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进军豫南,部队整编(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重炮师:师长 龙啸云(少将)。

第1重炮旅:M1 155mm“长脚汤姆”榴弹炮×48门(原炮兵司令部核心)。

第2重炮旅:M1 203mm M1“榴弹炮之王”×24门(新增,战略级威慑)。

火箭炮兵旅: 旅长 火流星(上校)。T34“管风琴”火箭炮(114mm)×36辆(新增)。

反炮兵雷达连: SCR-584雷达×3套(新装备,超前配置,由穿越者知识引导研发)。

校射航空队:轻型观测机×6架(新增)。

集团军机动部队司令部:司令 马世荣(中将)

机械化骑兵师:师长 霍去疾(少将)。

第1、2、3机械化骑兵团:M8“灰狗”装甲车×144辆(每团48辆) + M3半履带车×72辆(载步兵/重武器)。

师属轻型自行火炮团:M8“斯科特”75mm自行榴弹炮×36辆(原营扩编)。

师属侦察营:加装电台的吉普车×48辆 + 摩托车连。

师属战马团(保留传统):骑兵×6连(用于复杂地形侦察/袭扰/通讯)。

师属反坦克营: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36辆(新增,高速歼击)。

集团军工兵司令部:司令 刘毅( 晋升中将)

装甲工兵师: 师长 金城汤(少将)。

第1装甲工兵旅:架桥坦克×36辆 + 突击工兵营×2(伴随主力军)。

第2野战工兵旅:推土机×60辆 + 舟桥营×2 + 重型机械营(打桩/挖掘) + 战斗工兵团×3(攻坚/破障)。

第3筑城与伪装旅:专业土木作业营×4 + 大型伪装网/假目标制作单位 + 地雷/诡雷专家营。

特种爆破团: 团长 石破天(上校)。塑性炸药×巨量 + 特种爆破装置(桥梁、隧道、坚固工事)。

集团军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 司令 林修远(晋升中将)

通信旅:旅长 电波(上校)。

无线电通信团:SCR-610系列电台×300台 + 大功率远程电台连。

野战电话与有线通信团:覆盖全集团军的野战电话网(师团级节点加固) + 被复线×巨量。

通信枢纽与维护营:大型交换中心×3(地下加固) + 机动维修车×24辆。

电子情报与密码旅: 旅长 密匙(上校)。

无线电侦听与测向营:先进侦听设备(部分基于穿越知识) + 移动测向车×12辆。

密码破译与安全营:升级版“恩尼格玛”密码机×50台(由徐文博维护组升级) + 密码本管理 + 反间谍监听。

电子对抗(雏形)连:实验性无线电干扰设备(超前概念)。

通信联络处:处长 徐文博(晋升少将)。负责与战区、重庆、盟军联络,装备采买(核心职能):利用孔祥熙渠道及国际关系,持续购入先进装备(如新到的M36、M18、雷达)与关键零部件。

集团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 王大山(晋升少将)

特战旅:旅长 影子(少将)。

敌后破坏团:汤姆森冲锋枪×1200支 + M1卡宾枪×600支 + 塑性炸药套装×500组 + 消音武器 + 狙击小组(带春田狙击步枪)。

侦察引导团:精于渗透、侦察、目标引导(为炮兵/航空兵)。装备夜视仪(少量实验型)、高精度望远镜、便携电台。

心理战与敌工团:传单、谣言、策反、俘虏管理。精通日语及方言。

特战训练中心:选拔、训练、装备试验场。

集团军后勤与卫生司令部:司令 张维扬( 晋升中将,孔系被策反关键人物)

兵站与运输师:师长 辎千里(少将)。

汽车运输旅:十轮大卡/GMC CCKW×600辆 + 吉普车×300辆 + 维修工厂(地下)。

辎重管理旅:巨型综合仓库群(豫南山区隐蔽) + 弹药库(分门别类,超饱和储备) + 油料储备库(分散地下) + 被服粮秣中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野战兵站团:机动补给节点×6(可快速开设)。

