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童蒙反馈,暖心故事汇成册(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立冬这天,杭州总院的 “典籍编修室” 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一叠稿纸上,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孩子们画的歪歪扭扭的插图 —— 这是软桃正在整理的《童蒙传承小故事》,收录的都是 “童蒙传承计划” 实施以来,各地孩子们的暖心故事。
“你看这个,是苗苗写的。” 软桃拿起一张稿纸,上面是苗苗歪歪扭扭的字:“我每天早上给奶奶煮生姜红枣茶,奶奶说咳嗽好多了,晚上能睡安稳觉了。我还教邻居的小花做,小花说要给她爷爷煮。” 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女孩给老奶奶递茶的画面,虽然线条简单,却满是温情。
萧璟渊凑过来,看着稿纸上的字和画,笑着说:“苗苗进步真快,不仅会做药膳,还会教别人了。这故事很真实,读着让人心里暖暖的。”
软桃点点头,又拿起另一张稿纸,是张强的故事:“我学会了做鸡蛋羹,跟爸妈视频的时候教他们做,爸妈说等过年回来,要吃我做的鸡蛋羹。爷爷说我做的羹比他做的好吃,我以后还要学做山药排骨汤,给爷爷补身体。”
“这些故事都是最珍贵的传承见证。” 软桃轻声说,手指拂过稿纸,“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做药膳,还懂得了孝顺、分享,这比任何技能都重要。我想把这些故事汇集成册,附在《童蒙药膳启蒙手册》的后续印刷版里,让更多人看到童蒙传承的温暖。”
为了让故事册更生动,软桃还邀请各地的孩子画插图。苗苗画了 “煮生姜红枣茶” 的场景,张强画了 “和爷爷一起喝鸡蛋羹” 的画面,乌镇小学的孩子们则画了 “给敬老院老人送荠菜豆腐羹” 的场景。软桃把这些插图扫描进电脑,交给江南印书馆,让他们彩色印刷,还在每幅插图下面标注 “插画师:XXX(XX 小学 X 年级)”。
“这样孩子们会更有成就感。” 软桃对萧璟渊说,“他们会知道,自己的故事和画,能被更多人看到,能鼓励更多人学做药膳,传递温暖。”
整理故事的时候,软桃还收到了李家村 “童蒙膳站” 志愿者的反馈:“最近苗苗经常带着小伙伴去膳站学做药膳,还主动当小老师,教新来的孩子认食材;张强则每周给爷爷做一次山药排骨汤,爷爷的腿比以前好多了,能慢慢走路了。”
软桃把这些反馈也补充进故事册,还写了一段 “老师的话”:“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传承者,他们用最简单的行动,诠释着‘膳暖人心’的意义。愿这些故事能像一束光,照亮更多人的传承之路。”
萧璟渊看着软桃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心疼,递上一杯温好的姜枣茶:“别太累了,这些故事已经很完整了,你做得很好。”
软桃接过茶,喝了一口,笑着说:“我只是想把这些温暖留住,让更多人知道,童蒙传承不是简单的教做药膳,而是传递爱与初心。就像娘当年教我做药膳一样,她不仅教我手艺,还教我‘用心做膳,真诚待人’,我想把这份心意,通过这些故事,传递给更多孩子。”
经过半个月的整理,《童蒙传承小故事》终于定稿,共收录了 30 个孩子的故事,50 幅插图,分为 “孝顺篇”“分享篇”“成长篇” 三个部分。江南印书馆加急印刷了 1000 册样书,送到杭州总院时,软桃第一时间拆开,看着里面彩色的插图和温暖的故事,眼眶有点红。
“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软桃拿着样书,对萧璟渊说,“以后每个拿到《童蒙药膳启蒙手册》的孩子,都能看到这些故事,都能知道,学做药膳不仅能让自己和家人更健康,还能传递温暖,帮助别人。”
她还把样书寄给各地的乡村小学、校园试点学校和公益站点,收到样书的校长和老师纷纷反馈:“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故事和画在书里,都特别开心,学习药膳的积极性更高了!”“这些故事太感人了,不仅孩子们喜欢,家长们也很受触动,有的家长还主动跟着孩子学做药膳。”
软桃看着反馈,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童蒙传承小故事》不仅是一本故事册,更是一份 “传承初心的见证”—— 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见证着温暖的传递,也见证着江南药膳在童蒙阶段的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