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策应徐州(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李锦的手指重重落在宿县的位置上,这座位于蚌埠西北、扼守津浦路的重要节点,在地图上如同一个坚实的楔子。“集团军前指,即刻移驻宿县!”他的声音斩钉截铁,“直属工兵、通信、后勤、野战医院,随指挥部行动!周振邦!”

“到!”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挺身。

“你的155mm‘长脚汤姆’团和‘管风琴’火箭炮团,陈启明的防空旅,全部前出至徐州双沟地域!依托那里的预设阵地和交通枢纽,建立远程火力支援和区域防空核心!你们的炮口和防空镜,要能罩住整个淮河中段和津浦路南段!”

“明白!保证让鬼子的飞机和重炮群有来无回!”周振邦眼神锐利。

“楚南河!”李锦的目光转向装甲悍将。

“在!”

“第七军全部,加上梁卫国新一军的101师(赵鸿飞部),统归你指挥!任务是钉死在蚌埠及淮河北岸!协同第五战区友军,把淮河给我变成鬼子的血河!韩晓征的装甲师是锋刃,王强的机步师是铁砧,赵鸿飞的101师是铁索!给我锁死!任何企图渡河的鬼子,都要让他们沉在河底喂鱼!”

“是!人在阵地就在!”楚南河眼中战意熊熊。

“梁卫国!”

“到!”新一军军长肃立。

“你新一军剩下的102、103师,沈德威的新二军全部,作为集团军战略预备队及徐州西翼屏障,部署于徐州至双沟一线!你们的任务,一是确保徐州西侧安全,二是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听候调遣,准备向任何出现危机的方向投入!尤其是双沟,那里是我们的重炮巢穴,不容有失!”

“请总座放心!”梁卫国和沈德威齐声应诺。

李锦最后的目光,投向了角落里如同磐石般沉默的特战大队长王大山,以及他身边那位眼神锐利如鹰隼的副手周卫国。“王大山!周卫国!”

“到!”两人同时跨步上前,动作干净利落。

“你们的战场,在敌人肚子里!”李锦走到巨大的敌情态势图前,手指划过蚌埠以南、以东的广袤区域,“日军援兵蜂拥而来,他们的重炮、指挥部、兵站、仓库,就是你们的猎物!我要你们像最毒的蝎子,钻进鬼子最疼的地方!炸毁他们的重炮,端掉他们的指挥所,瘫痪他们的补给线!搅他个天翻地覆!为正面防线减轻压力!有没有这个胆量和本事?”

王大山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拍了拍胸前挂着的汤姆森冲锋枪:“总座,就等着您这句话!弟兄们早就憋坏了!”周卫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检查着腰间匕首和手枪的保险,眼神冷得像冰。

“好!所需装备、炸药,找张维扬和徐文博!行动细节,你们自行拟定,报参谋长核准!记住,我要的是鬼子的命脉,不是无谓的牺牲!”

“是!”两人敬礼,转身大步离去,杀气腾腾。

宿县,这座古老的县城在战争的重压下苏醒。集团军指挥部设在原县府大院,戒备森严。巨大的通讯天线架设在屋顶,电台的滴答声、电话铃声、参谋人员急促的脚步声昼夜不息。李锦和陈瑜几乎长在了作战地图和沙盘前,来自蚌埠前线、双沟炮兵阵地以及特战分队零星的加密电报,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战场态势的洪流。

工兵司令刘毅少将成了最忙碌的人之一。他的装甲工兵旅在淮河北岸展开了近乎疯狂的工作。巨大的推土坦克(基于坦克底盘改装)轰鸣着,在北岸所有可能登陆的滩头推出纵横交错、深达数米的反坦克壕沟。架桥坦克则小心翼翼地拆除或爆破着淮河上除蚌埠铁路桥(需保留战略通道但已预置炸药)外的所有桥梁。埋设地雷的工兵小队在夜色掩护下,将成千上万颗反步兵雷和反坦克雷如同播种般撒在滩头、浅水区和通往岸边的道路上。蚌埠城郊,利用残垣断壁构筑的街垒和火力点星罗棋布,形成了纵深防御体系。