野战卫生师: 师长 王明(晋升中将)。

机动医院旅:移动手术车×36辆 + 大型帐篷医院×4(每院500床位) + 专科手术队(脑外、胸外)。

后送与康复旅:救护车×120辆 + 卫生列车×3列 + 后方康复中心。

血库与卫材中心:美制血浆储备库(单位) + 药品器械仓库(含磺胺、吗啡等)。

防疫与兽医营:战场防疫、水源净化、军马医护。

集团军防空司令部:司令 陈启明 晋升中将)

高射炮师:师长 擎天柱(少将)。

重型高炮旅:90mm M1高炮×48门(新增,覆盖中高空)。

中型高炮旅:40mm博福斯高炮×108门(原防空旅扩编,覆盖中低空)。

轻型防空旅:M2重机枪防空组×216组(点防御) + 20mm厄利孔高炮×72门(牵引,新增)。

预警与指挥营:早期预警雷达(SCR-270雏形改进型)×3套 + 高炮射击指挥仪。

探照灯团:大型探照灯×36具 + 听音器连(辅助夜间防空)。

集团军政治部与情报总局:主任 林风眠(少将,中共秘密联络人)

政治教育部:处长 文心(上校)。官兵政治教育、文化学习、宣传鼓动、战地文艺。

敌工部:处长 寒江(上校)。对日伪军策反、瓦解、情报收集。与特战司令部敌工团协同。

民众动员部: 处长 青禾(上校)。组织支前民工、地方情报网、根据地建设(灰色地带)。

政治保卫处:处长 冷锋(上校,直接向林风眠负责)。内部保卫、反间谍、监控重点人员(如军法处)。与译电室紧密合作。

军法处:处长 高世明(少将,复兴社背景)。名义上维持军纪,实则监视李锦及全军“通共”迹象,防日谍。与政治保卫处存在隐形对抗。

译电室: 主任 秦若兰(晋升上校,中共地下党“白鸽”)。掌控核心通信密码,监控所有往来电文,确保通信安全,为林风眠提供关键情报,巧妙过滤对李锦不利信息。

豫南大地,沃野千里。李锦集团军庞大的营盘星罗棋布,却非杂乱无章。依托有利地形和周密伪装,司令部、兵站、仓库、训练场、野战机场构成了一张高效而隐蔽的战争网络。休整,绝非沉睡,而是更深沉有力的蓄势。

第七军驻地:钢铁交响曲

涡河两岸的广阔平原上,引擎的咆哮昼夜不息。第1、2装甲师的训练场烟尘滚滚,如同移动的钢铁山脉。

第1装甲师师长周胜站在指挥塔上,手持改良的德式望远镜,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由虎式、豹式组成的楔形攻击阵。无线电里传来他沉稳的指令:“猎鹰1队,注意右翼丘陵反斜面!豹3连,加速包抄!步坦协同车组,跟上,火力压制!” 新补充的36辆虎式坦克在冯啸霆的重装甲团编成内,如同移动堡垒,正演练强行突破预设反坦克壕与雷区的战术。伴随的工兵突击车在模拟炮火下疾驰,架桥坦克在烟幕掩护下迅速展开,为钢铁洪流开辟通路。

第1机步师师长王强则率部在复杂村落地形演练。Sd.Kfz.251装甲车灵活穿梭,突击炮(StuG III)提供精准直瞄火力支援,步兵班组在车载机枪和迫击炮掩护下,逐屋清剿“敌军”。王强亲临一线,检查步战车成员下车战斗的协同动作,强调“装甲是铁拳,步兵是眼睛和利爪,缺一不可!”

军长楚南河与副军长韩晓征(兼第2装甲师师长)每日必到各训练场。楚南河关注战役层面的装甲集群突击与后勤跟进,推演快速纵深穿插时如何保持攻击锐势。韩晓征则蹲在维修车间和射击场,一手抓装备保养,一手抓新补充车组(尤其是虎式)的速成训练。他亲自示范豹式坦克在行进间射击的技巧,怒吼声盖过引擎:“稳!准!狠!记住,你们是战场上的刺客!” 夜间训练是常态,加装了初期型红外夜视装置(极少量,穿越者技术雏形)的豹式坦克分队,在探照灯和照明弹的干扰下,无声地猎杀着目标,预示着未来夜战的恐怖。

新编第一、三军驻地:美式风暴的熔炉

靠近铁路线的区域,是新一军和新三军的主场。美式装备的金属光泽与德械的深灰形成鲜明对比。

新一军军长梁卫国坐镇巨大的沙盘室,与麾下三位师长李龙、邱铭、郑云峰推演步炮坦协同进攻预设坚固阵地。参谋们不断在地图上标注火力支援区(FFA)、炮火延伸线。梁卫国强调:“105炮火覆盖要猛要准,坦克引导步兵撕口子要快,步兵团巩固阵地要狠!记住,我们是砸开硬核桃的铁锤!”

