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引蛇出洞(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锦凰深宫谋》最新章节。

墨鸩却不再看他,闭上眼睛,恢复了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只是嘴角那抹诡异的弧度,显示着他内心的得意。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萧景琰:想从我这里得到消息?没那么容易!我墨鸩,也不是任人拿捏的!

翌日清晨,宣政殿早朝的气氛格外压抑。

北境战报、江南流言、兵部疑似内奸、再加上昨夜水牢的变故(虽未明言,但高层多少有所耳闻),如同一块块巨石压在众臣心头。

萧景琰高坐龙椅,面容冷峻,听着下方臣工们的奏报,大部分都是坏消息。

"陛下,北境谢玉将军奏报,北狄攻势凶猛,我军虽奋力抵抗,但兵力、粮草皆捉襟见肘,请求朝廷速派援军,增拨粮饷!"

"陛下,江南各州府奏报,流言愈演愈烈,虽已抓捕数名散布者,但源头难寻,民间已有不稳迹象..."

"陛下,京畿卫戍抓获几名形迹可疑之人,身上搜出...搜出诽谤太子殿下出身之传单!"

最后一条,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瞬间引爆了朝堂!

"放肆!"

"岂有此理!"

"陛下!此等逆贼,当凌迟处死!"

群情激愤。太子萧允翊乃已故皇后林婉儿所出,虽林家获罪,但太子名分早定,且聪慧仁孝,颇得人心。此刻有人竟敢公然诽谤太子血脉,这已不仅是流言,而是赤裸裸的挑衅和动摇国本!

端坐在龙椅之侧的太子萧允翊,虽然年幼,但经过轩辕台一夜,似乎瞬间成长了许多。他小脸紧绷,双手紧紧抓着衣袍,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愤怒与委屈。

萧景琰的目光扫过激愤的群臣,最后落在儿子身上,心中一痛,随即化为滔天怒焰。他抬起手,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朕,知道了。"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雷霆般的威压,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北境,朕已调集援军,粮草不日即发。江南流言,朕自有主张。"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如刀,缓缓扫过殿中每一张面孔,仿佛要穿透皮囊,看清其下的真心:"至于这诽谤太子、动摇国本的逆贼...朕,不管他是前朝余孽,还是朝中内鬼,或是那藏头露尾的‘影主’爪牙..."

他每一个字都咬得极重,带着森然的杀意:"一经查实,诛九族!"

冰冷的三个字,让整个宣政殿的温度骤降。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出声。

"退朝!"萧景琰拂袖而起,不再多看众人一眼,牵着太子的手,大步离开。

回到御书房,萧景琰屏退左右,只留下太子。他蹲下身,平视着儿子的眼睛:"翊儿,害怕吗?"

允翊咬着嘴唇,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小声道:"父皇,他们...他们为什么说儿臣不是母后的孩子?母后她..." 他想起了生母林婉儿,那个温柔却模糊的身影。

萧景琰心中酸涩,将儿子揽入怀中,沉声道:"翊儿,记住,你是朕和你母后嫡出的皇子,是大靖名正言顺的太子!那些流言,是坏人用来伤害你、动摇大靖江山的毒箭!你不要怕,也不要信。父皇会保护你,会把那些放箭的坏人,全部揪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嗯!"允翊用力点头,将小脸埋在父皇坚实的胸膛里,汲取着力量。

安抚好太子,萧景琰召来了邢风和沈峰。

邢风将昨夜水牢的详细经过禀报了一遍,包括墨鸩突然反击,用毒粉灭口黑衣人的细节。

"墨鸩..."萧景琰眼中寒光闪烁,"他果然还藏着底牌。那个黑衣人,查清身份了吗?"

"回陛下,黑衣人身上没有任何标识,面容陌生,并非记录在案之人。所用武功路数博杂,难以追溯源头。毒粉...是南疆一种罕见的‘腐骨瘴’,见血封喉。"邢风答道,"臣失职,请陛下责罚。"

"责罚稍后再说。"萧景琰摆了摆手,"墨鸩此举,一是自保,二也是在向我们示威。他手里肯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筹码。那个‘飞蛾’刺青,查得如何?"

沈峰上前一步:"陛下,古籍中关于‘飞蛾’的记载多与‘扑火’、‘自取灭亡’相关,在前朝墨氏宫廷记录中,曾有一个负责‘灯火’的内侍机构,标志似乎就是飞蛾,但早已裁撤,详情不明。"

"灯火...飞蛾..."萧景琰沉吟着,"继续查。另外,江南流言和京城传单,源头必须尽快找到!朕感觉,‘影主’快要沉不住气了。"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急匆匆送来一封密信,火漆上是北境谢玉的特殊印记。

萧景琰拆开一看,脸色骤然一变。

信上除了汇报军情,还提到一件事:北狄军中,似乎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军师,擅长奇门遁甲,用兵诡谲,而且...此人身边,偶尔会跟着一个身形佝偻、手持蛇杖的老妪...

佝偻老妪,蛇杖...

萧景琰猛地想起,当年楚家满门被屠,现场幸存者模糊的证词中,似乎也提到过一个类似的身影!

北狄的神秘军师,与当年的楚家血案有关?还是...这又是"影主"布下的另一局棋?

线索越来越多,却也越来越纷乱。"影主"的阴影,仿佛无处不在。

萧景琰将密信攥紧,目光投向窗外遥远的北方。

清辞,如果你醒着,你会怎么看?如果你楚家的血仇,真的与北狄、与那"影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