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破局与惊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图书馆管理员,开局创造超凡》最新章节。

苏婉的离去,并未带走“博古斋”内凝重的空气,反而留下了一缕更加紧绷的弦。林墨独自坐在昏黄的灯光下,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老树根茶海粗糙的表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与苏婉的交锋,像是一场高强度的精神马拉松,虽然暂时过关,却也让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如同走在两根急速收紧的钢丝上——一根是异常调查局越来越具穿透力的审视,另一根,则是那个无形无质、却时刻企图将他拖入厄运深渊的“能量纠缠体”。

编辑器界面上,那猩红的警告依旧刺眼,能量储备在“秩序稳固”领域的持续消耗下,已经滑落至0.2单位的危险阈值,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一旦领域消失,那被暂时压制的85%的反噬效应将如潮水般涌回,后果不堪设想。

被动等待能量自然恢复太慢,且充满不确定性。他必须主动破局,而破局的关键,似乎就在于苏婉留下的那个暗示——“或许以后还会有需要请教的地方”,以及刚刚验证的“解析异常物”途径。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他不能坐等调查局上门“请教”,他需要创造一个机会,一个能让“墨师”合情合理地、主动地接触并“帮助”调查局处理异常物品的机会,从而在获取能量(解析物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墨师”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巩固这个保护壳。

但这需要契机,一个能让调查局感到棘手、不得不寻求外援的“问题”。

他回想起苏婉拿出那个“无面傀”时,符纸上那虽然复杂却略显生涩、能量流转并非完美圆融的朱砂纹路。调查局的“专家”,似乎对这类真正涉及超自然力量的处理,并非完全得心应手。

也许……他可以“帮”他们制造一个不大不小的、恰好需要“墨师”专业知识才能解决的“麻烦”?

这个念头极其危险,无异于玩火。但眼下,他似乎没有更安全的选择了。他需要策划一次精准的“表演”。

首先,他需要一件“道具”。一件看起来古老、神秘,蕴含能量,但又不会过于危险,且其“问题”恰好能被“墨师”的知识体系所“克制”的异常物品。这东西不能凭空创造,那消耗太大且因果难测。最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但未被调查局充分重视或正确理解的物件。

他再次动用那可怜的能量储备,进行了一次极其精细且范围缩到最小的推演:

【推演:在本市范围内(优先古玩市场、旧货摊、民间收藏),寻找一件符合以下条件的物品:1. 蕴含微弱但稳定的异常能量;2. 能量性质偏中性或轻微负面,易于引导;3. 其能量失衡状态能被‘风水’、‘蕴养’等传统学说解释;4. 目前处于易获取状态。】

推演画面闪烁跳跃,消耗了最后0.1单位能量,终于锁定了一个目标——城南“鬼市”(凌晨开张的古董旧货市场)一个老摊主手上,有一面据说从黄河故道沉船里捞出来的唐代“水心铜镜”。镜子本身品相一般,背面绿锈斑驳,但推演显示,这镜子长期埋藏于水底阴脉节点,吸收了一丝极微弱的水阴之气,使得镜面偶尔会映照出一些模糊的、非现实的扭曲倒影,持有者会感到心神不宁,但并无实质伤害。摊主只当是镜子老旧,并未在意。

就是它了!能量微弱,性质明确(水阴之气),且其“问题”完全可以用“阴气侵染,需阳气调和”的风水理论来解释和“解决”!

能量储备彻底归零。编辑器界面变得极其黯淡,连维持自身显示都显得有些勉强。【警告:能量严重不足!部分功能受限!“秩序稳固”领域将于一小时后因能量耗尽而关闭!】

时间紧迫!林墨必须立刻行动。他摘下面具,迅速换回普通衣物,从“博古斋”的后门悄然离开。此刻已是深夜,古玩街寂静无人。他凭借着推演得到的模糊指引和自身对城市的熟悉,骑着那辆修好的破旧自行车,直奔城南鬼市。

