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典籍反馈,按需优化促实用(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靖王的小厨娘又甜又软》最新章节。
夏至过后,杭州总院的书房里,软桃正对着一摞海外读者的来信,仔细翻看。这些信来自南洋、巴黎、开罗等地,有的是手写的明信片,有的是打印的邮件,内容都是关于《江南药膳集》多语种版本的反馈 —— 有表扬,有疑问,还有不少实用的建议。
“你看这封,是巴黎的读者玛莎写的,” 软桃拿起一张印着埃菲尔铁塔的明信片,“她说很想做书中的莲子羹,但是在巴黎找不到新鲜莲子,不知道去哪里买干货,问我们能不能推荐渠道。”
萧璟渊凑过来,看了看明信片:“这是个实际问题,很多海外读者可能不知道华人超市的位置,咱们得在典籍里加个‘食材采购指南’,标注各地能买到江南食材的地方,比如巴黎的华人区超市、纽约的唐人街市集。”
软桃点点头,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 “欧洲版优化:加食材采购渠道”。她又拿起一封来自南洋的邮件,是新加坡读者陈先生写的:“我们南洋夏天特别湿热,书中的祛湿膳只有 3 道,不够吃,能不能多加点适合湿热气候的药膳?比如用本地的冬瓜、薏米做的汤。”
“这个建议好,” 软桃笑着说,“南洋分店的周虎之前也提过,说客人很喜欢祛湿膳,咱们可以在马来语版本里新增‘10 道南洋专属祛湿膳’,比如冬瓜薏米汤、沙姜鸡粥,用的都是南洋常见的食材,做法也简单。”
还有一封来自开罗的邮件,是埃及侨胞李女士写的:“我们埃及有斋月,斋月期间白天不能吃东西,晚上要吃清淡又有营养的,书中没有适合斋月的药膳,能不能调整一下?比如加一些无肉、易消化的羹汤。”
软桃立刻联系在开罗的华人商队,了解斋月的饮食习俗,然后在笔记本上写 “阿拉伯语版优化:加斋月药膳方案,以素食羹汤为主,如莲子百合羹、豆腐虾皮汤,标注‘斋月晚餐适用’”。
接下来的一周,软桃牵头成立 “典籍优化小组”,成员包括海外分店的周虎、林晓月、王浩,还有翻译团队的中外专家。他们根据读者反馈,分版本制定优化方案:
欧洲版:在附录里加 “食材采购指南”,按国家列出华人超市地址、线上采购平台(如欧洲的 “亚米网”),还标注 “替代食材”—— 比如没有新鲜春笋,可以用芦笋替代;没有当归,可以用欧当归(欧洲本地类似食材)替代,附欧当归的辨别方法。
南洋版:新增 “南洋湿热气候专属膳” 10 道,由周虎提供配方,比如 “冬瓜薏米汤”(冬瓜去皮切块,加薏米煮 30 分钟,加少许盐)、“沙姜鸡粥”(鸡肉切丁,加沙姜、大米熬粥),每道膳都标注 “祛湿指数”“制作时间”,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
阿拉伯语版:新增 “斋月药膳专区”,包含 5 道素食膳、3 道清淡肉食膳,如 “莲子百合羹”(无肉、易消化,适合斋月晚餐)、“虾仁豆腐汤”(蛋白质丰富,不油腻),还在每道菜旁标注 “斋月食用时间建议”,比如 “晚餐后 1 小时食用,不影响睡眠”。
优化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个小问题:欧洲版的翻译团队发现,“火候控制” 里的 “小火慢炖”,在法语里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读者可能不理解 “小火” 是多大的火。软桃建议用 “可视化描述”,比如 “小火:汤面冒小泡泡,不翻滚,用手放在锅上方 10 厘米处,能感觉到温热但不烫”,还配了一张火候对比图,用红色、黄色、蓝色分别代表大火、中火、小火。
优化后的典籍,重新送印前,软桃还让海外分店的伙计们试读。巴黎的林晓月试读欧洲版的 “食材采购指南” 后,反馈:“我按指南里的地址,在巴黎的华人超市买到了新鲜的春笋干,很方便,读者肯定会喜欢。” 开罗的华人商队试读阿拉伯语版的斋月方案后,说:“这些药膳很适合斋月,我们已经在侨胞里推荐了,大家都很期待。”
两个月后,优化版的《江南药膳集》多语种版本正式再版。首月销量就比首版增长了 30%,海外读者的反馈更热烈了 —— 巴黎的玛莎发来照片,展示她用华人超市买的莲子做的莲子羹,配文 “终于做成功了,太好吃了!”;南洋的陈先生发来视频,教家人做新增的冬瓜薏米汤,说 “家人喝了都说舒服,祛湿效果很好”;开罗的李女士说,斋月期间,她每天晚上都做书中的莲子百合羹,“清淡又营养,很适合斋月”。
软桃把这些反馈整理成 “优化成果册”,放在杭州总院的典籍陈列馆里。成果册的封面,是各地读者做的药膳照片拼成的 “爱心” 形状。软桃看着成果册,对萧璟渊说:“典籍不是印出来就结束了,要跟着读者的需求变,才能真正有用。就像做药膳,要根据地域、气候调整,典籍也要根据读者的生活调整,这样才能走到他们心里。”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笑着说:“你总是能想到读者的需求,这份用心,比典籍本身更珍贵。以后,咱们可以定期收集反馈,每年优化一次,让《江南药膳集》成为一本‘活的典籍’,永远贴近读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