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乡村传膳,暖茶初进留守儿童家(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时隔三天,软桃带着公益团队再次来到李家村,这次他们不仅要给孩子们送新的食材包,还要去几个留守儿童家里,看看孩子们学做药膳的情况。
第一站是苗苗家,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院子里种着几棵白菜,奶奶正坐在门口缝衣服,看到软桃一行人,赶紧放下针线迎上来:“苏老师,你们怎么来了?快进屋坐!”
苗苗听到声音,从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缺了口的陶碗,碗里装着刚煮好的生姜红枣茶:“老师,你看!我给奶奶煮的茶,奶奶说喝了嗓子不疼了!”
软桃接过碗,尝了一口,生姜的辛辣混着红枣的甜,温度刚好,虽然比她煮的稍淡些,却满是心意。“苗苗真厉害,煮得很好喝!奶奶喝了感觉怎么样?”
奶奶笑着说:“喝了三天了,晚上咳嗽轻多了,也能睡安稳觉了。这孩子每天早上都早起煮茶,说‘要让奶奶快点好’,比吃药还管用呢!” 说着,奶奶擦了擦眼角,“以前她爸妈在外打工,孩子总想着他们,现在有了这茶,她心思都在照顾我身上,也不怎么哭了。”
软桃看着苗苗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动。她从包里拿出一本新的《童蒙药膳启蒙手册》,在 “生姜红枣茶” 那一页写下 “苗苗专属小技巧:煮茶时加一片陈皮,更润嗓子”,递给苗苗:“这是老师给你的小秘诀,以后煮茶加片陈皮,奶奶喝了会更舒服。”
离开苗苗家,第二站是张强家。张强今年 9 岁,跟着爷爷生活,爷爷腿不好,平时很少出门。看到软桃来,张强赶紧拉着她进厨房:“老师,我学做了鸡蛋羹!您尝尝!”
厨房的小灶台上,放着一个小小的蒸碗,里面是张强刚蒸好的鸡蛋羹,虽然表面有些气泡,却透着嫩黄。“我按手册上写的,鸡蛋和水 1:1.5,还过了筛,就是火有点大,蒸老了一点。” 张强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爷爷坐在旁边,笑着说:“这是俺娃第一次做饭,比我做的好吃多了!他还跟他爸妈视频,教他们做鸡蛋羹,说‘等你们回来,我做给你们吃’。”
软桃尝了一口鸡蛋羹,口感虽然稍老,却很入味,她笑着说:“张强做得很好,下次火再小一点,蒸出来会更嫩。对了,爷爷腿不好,咱们可以学做‘山药排骨汤’,山药能补身体,爷爷喝了对腿有好处。” 说着,她拿出食材包,教张强辨认山药:“选表皮光滑、没有斑点的山药,去皮时要戴手套,不然会痒。”
当天下午,软桃和公益团队在李家村设立了 “童蒙膳站”,就设在村支书家的院子里,摆了两张竹桌,放着迷你灶台和食材。软桃还从杭州总院派了两名优秀学员当志愿者,每周来一次,教孩子们做新的药膳,给他们补充食材。
村支书看着膳站的布置,感慨地说:“苏老师,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以前村里的留守儿童没人管,现在有了这膳站,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本事,还懂得孝顺老人,家里也有了烟火气。这比送多少文具都管用啊!”
软桃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孩子们能学到东西,能感受到温暖,我们就没白来。”
夕阳西下,软桃和萧璟渊坐在回程的马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李家村,萧璟渊握住软桃的手:“你看,你做的这些小事,正在慢慢改变孩子们的生活,也在慢慢传递温暖。这就是童蒙传承的意义。”
软桃靠在他肩上,轻声说:“我只是希望,这些孩子能像念桃一样,在药膳的陪伴下,学会爱自己、爱家人,不管以后走多远,都能记得‘用膳暖人’的初心。”
马车驶在乡间小路上,车轮碾过落叶,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一首温暖的歌。软桃知道,“童蒙传承计划” 的脚步不会停下,未来会有更多乡村响起孩子们煮膳的笑声,会有更多老人喝到孩子亲手做的暖汤 —— 这就是传承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