失去了领域庇护,那熟悉的厄运感立刻如影随形。一路上,自行车爆胎一次,差点被夜飙的摩托车撞到,甚至还遇到两个醉醺醺的混混找茬,被他凭借还算敏捷的身手和冷静的言辞勉强摆脱。到达鬼市时,他已是一身狼狈,气喘吁吁,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在昏暗的灯光和杂乱的地摊中,他很快找到了那个目标摊位和那面“水心铜镜”。一番并不激烈的讨价还价后,他用身上仅剩的几百块钱,将这面蕴含着微弱水阴之气的铜镜收入囊中。

拿到镜子的瞬间,他尝试着进行了一次极其短暂的接触性解析。

【接触目标:水心铜镜。解析中…获取微量信息能量:+0.05单位。能量性质:水阴。可引导调节。】

虽然能量微乎其微,但验证了可行性!这让他精神一振。

来不及休息,他必须赶在领域失效前回到“博古斋”,并对这面镜子进行“加工”,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

回程的路同样坎坷,但他心中有了目标,反而冷静下来,规避了几次明显的“意外”。当他终于踉跄着回到“博古斋”,重新开启领域(消耗了刚刚获取的0.05单位能量,领域维持时间短暂延长),并将那面铜镜放在茶海上时,他才感到一阵虚脱般的无力。

休息了片刻,他强打精神,开始“加工”铜镜。他不需要改变镜子的本质,只需要对其进行一次微小的“概念微调”,放大其水阴之气对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特定类型能量(比如调查局可能使用的检测仪器或封印符箓)的轻微干扰性,使其看起来像是一个“不稳定”的、需要“专业人士”调理的异常物。

这个过程需要精细操控,他集中最后的精神力,引导着那丝微弱的气感,配合编辑器残存的功能,对铜镜的能量场进行了一次小心翼翼的“编辑”。

【对目标物品‘水心铜镜’进行概念微调:增强其水阴之气对外界能量探测的微弱干扰效应,使其能量波动呈现‘间歇性紊乱’特征。消耗能量:0.04单位。】

编辑完成,铜镜看起来并无变化,但林墨能感觉到,镜面散发出的那股阴凉气息,似乎变得更加“活跃”和不易捉摸了一些。

道具准备就绪。接下来,是如何将这面镜子“送”到调查局眼前,并让他们主动来找“墨师”。

他不能直接匿名寄送,那太刻意。他需要一个更自然的方式。他想到了王教授——那位常来图书馆、对他颇为赏识的老教授。王教授交友广阔,其中似乎就有几位是市博物馆或文化局的顾问,与调查局可能存在间接联系。

林墨构思了一个故事:这面镜子是“墨师”一位远房亲戚从黄河边收来的,放在家里总觉不安,于是托“墨师”看看。“墨师”看出镜子有些“邪门”,阴气重,寻常人镇不住,本想自行处理,但自觉能力有限,恐生后患。听闻官方有专门处理此类事情的部门(隐晦指向调查局),又不好直接联系,于是想通过王教授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辗转将镜子和一份说明(以“墨师”口吻写的处理建议)递交给相关部门,算是尽一份公民义务。

这个故事合情合理,既突出了“墨师”的识货和谨慎,又展现了他的“局限性”和“社会责任感”,不会引起过度怀疑。

天刚蒙蒙亮,林墨便带着精心包装好的铜镜和一份用毛笔小楷写就、言辞恳切的说明信,来到了王教授常去的公园。他算准了时间,“偶遇”了正在晨练的王教授。

他将事情的原委(编造的那部分)娓娓道来,语气诚恳中带着一丝忧虑。王教授对古物本就感兴趣,拿起镜子端详,果然感到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凉意和心悸,再看完“墨师”的信,对这位神秘的图书馆管理员更是刮目相看,觉得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心怀正道,便爽快地答应帮忙转交。

种子已经播下。现在,就是等待。

林墨回到“博古斋”,领域能量终于彻底耗尽,无声无息地消散。那股令人窒息的厄运感瞬间回归,但强度似乎比之前减弱了一些,仿佛持续的被净化消耗了那“能量纠缠体”的部分力量。他必须忍受着这种不适,等待调查局的反应。

等待是煎熬的。每一分钟都伴随着各种小麻烦,但他咬牙坚持,全部心神都用来维持“林墨”这个身份的平静表象,以及在脑海中反复推演与调查局下次见面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两天后,当林墨正在图书馆整理一批新到的期刊,同时费力地躲避着突然断裂的书架隔板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