双沟地域,一片隐蔽的山谷中,景象更为壮观。48门M1式155mm“长脚汤姆”重型榴弹炮褪去了炮衣,粗长的炮管斜指东南方天空,散发着毁灭的气息。炮兵们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射表计算和弹药装填。不远处,24辆T34“管风琴”火箭炮发射车呈分散队形伪装停放着,那蜂窝般的发射巢令人望而生畏。防空旅的阵地则布置在炮兵阵地外围的高地上,72门40mm博福斯高炮指向各个方向,炮手们警惕地搜索着天空,M2重机枪防空组则编织着低空火网。这里,将成为李锦集团军最有力的铁拳和最坚固的盾牌。

夜色如墨,淮河的水流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蚌埠以北,曹老集附近一处被炮火反复耕耘过的河湾。芦苇丛剧烈晃动,十几个幽灵般的身影悄无声息地滑下充气橡皮艇,踏上冰冷的北岸泥滩。正是王大山、周卫国率领的特战大队第一分队。

队员们迅速分散警戒,动作娴熟,无声无息。他们装备精良,除了人手一支加装了消音器的M3“黄油枪”(Grease Gun)冲锋枪,还携带了M1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BAR)、狙击步枪(春田M1903)、大量美制塑性炸药(C4)、定时/遥控起爆器、燃烧弹、甚至还有几具巴祖卡火箭筒。每人脸上都涂着厚重的油彩,只有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寒光。

“地图!”王大山低喝一声。一个队员迅速展开防水地图,用蒙着红布的手电筒照亮。地图上标注着多个红圈,都是根据空中侦察和秦若兰破译的零星情报推测出的日军重要目标位置。

“目标一,”周卫国冰冷的声音响起,手指点向地图上一个点,“凤阳东南,小王庄。情报显示,日军一个独立野战重炮兵大队(推测装备九二式105mm加农炮或更大口径火炮)在此构筑阵地,威胁我蚌埠正面及双沟重炮群。”

“目标二,”王大山接口,手指移向更东边,“临淮关以南,李家圩。截获电文频繁,疑为日军第13师团(荻洲立兵)前进指挥部所在地。”

“目标三,滁县以西官塘集附近铁路线。这是日军从南京方向输送兵员物资的重要节点,有重兵把守的物资中转站。”

“狗日的,都是硬骨头!”一个绰号“铁锤”的队员舔了舔嘴唇,眼中是嗜血的兴奋。

“硬骨头才够劲!”王大山狞笑,“分组行动!我带队啃小王庄的炮兵!卫国,你带二组去李家圩,掏了荻洲立兵的心窝子!‘铁锤’,你带三组去官塘集,把鬼子的铁路和仓库给我掀上天!记住,快进快出,一击必杀!得手后按预定路线向西北山区撤退,无线电静默!出发!”

十几条黑影如同融入夜色的水滴,分成三股,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广袤而危机四伏的敌后。

王大山带领的六人小组,如同最狡猾的狸猫,在丘陵、村庄和田野间穿行。避开大路,专走荒僻小径,依靠指北针和星空辨别方向。沿途遇到零星的日军巡逻队和岗哨,都被他们以惊人的耐心和默契无声绕开或解决——锋利的匕首割断哨兵的喉咙,加装消音器的M3冲锋枪点射撂倒落单的士兵,尸体被迅速拖入草丛或水沟。他们的行动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抵达了小王庄外围。村庄死寂,但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柴油味和马粪味。王大山趴在冰冷的田埂后,举起缴获的日军望远镜。借着熹微的晨光,庄外一片开阔地带的景象让他瞳孔微缩:八门粗壮的九二式105mm野战加农炮(比预想的105mm更大)呈环形部署在挖掘出的半地下掩体内,炮口狰狞地指向西北方(蚌埠方向)!炮位之间用交通壕连接,周围布置着沙袋工事和机枪巢。成堆的炮弹箱堆放在帆布覆盖的临时仓库旁。警戒的日军哨兵抱着步枪,在寒风中来回走动。

