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跤摔进战国(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蒸汽机轰碎诸侯这个战国我承包了》最新章节。
周围的房屋和人,半分现代模样都没有。
他摸出口袋里的手机,屏幕碎得像蜘蛛网,按了半天开机键,半点反应都没有。
另一个口袋里,几包硬邦邦的压缩饼干露着角,包装上的“能量补充”四个大字,在这满是泥土和麻布的环境里,显得格格不入。
刚想站起来,脚下一软差点摔倒。
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有金属碰撞的“叮铃”响。
“站住!”
粗哑的嗓音像砂纸磨过木头,曹复的耳膜瞬间嗡嗡作响。
这声音既不是现代普通话,也不是他听过的任何方言。
可那声调起落的规律,某些喉音的震颤,竟和大学“雅言模拟与重构”课上,教授拟读的雅言对上了。
他当年痴迷先秦史,对着《切韵》残卷练了大半年,虽不能流利对话,却能辨出音类规律。
曹复强迫自己凝神细听,耳尖发烫,却只能抓出几个模糊的音节。
他猛地回头,五个穿墨色短打的人站在坡下,手里握着木柄长戈,矛头闪着冷光,显然开了刃,戈尖还沾着点草屑。
为首的汉子三十多岁,高大壮实,左臂有道三寸长的疤,从手肘斜划到手腕。
他握戈的手青筋暴起,指节泛白,那架势,比博物馆里的秦始皇兵马俑还要有压迫感。
汉子往前走两步,长戈指向曹复,声音又高了几分:“尔从何至?莫非宋细作?”
“宋细作”三个字,像重锤砸在曹复心上。
他心口猛地一坠,像吞了块没化开的冰。
当年背战国史时,他特意留意过各国互派间谍的旧事,只当是书本里的冷知识,没成想自己刚穿越就被当成了探子。
多说多错。
曹复握紧青铜残片,指尖蹭过残片棱角,脑子飞快转动。
蓝色考古服在这些人眼里就是“异类”,解释“现代”“考古”纯属对牛弹琴,只能靠这半片残片保命。
他慢慢举起手,掌心朝上示意没恶意,手腕的旧伤被扯得发疼。
然后把青铜残片递过去,指尖故意让建木纹对着阳光——这是曹氏宗室纹,说不定能蒙混过关。
为首的汉子(后来他才知道叫墨铁),目光果然落在残片上。
阳光照在青铜上,建木纹的棱角反射出光,正好晃了墨铁的眼。
他皱着眉往前走两步,盯着残片看了片刻,手里的长戈稍稍下垂,敌意减了些,又开口说了句雅言。
这次,曹复听清了“曹氏”“族徽”两个词,心里松了口气。
他不敢乱说话,只指了指残片,又指了指自己胸口,尽量让表情显得诚恳。
墨铁迟疑片刻,转头对身后两人沉声道:“先把他关到西邑舍,派人盯着。”
“等我禀明柳大夫定了主意,再细问他的来历——尤其是那残片的出处,还有他为啥会出现在荒坡。”
那几人立刻上前,用粗糙的麻绳反绑住曹复的胳膊。
绳子勒得手腕生疼,磨得皮肤发红,火辣辣的像烧着。
他下意识挣了下,反而勒得更紧,便不再反抗——手无寸铁,反抗只会挨揍。
被押着走下荒坡时,曹复特意瞥了眼土路旁的木牌。
上面刻着几行粗壮大篆,笔画粗壮、结构古朴,正是课本里学的战国大篆!
他认不全所有字,但“卞邑”两个字看得清楚。
卞邑是鲁国边地,离曹国旧地不远,这和他背的战国地理能对上。
鲁国卞邑、雅言、大篆……
曹复喉结滚动了一下,后脊发僵——不是幻觉,他真穿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
当年在课堂上啃《左传》《战国策》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亲历”历史。
可眼下的难题比古墓夯土还沉:他虽懂考古,能辨青铜纹饰、陶片工艺,对战国却只知“列国纷争”的大框架。
卞邑边地的势力纠葛、具体是哪一年,全是盲区。
雅言虽能辨几个词,却连完整句子都听不懂。
还有那些木屋的陶片防风工艺,比课本里记的战国水平精细得多。
难不成,是现代没发现的战国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