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寂静的回响(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图书馆管理员,开局创造超凡》最新章节。

深秋的冷雨,像是天空漏了的筛子,不急不缓地敲打着市图书馆那面朝西的老旧玻璃窗。雨水蜿蜒而下,在布满细微划痕的玻璃上画出变幻莫测的轨迹,将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行色匆匆、缩着脖子的路人,都模糊成了一幅印象派的油画。馆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混合气味——陈旧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油墨若有若无的涩味,以及从老木头书架和地板缝隙里渗出的、一丝极淡的霉味。这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味道,也是林墨日复一日最为熟悉的气息。

下午四点刚过,借阅高峰期已过,图书馆内人影稀疏,只剩下零星几个埋首书海的读者,以及书页被翻动时发出的、催眠般的沙沙声。林墨坐在高高的借阅台后面,像一尊沉默的雕塑。他的指尖拂过一本刚归还的《百年孤独》布面封皮,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在触摸一件易碎的古董。扫描枪发出“嘀”一声轻响,书籍信息录入系统,完成了它一次循环的终点。

他的眼神平静,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像是一潭人迹罕至的深山湖水,湖面波澜不惊,却深邃得映不出太多情绪,只倒映着眼前密密麻麻、如同沉默士兵列队般的书脊。

“林管理员,真是太谢谢你了。”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教授将两本厚厚的学术着作轻轻放在台面上,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笑意,“上次你推荐的《莱博维茨的赞歌》,我花了一周时间啃完,写得真有意思!后末日时代对信仰和知识的保存与重构,发人深省。”

“王教授,您太客气了。”林墨抬起头,唇角牵起一个温和却略显疏离的弧度,像是经过精确计算般得体,“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如果您对这类题材感兴趣,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特别是其中关于生态星球改造、救世主隐喻和权力博弈的探讨,我想您应该也会欣赏。”

“哦?《沙丘》……”王教授略显惊讶地推了推眼镜,随即露出赞赏的神色,“我知道这部科幻经典,但一直没机会细读。听你这么一说,下次来,我一定要借来看看。”他顿了顿,感慨道,“现在像你这样肯静下心读这些‘老古董’,还能精准提炼出精髓、给出这么到位建议的年轻人,真是不多见了。待在这图书馆,有点屈才了啊。”

林墨脸上的笑容未变,只是微微颔首,没有接话。屈才?或许吧。但他并非刻意讨好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只是在这座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里担任了三年多的守望者,广泛的阅读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一种近乎本能的需求,也是他用来对抗外界喧嚣与内心某种空洞感的最有效方式。他似乎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极强的信息吸收能力、接近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以及一种对看似无关信息之间隐秘联系的敏锐直觉。这让他能像最高效的搜索引擎一样,迅速从庞杂的书山中提炼出核心脉络,并常常能给出令人惊喜的阅读建议。但也正是这种过于清醒的认知能力,让他对自身所处的这种近乎凝固的“平凡”,感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无力和窒息。

他曾是母校引以为傲的天之骄子,物理系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一场突如其来、原因至今不明的实验室事故(官方档案上的记录语焉不详,只说是“意外的能量泄漏”),不仅让他的身体受了些需要长时间调养的暗伤,更让他错过了关键的毕业答辩和最佳就业时机。最终,他带着一份存有疑点的档案和一颗被强行冷却下来的心,回到了这座他出生、长大的江南小城,通过关系成为了市图书馆的一名普通管理员。昔日同窗好友们的朋友圈里,充斥着在世界各地顶尖学府、高科技企业崭露头角的动态,而他,则日复一日地守候着这片寂静的疆域,与书为伴,看似与世无争,内心深处却并非真正的平静。

送走侃侃而谈的王教授,图书馆愈发显得空旷寂静。窗外的雨声成了唯一的、单调的背景音。林墨拿起手边那个漆面已经磨损得露出底层铝色的老旧保温杯,拧开盖子,喝了一口里面早已凉透的、泛着苦涩味的茶水。他的生活,就像这杯凉茶,温吞,寡淡,品不出丝毫新鲜的滋味。每月固定的微薄薪水、雷打不动的房租水电、还有母亲日渐增多的药费账单……这些现实的压力如同无形的枷锁,将他牢牢地困在这方寸之地的借阅台后。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挣脱。网络上海投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寥寥几次面试,最终也都不了了之。或许是因为档案里那笔不清不楚的记录,或许是他身上那种与浮躁职场格格不入的沉静气质,总让人觉得他“缺乏激情”。渐渐地,他似乎接受了这种状态,或者说是麻木了。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无边无际的阅读和深度思考中,仿佛在等待某个未知的契机,又似乎只是用知识的盛宴来填补内心的虚无,麻木地度过一个又一个相似的日子。

