运输线在此枢纽的物流吞吐效率与成本;
精确计算空间站庞大能源网络的消耗与潜在盈利模式;
评估其安全保障体系(尤其是“秩序之矛”的非致命、救援导向能力)对商业资产和人员的安全保障程度;
更重要的是,他们正在脑中快速模拟并评估着未来在此枢纽周边增设专属矿产加工模块、专属贸易港区、甚至专属精炼厂的可能性与投资回报率。
他们是资本意志与技术效率的完美融合体,代表着深空开发蓝图里不可或缺的、以规模化资源运作和商业利润为驱动的另一核心力量。
他们的评估结果,将深刻影响小行星带资源开发权的分配、精炼物流的方向以及未来在月球“天工”基地投入的资金流向。
五组团:五万常住居民的代表。
他们是这座“星海家园”真正的主人,是跳动的脉搏。
席位中可以看到:
* 工程师:穿着带有工具包的实用工装,目光更多地投向大厅结构、管线布局和能量指示器。
* 医疗官:穿着象征生命的浅蓝或纯白色医疗制服,表情沉稳而充满关怀。
* 生态学家:穿着自然色系的服装,或许有人带着小型生态样本罐,关注着空间站内部模拟生态圈的数据展示。
* 工业调度师:表情严肃,手持计划板,脑中飞速计算着小行星带物料运输入库与发往月球“天工”基地的庞大调度计划。
* 穿梭舰船长:身着深空飞行服,带着特有的干练与机敏,眼神掠过大厅的目光仿佛在模拟飞行轨迹。
此外,还有众多普通居民代表,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带着家人的定居者、年轻学子等等。
他们的脸上交织着自豪、激动、憧憬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冀。
他们与身旁的“秩序之矛”队员们彼此点头致意,共同构成这幅深空家园的图景——
保卫者、建设者、思考者、生活者在此完美融合。
在全场聚焦的中心,在悬浮于大厅中央半空的仪式礼台上——
林晓月
——卓然而立。
她身上穿着的是由华夏月球太空宇航中心特别为火星萨希斯平原联合科研前哨站设计的首席研究员深灰色标准常服。
这制服色调深邃,如同火星夜幕降临前萨希斯平原的独特夜色,给人一种沉静而坚毅的感觉。
材质是现代合成纤维与特殊防护涂层的结合,既保证舒适性,又能抵御轻微的宇宙环境侵蚀(如尘埃磨损、微弱辐射)。
其设计简洁利落,贴合身形,既无过多的装饰,也摒弃了军队制服的硬朗线条,体现出科学探索与太空生活结合的功能美感。
在右肩章的位置,是一枚方形徽章,底色为深邃的暗红色——
这是火星地表氧化铁的永恒色征,象征着萨希斯平原上那片人类立足的火星热土。
徽章中央,用简洁的银白色线条勾勒出“火卫二”狄摩斯的几何轮廓,犹如一颗在暗红天幕中初升的星辰。
这“一点赤红”,是身份与职责的火星烙印。
领口别着一枚小巧但精致的徽章——
深空星海大学校徽。
徽章主体是两条精密咬合、螺旋上升的银色星轨,代表着知识与科学的永恒探索如同轨道运行般精确、绵长不息。
校徽的设计简洁而富有深意,与她整体沉静的气质相得益彰,如思想轨迹般静谧闪耀。
在她身后,巨大的穹顶“宇宙之眼”视野被智能调暗,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更加震撼的全息星图缓缓展开。
这星图的范围远超普通认知,它以太阳系为中心,但无限延伸的坐标线暗示着更广博的宇宙。
地球的蔚蓝、月球的银灰、金星的橙黄浓密云层、火星的赤红色调、小行星带细密的星尘光点,乃至木星巨大的条纹和土星的光环,都按照精密的轨道数据生动呈现。
林晓月站在平台上,悬浮于这片宏大星海之前,宏伟的空间站自身在如此广袤的星图背景下,竟也显露出一丝奇妙的渺小感。在这宏大与精微交织的星图间,星璇无形的光芒如同亿万条连接万物的银丝,柔和而坚定地流淌着,编织着这张巨大的信息与能量之网。
在全场屏息静待中,林晓月的声音通过空间站精妙的声场系统响起:
她的声音清澈,如同穿过幽谷森林后汇入平原的溪流,带着自然纯净的质感。
然而,这清澈之下,却蕴含着更深沉、更磅礴的力量——
如同两颗遥远中子星在数亿光年外碰撞融合,其产生的引力波穿越时空,终于在当下、在此地共振、轰鸣:
“诸位文明的同行者!”
(声音平稳有力,穿透每一个角落)
“此刻,我们立于虚空的节点,”
(语速放缓,引导目光望向穹顶外的星海)
“点燃的并非硝烟,”
(语调上扬,充满力量感,目光扫过在场的‘秩序之矛’)
“而是连接星海的灯塔!”
(手臂以象征性姿态微微抬起,指向身后那片璀璨的星图)
“‘深空之门’,不只是地火卫士,”
(字句铿锵,带着宣告性的否定)
“它更是人类于无岸之海,”
(目光深邃,望向仿佛没有尽头的深空)
“铸造的第一座‘星穹之锚’!”
(‘星穹之锚’四字,如同金石之声,在大厅中激起清晰的回音)
“锚定过往的荣光,”
(声音低沉如讲述史诗,星图回溯至地球轨道星港)
“连接未来的希望,”
(声音转而高亢,星图聚焦火星乃至远方的木星卫星)
“为每一个漂流者指明归途,”
(目光投向穿梭舰船长席位,带着承诺)
“为每一段航程校准罗盘!”
(目光最后扫过全场,带着绝对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