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土星环下的维修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顺手的事,”
李擎风轻描淡写地说,
“你的热电转换器有点老化,我调整了分流器的设置,让更多能量直接进入推进系统而不是先经过缓冲池。
多少钱?”
林淼报出一个公道的价格。
里克爽快地用终端完成了支付,额外加了一笔不菲的“加急费”。
在确认转账时,李擎风注意到里克账户后缀有一个不起眼的探险者行会认证标志,这是只有完成过至少三次深空探索任务的人才能获得的标识。
“谢了,伙计们!
要是这趟‘潮汐’能捞到好东西,回来请你们喝酒!”
里克匆匆告别,驾驶着他恢复活力、甚至更强的“老姑娘”驶离码头。
飞船在离港时做了一个干净利落的侧向机动,显示出全空域的灵活性。
维修店里暂时恢复了安静,只有冷却系统发出的微弱嗡鸣。
李擎风看着账户里增加的信用点,满意地整理着工具。
他将纳米探针放回充能底座,仔细地清理了焊接时产生的金属碎屑。
林淼看着儿子,终于忍不住再次开口。
他的目光落在儿子那双与工程师身份不符的灵巧双手上——这双手本该在实验室里操作着更精密的仪器,而不是整天与油污和金属碎屑为伴。
“擎风,你的才华……”
“爸,”
李擎风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坚定,
“我知道您想说什么。
但里克付钱爽快,是因为我解决了他的实际问题。
而在那个所谓的‘家族’里,解决问题往往不如解决提问题的人重要。
我宁愿在这里实实在在地修好每一艘船。”
他拿起一个万用表,测试着刚才维修过的电路,
“看,这里的阻抗降低了0.3欧姆,意味着能量损耗减少了百分之五。
这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这不仅关乎修船!”
林淼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你爷爷最近启动的能源项目,需要的就是你这种对能量系统深刻的理解和创新思维!
那能改变整个外太阳系的能源分配方式!
你去年写的那篇关于量子能量传输的论文……”
“然后呢?”
李擎风转身面对父亲,
“让我回去,在那些从未摸过扳手、只知道看财报的叔叔伯伯面前,证明我的‘创新思维’有价值?
看着他们的脸色,争夺一点所谓的‘机会’?”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手中的万用表,表盘上的读数随着他的动作轻微波动,
“您知道他们上次对我说什么吗?‘理论很精彩,但商业价值存疑’。”
他拿起里克刚才用过的一个能量调节器,熟练地将其拆解保养。
内部精密的量子线圈排列得如同艺术品:
“‘林’这个姓带给您的只有痛苦和束缚。
‘李擎风’这个名字是妈妈给我的,它代表自由。
我在这里很好。”
他小心地更换了一个微小的陶瓷绝缘体,
“至少这里的每个修改、每个优化,都能立刻看到效果。
而不是在无休止的董事会争论中被稀释、被妥协。”
林淼看着儿子倔强的表情,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那种对理想的坚持,对不公的反抗。
他想起自己当年离开家族企业时,也是这般坚持要亲手打造什么东西,而不是整天在财务报表和股东权益中打转。
“你的才华,不该只埋没在这小小的维修店里。”
林淼最终叹息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他的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各种认证证书,其中有不少是李擎风在大学期间获得的工程学奖项,如今已经被太空尘埃蒙上了一层灰色。
就在这时,李擎风腕上的个人终端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微的、非告警性的提示音。
他低头瞥了一眼,是后台分析程序完成的标记。
这个程序是他自己编写的,用来监控维修过程中飞船系统的所有微秒级异常。
“奇怪,”
他喃喃自语,调出了一个数据窗口,
“里克刚才启动引擎时,我的终端捕捉到一段非常微弱的背景谐波,不是他的引擎发出的。”
他将频谱图投射到工作台上方的全息显示器中,
“看这个频率模式——
每隔83毫秒重复一次,强度在-120dBm左右,几乎被背景噪音淹没。”
林淼的注意力被暂时转移,他凑近观察着那些几乎平直的信号线:
“可能是深空背景噪音,或者路过飞船的干扰。
土星磁场的波动有时会产生类似的谐波。”
“不像……”
李擎风将那段频谱放大,眉头微蹙,
“强度太低了……几乎被淹没。
但模式不像是自然产生的……”
他用手指在全息图上勾勒出几个峰值点,
“看这些谐波间隔,完美符合素数序列,这在天然信号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倒像是……某种加密信标的特征频率。”
他手指滑动,将这段微弱的异常信号数据单独截取、加密保存,并备注了“待查:
可能为未知导航信标或加密通信残留”。
这只是深空工程师日常中遇到的无数微小谜团之一,通常不会有下文。
但李擎风还是习惯性地运行了一个交叉比对程序,与已知的各类信号数据库进行匹配。
“标记一下就好。先吃饭,”
林淼摇摇头,指着角落里保温已久的餐盒,
“肉排要凉了。今天是你喜欢的合成牛肉,我加了特制酱料。”
李擎风最后看了一眼那古怪的频谱图,随手关闭了终端窗口。
但他的潜意识已经记下了那个独特的信号模式——83毫秒的间隔,素数序列的谐波,以及那几乎难以探测的微弱强度。
这些特征在他的记忆中触动了某个模糊的联想,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
维修店里,只剩下工具归位时轻微的金属碰撞声,和窗外永恒不变的星辰。
远处的土星环依然静静旋转,对刚刚发生的技术奇迹和未解谜团毫不在意。
李擎风将最后一个量子扳手放回磁力工具箱,目光不经意间再次瞥向全息显示器已经暗去的区域。
那个信号就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入了工程师敏锐的心智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