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众人拾柴(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有了空间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最新章节。
土星都市群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热闹了起来。
这种“热闹”并非内环大都会那种喧嚣鼎沸,而是一种深空的、带着金属共振和能量低鸣的蓬勃生机。
原本略显冷清的港口泊位如今停满了各式各样、带有明显个人或小型组织风格的舰船。
从经过无数次改装、外壳上布满修补痕迹的老旧勘探船,到小巧灵活、专门用于穿梭小行星带的快艇,甚至还有一些明显带着实验性质的独特飞行器。
无数的深空探险家、独立科研团队和小型资源开采公司,在听闻“信标一号”成功点亮“勘探者七号”并开始大规模重启工业巨构的消息后,如同宇宙尘埃被引力井捕捉,从土星轨道乃至更遥远的柯伊伯带边缘汇聚到了林氏深空土星分部。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人和船只,更是数十年、甚至几代人在外环星域活动所积累的、无比宝贵的实地数据。土星那颗标志性的光环,以及它周围数不清的、形态各异的卫星,其轨道参数、地表成分、引力异常区、潜在资源富集带,乃至一些不为人知的、可能适合建立隐蔽前哨的自然星体结构,都以惊人的速度被补充、细化,绘制成远比内环官方星图更为详实、更具战术价值的立体图谱。
李擎风在核心控制室里,接收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数据流,眼神越来越亮。
这些来自实践第一线的信息,其价值远超任何内环实验室的理论模型。
它们填补了官方探测的空白,揭示了这片星域更深层次的秘密和潜力。
手握这份“意外的深空礼物”,李擎风在接下来面向这些汇聚而来的“外环伙伴”举行的多场简报会上,心态和内容都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他依旧站在全息星图前,讲解着盘古矩阵聚变核心的升级蓝图、深空微波能源星链的扩展节点规划、基于重启的“巨人”船坞的新一代星舰开发计划,以及更为宏大的外环深空都市愿景。
但相比之前侧重于技术可行性和工程挑战,他现在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描绘这些计划实现后,外环世界具体的生活图景和科技发展路径。
“……能源星链不仅是动力来源,它将构成我们外环的神经脉络。”
李擎风指向星图上拟建的能源节点,
“想象一下,在土卫二的冰下海洋研究站,科学家们可以不再为能源配额发愁,能够长时间驱动大型钻探和探测设备,寻找地外生命迹象;
在土卫六的甲烷湖边缘,我们可以建立大型的大气处理厂,不仅提供呼吸气体,更能合成我们需要的有机原料;
而遍布各卫星的小型定居点,将获得稳定、廉价的能源,用于农业穹顶、水循环和3D打印制造……
我们将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而是要追求一种有质量、有创造性的深空生活。”
他又调出新星舰的设计草图,线条凌厉,充满外环的实用主义风格:
“新一代星舰,将不再完全依赖内环的设计规范和核心部件。
我们将利用本地资源,结合各位带来的实际航行数据,设计更适合外环复杂引力环境、小行星密集空域的舰船。
更强的防护,更灵活的机动性,更模块化的设计以便于在‘巨人’船坞甚至前沿基地进行维修和升级。
它们将是真正属于外环的‘深空之舟’。”
当李擎风描绘出一个建立在能源自给、工业自立、科技自驱基础上的,充满活力且不断向外拓展的外环文明图景时,台下这些见多识广的独行侠和小团体代表们,眼睛都直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祖辈或许就曾参与过这些“钢铁巨兽”的初建,自己则是在这些巨兽沉寂后的岁月里,靠着勇气和智慧在深空挣扎求存。
谁能想到,相隔几百年,这些象征着一个辉煌时代的庞然大物,竟然真的还有被重新点亮、焕发生机的一天?
而且,并非作为内环的附庸,而是作为一个独立文明重新崛起的基石!
李擎风所描绘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复苏,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和未来的承诺。
各种问题开始层出不穷地抛向讲台,从技术细节到资源分配,从合作模式到风险应对。
李擎风站在台前,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他展现出的不仅是对计划的深刻理解,更有一种基于最新获得的实地数据而产生的强大自信。
他与台下众人的交流,不再是单向的宣讲,更像是同行者之间的探讨和规划。
就在气氛热烈之际,一个略显尖锐但直指核心的问题,从会场后排响起,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大厅:
“李总规划师,您描绘的未来非常令人向往。
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不可能完全避开内环的监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