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房玄龄加入(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隋太子从绝境逆袭成大隋武帝》最新章节。
我看着房玄龄,脑中回忆起历史上对他的评价。
房玄龄,唐朝初年着名政治家、文学家,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核心谋臣,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房玄龄早年追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贞观年间,他长期担任宰相(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主持朝政,制定典章制度,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奠定基础。
他举荐杜如晦、魏征等贤才,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贞观时期君臣合作的典范。
房玄龄参与修订《贞观律》,完善唐朝法律体系;主持编纂《晋书》,保存历史文献。
主张偃武修文,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经济恢复和社会安定。
虽位极人臣,但谨慎自持,不居功自傲,唐太宗称他“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房玄龄本人更是以清廉忠诚着称。
李世民曾言:“玄龄佐朕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后世史家多将他视为贞观盛世的象征性人物。
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房玄龄“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明清时期,他常被作为贤相的典范。
部分史家指出,房玄龄晚年为保全家族,对太宗过于顺从,未能劝阻其征高句丽等劳民之举,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总体上是瑕不掩瑜。
总之,房玄龄是中国古代贤相的典型代表,其政治智慧、治国贡献和历史地位使其成为唐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名臣之一。
我是越看越满意,心中暗自想到:“这样的人才,必须拿下啊!”
想到这里,我热情地招呼道:“房先生,不必客气,快请坐!”
房玄龄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只是秘书省校书郎,一个正九品的芝麻小官,平时负责典籍校勘、文书整理,一直是个默默无闻,不知太子为何对他如此热情。
待房玄龄坐下后,我微笑着问道:“房先生,不知你对当今圣上的施政举措有何看法啊?”
房玄龄一愣,他没想到我竟会问他这个问题,他微微思索片刻,拱手道:“殿下,微臣有些浅见,只是怕说出来,殿下怪罪啊。”
我摆了摆手,道:“哎,房先生不必多虑,本宫只是听听你的意见,不会怪罪,你尽管畅所欲言!”
房玄龄闻言便放心下来,他缓缓说道:“圣上登基以来,确实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比如降低赋税,营建新都,修订律法,开创科举,但是……”
说到这里,房玄龄微微一顿,瞥了我一眼,我神色不变,依旧一脸和煦地看着他,他见状继续说道:“只是前两年发起的对高句丽的战争,实在是有些劳民伤财呐,不少百姓为此苦不堪言呐!”
我接着问道:“那依房先生之见,如今我大隋该当如何施政呐?”
房玄龄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殿下,微臣以为,如今大隋经频繁历过战事,各种经费物资都由百姓的赋税而来,如此的话,百姓的生活也日渐困难起来。微臣以为我大隋此时应当偃武修文,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呐。”
不愧是贞观名臣呐,一下子说到我心坎里了。
就我个人而言,应该将高句丽的威胁视为“边境安全”问题,而非彻底征服。
隋朝初期国力恢复期,应优先巩固内政,而非陷入远征消耗战。
对高句丽的入侵行为以“速战速决”原则反击,迅速击溃其主力,迫使其屈服,但不追求长期占领。
通过展示军事实力、外交施压、比如联合新罗、百济牵制高句丽,使其不敢轻易挑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