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密藏馆的日常与非日常(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星轨试炼:猎人》最新章节。
她顿了顿,补充道,“……嗯,那天他们打架的声音太大,吵到我在纸箱里睡觉了。”
另一个坐在窗边阴影里、擦拭着一把古朴短刀的男人(代号 “刃”,强化系,实战派)冷冷开口,打断了追问:“她记着,但也就这些了。”
他的语气带着保护性的不耐,“你们问再多,她也说不出更多 —— 她只在意吵没吵到睡觉,不在乎那小子是谁,也不在乎‘毒蝮’想干什么。”
他清楚知予的性子,不是记不住,是情感太淡,对无关自己的事不会多留意。
“刃” 的话点明了事实:知予的记忆没问题,只是情感反应迟钝,对事物的关注点极其简单。
她能记住细节,却不会主动挖掘背后的意义,也不会因为事件重要就多留心思。
“焊工” 耸耸肩,转回设备:“行吧,有这些也比瞎猜强。总之,流星街不太平是常态。与其关心那个小子,不如想想怎么把‘收藏家’要的深海探测设备搞定。”
他的气质与卡尔顿这类学者截然不同,更接近职业佣兵。
“设备没问题,关键是抗压材料和能源核心,得看‘教授’(指负责材料科学的成员)能不能搞到禁运品。” “焊工” 补充道。
知予对技术讨论没兴趣,又把脸埋进抱枕里,咕哝一句:
“… 好吵。深海… 黑乎乎的,不喜欢。”
语气依旧懒散,像在抱怨天气。
卡尔顿博士无奈地看了角落一眼,对通讯器说:“你看,我们这里也是个小联合国,各有各的脾气和渠道。
‘密藏馆’的理念是把碎片拼凑起来,但有时候,碎片就在眼前,却没人在意 —— 比如知予看到的事,若不是刚好提起,她能抱着抱枕憋到天荒地老。” 这话带着学者式的无奈。
“这才是常态,博士。”
“收藏家” 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盯着细节,反而会漏掉大局。
知予的‘不在意’有时候也是种优势 —— 她不会被情绪或利益干扰,记下来的都是最原始的事实。
做好你手头的工作,流星街的消息,我会让‘情报商’(指组织中负责信息汇总分析的成员)去查西边的废车场,优先级中等。
目前,友客鑫的拍卖会和后续影响才是重点。另外…”
她的声音压低些,“关于‘基石’的稳定性,近期多留意一下。”
“基石” 是心照不宣的暗号,指维持 “密藏馆” 隐秘运作的几个关键支撑点,可能包括重要的内应、安全渠道或资金来源。
“收藏家” 的提醒意味着她感知到了潜在风险。
“明白。” 卡尔顿博士的表情严肃了些,结束通讯。
他转身扎进数据和样本之中,但 “收藏家” 最后的提醒显然让他多了份警觉。
“刃” 擦拭完短刀,将其收回鞘中,起身离开安全屋,没和任何人打招呼,如同融入城市的阴影。
他的任务往往与 “清理” 或 “护卫” 有关,与学术探讨格格不入。
“焊工” 继续捣鼓设备,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
他似乎对 “基石” 的提醒并不在意,或者说,信任负责那方面的人。
知予则彻底闭上眼睛,手指还在轻轻捏着抱枕边角,似乎又要睡着。
对她而言,“密藏馆” 的聚会点,只是一个能安静待着、不容易被打扰睡觉的地方。
刚才提到的流星街、“毒蝮” 帮、外来小子,都像听过的一段无关紧要的声音,听过就过了,远不如抱枕的温度和柔软更让她在意。
偶尔被派去 “帮忙” 时,她也会清晰记得任务细节,只是任务结束后,那些细节就会和其他记忆一起,安安静静躺在脑子里,除非有人提起。
在这个隐匿的节点里,不同身份、不同目的、甚至可能彼此不完全信任的人们,因为对 “禁忌知识” 的共同渴求(或利益驱动)而短暂交汇。
他们没有统一的制服,没有严密的层级,只有心照不宣的合作和基于各自利益的资源交换。
知予就像这里的一个特殊 “坐标”—— 她记得很多事,却从不说多余的话;她有独特的能力,却从不想主动使用。
“密藏馆” 的人既把她当观察对象,也把她当偶尔能用的 “工具”,更有像 “刃” 这样的人,默默护着她这份迟钝的平静。
这便是 “密藏馆” 的日常,松散、隐秘,充斥着未言明的规则和秘密,而抱着抱枕的知予,就在这秘密之中,安静地醒着,又安静地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