下班铃声清脆地响起,打破了馆内的静谧。林墨站起身,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各个阅览区,确认没有读者遗留物品,然后依次关掉区域灯源的开关,只留下几盏应急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最后,他锁好厚重的玻璃大门,撑起一把黑色的、伞骨已有些许锈迹的长柄伞,步入了依旧淅淅沥沥的秋雨中。

街道被雨水冲刷得湿滑清冷,路灯提前亮起,在绵密的雨幕中晕开一团团昏黄而朦胧的光晕,勉强驱散着傍晚提前降临的昏暗。他没有直接回到那个租住的、只有一室一厅的冷清小屋,而是习惯性地绕道,走向城西那条老街。那里有一家他常去的、店面狭小却味道地道的拉面馆,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能暂时驱散一些由内而外的寒意。

就在他穿过一条连接两条主街的狭窄小巷口时,一阵尖锐刺耳的急刹车声混合着沉闷的撞击声,猛地撕裂了雨天的宁静,紧接着是一声压抑着的、充满痛苦的惊呼。

林墨的脚步下意识地一顿,循声望去。只见巷子深处,一个穿着亮黄色外卖员制服的身影连人带车倒在地上,电动车歪在一边,后备的保温箱摔开,里面打包好的餐食撒了一地,汤汁混着雨水四处流淌。一个穿着考究羊绒大衣、满脸写着不耐烦与怒气的男人,正从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驾驶室下来,车门摔得砰响,指着地上的外卖员大声斥责,声音在狭窄的巷道里显得格外刺耳。

“你怎么骑的车?!没长眼睛啊?!看看!看看我这刚提的车!这划痕!”男人心疼地指着车门上一道其实并不显眼的刮痕,怒气冲冲。

外卖员是个年轻小伙子,挣扎着想从地上爬起来,却似乎扭伤了脚踝,脸上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还是疼痛带来的泪水,声音带着哭腔和慌乱:“对、对不起……先生……雨太大了,视线不好,地又滑,我刹车没刹住……”

“对不起有用吗?我这漆面修补一下得多少钱?你知道吗?赔钱!今天不赔钱你别想走!”轿车男不依不饶,语气咄咄逼人。

林墨站在巷口,雨水敲打着伞面,发出噼啪的轻响。他冷静地观察着。轿车只是车门处有轻微刮蹭,车灯完好,男人的愤怒更多是源于对新车的爱惜和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他也清晰地看到了外卖员眼中的无助、恐慌以及对即将面临赔偿的绝望。一种熟悉的、冰冷的无力感,再次从他心底蔓延开来。他可以怎么做?上前帮忙报警,等待交警来处理?这至少需要耗费一两个小时,而且在这种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结果未必对弱势的外卖员有利。或者,上前理论,指出轿车进入巷道也未减速的责任?但这很可能激化矛盾,引火烧身。

理性的天平常年累月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迅速权衡着利弊。他自己的生活已经是一团乱麻,各种压力悬而未决,哪还有多余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去管他人的闲事?这种近乎本能的权衡,是他多年来保护自己、避免更多麻烦的习惯。

他轻轻叹了口气,微不可闻,准备像过去无数次那样,默默转身离开,让这街角的冲突自行消化。然而,就在他转动伞柄,脚尖将要改变方向的瞬间,眼角的余光不经意间瞥见了散落在地的一张外卖单上的送达地址——城东的安康小区,7栋302室。

那个地址,像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击中了林墨。

安康小区7栋302室——那是他母亲独自居住的地方。这个陌生的外卖员,此刻遭遇不幸的外卖员,正要去给他的母亲送餐?

虽然理智告诉他,这极大概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巧合,母亲今天可能只是点了一份普通的晚餐。但这个巧合本身,却像一根尖锐的细针,猝不及防地刺破了他用理性构建起来的、冷漠的自我保护外壳。一种奇异的、难以言喻的联系感,将他与巷子里的那个无助身影短暂地连接在了一起。

就在这时,他脑海深处,一个冰冷、机械,却又诡异地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仿佛历经无尽沧桑的疲惫感的声音,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清晰得如同耳语,却又直接烙印在意识层面:

【检测到高密度信息纠缠节点……符合初级激活条件……】

【环境能量汲取中……源于‘抉择的涟漪’……】

【‘世界编辑器’(试用版)基础模块载入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