新三军军长赵鸿飞刚刚接手,正以铁腕整合部队。他在107师师长李文瀚的坦克营驻地,亲自监督M4谢尔曼坦克的排级战术演练。“交叉掩护!利用地形!别当活靶子!” 他的吼声在坦克轰鸣中依然清晰。赵鸿飞尤其重视与军属坦克歼击旅长周铁戈的协同演练,要求M36歼击车必须占据有利隐蔽阵地,在装甲部队诱敌或受阻时,给予日军战车致命一击。

训练场上,M1加兰德的清脆射击声、BAR的咆哮、M2迫击炮的闷响此起彼伏。配属了M3半履带车的部队演练着快速战场机动和下车战斗。火焰喷射器训练场烈焰熊熊,工兵们汗流浃背地操作推土机和架桥装备。吴铁鹰的坦克歼击旅(M36/M10)在靶场进行高精度移动靶射击训练,追求首发命中。

新编第二、四军驻地:

在靠近山区的防御性地域,新二军和新四军构筑了连绵的模拟防御工事体系。

新二军军长沈德威是构筑防线的行家。他带着师长徐天鹰(104师)、罗振武(105师)、高镇远(106师),徒步巡视着由反坦克壕、雷区、铁丝网、明暗火力点、屯兵坑道组成的立体防御网。“纵深!梯次!交叉火力!”沈德威不断强调,“每一道防线都要让鬼子付出血的代价!反坦克火力点要隐蔽,要能打侧击!” 石破军的重反坦克旅成为防御核心,57mm炮阵地伪装巧妙,巴祖卡小组则演练着在战壕和废墟间机动设伏。

新四军军长孙启明则更强调在防御中积蓄力量,伺机反突击。他指挥110师师长贺云峰(防御专家)加固工事,同时命令111师师长聂海涛(反坦克专家)将反坦克小组像钉子一样楔入关键节点。112师师长方振武(特战背景)则带着精锐小分队,在模拟敌后进行夜间渗透和破坏演练,目标直指“敌军”指挥所和炮兵阵地。孙启明对军属炮兵团团长薛定国要求:“火力反准备要快!要准!要把鬼子的进攻砸烂在出发阵地!”

士兵们在烈日下挖掘工事,铺设铁丝网,设置真假雷场。高志航的防空团演练着高炮快速展开与集火射击。陈大锤的工兵团则演示着如何快速修复被炸毁的交通壕和反坦克障碍。

集团军直属:

炮兵司令周振邦的“战争之神”们占据着精心选择的隐蔽阵地。龙啸云的重炮师(155mm、203mm)进行着超远距离的效力射演习,炮弹呼啸着飞越数十公里外的目标区,落点由校射航空队的轻型观测机精确引导回报。火流星的火箭炮兵旅则演练着“覆盖-转移-再覆盖”的战术,36辆“管风琴”齐射时,天地为之色变,瞬间将目标区化为火海。

机动部队司令马世荣的机械化骑兵师在广袤地域进行大范围机动侦察演练。霍去疾少将指挥M8灰狗和半履带车群,如同水银泻地,模拟快速穿插敌后,切断交通线,袭扰补给点。M8自行榴弹炮提供伴随火力支援。战马团则在崎岖山林地带展示着不可替代的灵活性。

工兵司令刘毅的装甲工兵师和野战工兵旅是战场魔术师。在湍急的模拟河流上,金城汤少将指挥架桥坦克和舟桥部队,仅用数小时便架起可供重型坦克通行的钢铁浮桥。推土机群轰鸣着,在开阔地快速推出简易野战机场的雏形。筑城旅则在秘密构筑加固的地下指挥所和储备库。

