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文明的交汇(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命寒门》最新章节。
五十年的持续交流,早已超越了最初小心翼翼的试探。连接帝国与海外望归之地的,不再仅仅是零星的商船和模糊的传说,而是形成了稳定而深入的知识、技术与文化航道。这股双向流动的活水,悄然改变着大洋两岸的文明景观。
在帝国的东南沿海,最大的市舶司所在地——明州港,如今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港口内,除了传统的中式福船、广船,也能见到不少船首高昂、帆索系统更为复杂的“望归式”海船,它们的设计借鉴了部分西洋帆船的特点,又融合了中原的造船工艺,更适合远洋航行与货运。码头上,工人们使用的已不全是肩挑背扛,出现了结构精巧的木质起重机、带有木轴承的货运平板车,这些明显带着“格物”印记的工具,极大地提升了装卸效率。
市舶司的税吏们,如今需要辨认的货物品类也远胜从前。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更多的是来自望归及其影响区域的“新物”:高产且适应性更强的“金薯”、“玉黍”种子被小心封装,准备运往内地试种;颜色鲜艳、质地独特的各种染料和天然树胶;标注着奇怪符号、但疗效经过验证的新奇药草和成药药方;甚至还有一些结构精巧的“自鸣钟”、千里镜的仿制部件,以及厚厚一摞摞的书籍——不仅有《格物天工全书》的各种注释版、应用篇,更有望归学院整理编纂的《海外物种图鉴》、《环宇地理略》、《数理新编》等。
这些书籍和器物,经由港口,如同血液般泵入帝国的肌体。工部的将作监开始系统研究望归传来的“几何作图法”与“力学原理”,用以改进兵器制造、宫殿建筑。太医署设立了“番药科”,专门研究、验证海外药材,桑雅当年主持编撰的《海药辑要》成了重要参考。而在江南的织造坊,一种结合了中原丝织技艺与望归传来染色工艺的“晕染锦”,正以其梦幻般的色彩渐变风靡上层社会,成为新的奢侈符号。
文化的渗透则更为微妙。一些士大夫阶层,在私下交流中,开始谈论“共理”、“推选”的概念,虽不敢公然质疑君权,却也在思考地方治理是否能有更多元的可能。某些离经叛道的文人,甚至在诗文中隐晦地表达对海外那种“无君无父”(在他们看来)但秩序井然、民生富足的社会形态的好奇与向往。戏曲舞台上,也开始出现以海外奇遇、异域风情为背景的新编故事,虽然大多经过了浪漫化的改编,却也潜移默化地拓宽着民众的视野。
与此同时,在望归之地,来自帝国的反馈也同样深刻。
学院图书馆里,来自中原的典籍不再是唯一的权威,但与帝国最新交流得来的《永乐大典》部分抄本、各地州志县志、以及当代中原学者对经史子集的最新研究论述,为望归的学者们提供了更为宏阔和深邃的文明参照系。他们开始更系统地理解中原文明的底层逻辑与历史脉络,不再仅仅视其为技术来源或一个模糊的“故国”。
港口的工坊区,来自帝国的能工巧匠与望归本地的技师合作,建立起了更高效的高炉,尝试冶炼品质更高的钢铁。帝国精妙的陶瓷烧制技术、复杂的缫丝工艺,也被引入并加以改良,生产出兼具两地特色的精美器物,不仅满足本地需求,更返销帝国乃至更远的市场。
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发生在医学领域。桑雅的继任者们,将中原医学博大精深的体系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与望归基于观察和实验的医药研究、以及本地丰富的草药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医学体系。他们编撰的《新编本草》,既详细描述了药物的性味归经(中原理论),又精确记录了其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与临床数据(格物方法),并在手术、防疫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望归的医者,开始被誉为集东西方医学之大成者。
这一日,望归学院最大的讲堂内,正在举行一场特别的辩论。议题是:“律法之基,在于道德教化,还是在于保障权利?”
正方是一位深受中原理学影响的老学者,引经据典,强调“德主刑辅”,律法的根本在于引导人心向善。
反方则是一位在望归成长起来的年轻讲师,言辞犀利,援引大量实例,论证律法的核心在于明确划分权利与义务,保障个体自由与财产,从而维持社会公平与效率。
台下听讲的,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充满朝气的青年,更有几位皮肤黝黑、来自遥远岛屿的部落使者,他们虽不能完全理解辩论的精微之处,却也被这理性的交锋所吸引。
这场辩论本身,就是文明交汇的产物。没有绝对的权威,没有预设的结论,只有不同思想体系在同一个平台上的碰撞与激荡。
杨云清的孙子,如今已是共理堂重要成员的杨启,坐在后排,静静地听着。他手中把玩着一枚精致的玉佩,这是中原一位故交托商船带来的礼物,玉佩的纹样是传统的云雷纹,但雕刻技法却隐约吸收了海外流行的立体镂空工艺。
他望着讲堂中激烈辩论的场景,又望向窗外繁荣、包容的城镇,心中感慨万千。祖父那一代人,带来了文明的种子;而他们这一代,见证并参与着不同文明枝条的嫁接与融合。冲突在所难免,但融合带来的生命力,远超任何一种单一的文明形态。
帝国与望归,这两个源于同根,却走向不同发展路径的文明实体,在持续的交流中,并未走向同质化,反而如同两股色泽各异的支流汇入大江,互相激荡,互相滋养,催生出的,是一片更为广阔、色彩更为斑斓的文明图景。
技术的革新,思想的碰撞,艺术的融合,制度的借鉴……这一切,都预示着一种超越地域与时代局限的、更为灿烂的文明成果正在孕育之中。而这波澜壮阔的交响曲,才刚刚奏响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