“妈的,果然是大家伙!”王大山低声咒骂,眼中却燃烧着兴奋的火焰。这些重炮一旦开火,对蚌埠防线和双沟炮兵阵地都是巨大威胁。

“头儿,硬闯不行,鬼子至少一个中队。”“猴子”(队里的侦察尖兵)低声道。

“谁说要硬闯了?”王大山露出一丝狡黠的笑,“看那边!”他指向炮兵阵地侧后方的洼地,那里隐约传来马匹的嘶鸣和人的嘈杂声。“鬼子的辎重队和驭手营地!防御肯定松懈。”

计划迅速形成。王大山带着“猴子”和爆破手“地鼠”,三人如同鬼魅般向辎重营地潜去。留下三人原地建立狙击和火力支援点。

辎重营地果然混乱而松懈。疲惫的日军驭手和后勤兵东倒西歪地靠着草垛或马车休息,几堆篝火冒着青烟。马匹不安地打着响鼻。哨兵也是无精打采。

王大山三人利用马车和草垛的阴影,迅速接近到营地核心。王大山做了个手势。“地鼠”立刻像鼹鼠一样,灵巧地钻到那几堆小山般的炮弹箱下,动作快得惊人。一块块巴掌大小、如同白色橡皮泥的C4炸药被熟练地捏合在炮弹箱的关键承重结构上,插入微型无线电遥控接收器和雷管。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无声无息。

与此同时,王大山和“猴子”也完成了对营地内几处存放油桶和草料堆的“布置”。

“撤!”王大山低喝。三人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入黑暗。

就在他们即将与接应组汇合时,意外发生了!一队起早喂马的日军士兵,突然从侧面草料棚里钻了出来,正好与殿后的“猴子”打了个照面!

“什么人?!”日军士兵惊愕地大喊,下意识地就去拉枪栓!

“猴子”反应快如闪电!手中的M3冲锋枪瞬间喷出火舌!“噗噗噗噗…”加装了消音器的枪声低沉而致命,近距离攒射下,三名日军士兵如同被重锤击中,哼都没哼一声就栽倒在地。

但这短暂的枪声和人体倒地的闷响,在寂静的黎明前还是显得格外刺耳!

“敌袭!支那人!辎重队方向!”炮兵阵地那边立刻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和日语呼喊!探照灯的光柱猛地扫了过来!机枪巢的枪口开始喷吐火舌!

“暴露了!快走!”王大山大吼,不再掩饰行踪,三人拔腿就向预定撤退路线狂奔!子弹“嗖嗖”地从身边掠过,打在泥土里噗噗作响。

“动手!”王大山等人边跑边按下了遥控起爆器!

“轰隆隆——!!!” 惊天动地的连环爆炸从辎重营地冲天而起!堆积如山的炮弹箱被引爆!炽热的火球腾空数十米,瞬间吞噬了整个营地!殉爆的炮弹如同节日的礼花,带着死神的尖啸四处横飞!巨大的冲击波将附近的马车、草垛、甚至炮阵地外围的沙袋工事都掀飞出去!冲天烈焰将半个天空都映成了血红色!无数日军士兵和马匹在爆炸和烈焰中化为齑粉!整个小王庄如同发生了地震!

“八嘎!我的炮!”炮兵阵地上,日军大队长眼睁睁看着无数炽热的炮弹破片和燃烧的杂物雨点般砸向他的宝贵重炮,目眦欲裂!虽然没有直接命中炮位,但猛烈的冲击波和飞溅的灼热破片,足以让炮管变形、瞄准具损毁、炮手非死即伤!这个重炮大队,在开战前就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王大山三人借着爆炸的混乱和火光掩护,一头扎进茂密的芦苇荡,消失得无影无踪。身后,是鬼子气急败坏的叫骂声、伤兵的惨嚎声和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

几乎在同一时间,李家圩,日军第13师团前进指挥部。

这里戒备森严得多,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铁丝网、机枪巢密布。一座相对完好的地主大院被征用,天线林立,车辆进进出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