通信司令林修远的通信旅保障着整个庞大集团军的神经畅通。无线电网络密集而有序,野战电话线如同蛛网延伸。电子情报旅的侦听车和测向车在野外游弋,捕捉着任何可疑信号。秦若兰的译电室灯火通明,滴滴答答的电键声和密码机运转声不绝于耳,一道道加密电文在这里生成或破解,成为李锦决策的关键依据。林风眠的政治部,表面进行着热火朝天的文化学习和抗战宣传,实则通过“青禾”的民众动员部,在豫南乡村悄然织起一张可靠的情报与支援网络。高世明的军法处眼线也在活动,试图捕捉任何“异常”,但“冷锋”的政治保卫处如同无声的盾牌,严密监控着这些监视者。

后勤司令张维扬是维系巨兽运转的“大管家”。他的兵站体系高效运转,从隐秘仓库群开出的庞大车队,源源不断地将油料、弹药、食品、药品输送到各个训练场和预设阵地。王明的野战卫生师进行着紧张的战地救护演习,移动手术车里,军医们在模拟炮火震动下进行着精密手术。血浆库和药品储备是他们的底气。

防空司令陈启明的高射炮师构筑起立体的防空网。90mm炮指向高空,博福斯和厄利孔编织着中低空火网。雷达天线缓缓转动,探照灯光柱刺破夜空,与高炮射击指挥仪联动,模拟抗击敌机群空袭。

特战司令王大山的基地则充满神秘色彩。特战队员们进行着严苛的体能、格斗、射击(包括无声武器)、爆破、攀岩、野外生存、敌后伪装、电台操作训练。“影子”上校的敌后破坏团演练着对桥梁、铁路、仓库的精确爆破。“密匙”的侦察引导团则精于远距离渗透、目标定位和为远程火力提供激光指示(实验性设备)。

整编完成,兵强马壮,士气如虹。然而平静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军法处长高世明的办公室内,一份关于后勤系统“异常物资流动”(指向张维扬为林风眠网络提供便利)的密报刚刚拟就,准备发往重庆复兴社总部。他不知道,这份密报的副本,已通过秦若兰的译电室,悄然放在了李锦和林风眠的案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译电室主任秦若兰(“白鸽”)截获并破译了一份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发出的加密电文,内容涉及对豫南地区“大规模军事集结”的忧虑和可能的先发制人侦察计划。这份情报第一时间送达李锦手中。

政治部主任林风眠在“文化教员”身份的掩护下,与112师师长方振武(有特战背景,思想较为开明)进行了一次看似寻常的“文艺创作座谈”,实则传递了关于敌后民众动员和建立隐蔽交通线的重要指示。

李锦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目光越过豫南的山川河流,投向了更广阔的华中战场。穿越者的灵魂让他深知历史的走向,也明白手中这支超越时代装备和理念的雄师所肩负的使命和蕴含的风险。第七军的装甲矛头,新一、三军的铁拳,新二、四军的坚盾,强大的直属力量,以及林风眠、秦若兰、张维扬在隐秘战线的支撑,共同构成了他扭转乾坤的底气。参谋们肃立两旁,等待着他的最终决策。整训即将结束,利剑出鞘的寒光,已隐隐照亮了东方的地平线。一份标注着“飓风”代号的作战计划草案,静静躺在他的案头。

随着最后一个补充兵员营完成入列仪式,最后一个重炮连完成校射,李锦集团军的整编与强化训练,在豫南的夏日骄阳下,正式宣告完成。十五万虎贲,装备精良,编制完善,士气高昂,各级军官经过战火淬炼与提拔,目光中充满求战的渴望。钢铁的洪流、美械的风暴、磐石的坚垒、无形的网络、生命的保障,已融为一体。这不是休止符,而是风暴来临前最凝重的寂静。李锦的目光扫过麾下将星璀璨的军官团,最终定格在地图上那个即将被鲜血与烈焰再次点燃的战略要冲。他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在作战室回荡:

“各部,按‘飓风’计划第一阶段,进入攻击出发阵地!此战,雪枣宜之耻,复我河山!”

命令通过林修远强大的通信网络瞬间传遍全军。引擎轰鸣,铁流涌动,一个被穿越者改变的华中战局,即将拉开惊心动魄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