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杰布山战役(2)(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怒江对岸,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总指挥部内,气氛同样凝重。
李锦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手中紧握着沈德威刚刚发来的战况报告,眉头紧锁,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报告上的数据触目惊心,仅仅一天的进攻,新二军便付出了近四千人的伤亡代价,却未能撼动日军杰布山防线的根本。
这比他预想的情况要严峻得多。
“慕寒(李锦字慕寒),”
参谋长陈瑜轻声开口,打破了指挥部内的沉默,“杰布山地形确实过于险要,山高林密,易守难攻。日军在此经营多年,明碉暗堡,坑道纵横,防御体系极为完善。新二军虽然战力强悍,官兵奋勇,但正面强攻,损失太大,如此下去,恐怕难以持久,部队的锐气也会受挫。”
陈瑜的分析一针见血,点出了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新二军是李锦手中的王牌之一,是反攻缅北的主力,他不能容忍这支部队在这里被无谓消耗。
副参谋长方维岳少将也忧心忡忡地补充道:“是啊,总司令。后勤压力也很大。伤员转运困难,从前线抬下来一个重伤员,往往需要几名士兵付出极大的努力,还要冒着日军炮火的威胁。弹药消耗更是惊人,尤其是炮弹,昨天一天的炮火准备和支援,消耗量已经超过了战前预估的三分之一。如果进攻持续不顺,弹药补给线也面临不小困难,恐怕难以为继。”
李锦缓缓踱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问题?正面强攻的代价,他不是没有预料到,但日军的抵抗意志和工事的坚固程度,还是超出了情报评估。沈德威是员悍将,新二军也是精锐,但在这种天险面前,硬碰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必须改变策略,不能再让士兵们的鲜血白白流淌。
他重新走到地图前,目光如炬,在杰布山周围的区域缓缓扫视。手指划过怒江,划过杰布山正面新二军的阵地,然后向西移动,掠过密密麻麻标注着等高线和日军据点的区域。
他的视线,最终落在了杰布山以西,一个在地图上标注并不起眼的小黑点——大柏阳。
大柏阳,一个位于杰布山后方,连接孟拱河谷和杰布山补给线的小镇。这里地势相对平缓,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往杰布山深处的日军后勤中转站拉班。
情报显示,日军在此地只部署了少量的守备部队,主要是负责维护交通线和警戒。 李锦的手指在“大柏阳”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又顺着简易公路,指向了更深处的“拉班”。他沉吟片刻,脑海中一个大胆的计划逐渐成型。
“日军主力被我们的正面进攻牢牢吸引在杰布山主阵地,”李锦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洞彻全局的锐利,“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精锐,都集中在了我们的炮口和新二军的刺刀前。如此一来,其侧翼,尤其是后方,必然空虚!”
陈瑜和方维岳都是百战老将,立刻明白了李锦的言外之意,精神同时一振。 李锦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猛地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道:“陈参谋长!”
“到!”陈瑜迅速立正。 “立刻电告孙立人!”李锦的语气不容置疑。
陈瑜心中一动,脱口而出:“总司令是想让新一军……”
“没错!”李锦断然道,“命令新一军,即刻放弃对杰布山右翼的佯攻牵制任务!全军隐蔽机动,不惜一切代价,从大柏阳一线秘密穿插,绕到杰布山后方!他们的目标,不是杰布山本身,而是拉班!给我把拉班拿下来!”
“是!”陈瑜心中巨浪滔天,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涌上心头。此计堪称险中求胜的妙手!拉班是什么地方?那是杰布山日军整个防御体系的后勤补给枢纽,也是他们撤退的唯一咽喉要道!一旦拉班被新一军攻占,杰布山上的数万日军将瞬间陷入前后夹击、粮弹两绝的绝境!到那时,杰布山这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钢铁防线,将不攻自破! “
此计甚妙!”陈瑜激动地补充道,“拉班一失,日军后勤断绝,退路被堵,杰布山防线必乱!新二军再从正面发动猛攻,前后夹击,定可一举攻克!”
李锦微微颔首,脸上却并无太多喜色,他知道,这个计划的风险同样巨大。新一军需要穿越数百公里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环境恶劣,补给困难,还要避开日军的耳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
“沈德威的新二军不能停。”李锦继续说道,目光再次投向杰布山方向,“他们要继续在正面施加巨大压力,做出不日即将发动更大规模总攻的姿态,把日军的所有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为新一军的迂回穿插争取宝贵的时间。”
他顿了顿,对陈瑜道:“立刻给沈德威发电,告诉他我的命令:第一,停止大规模集团冲锋,减少无谓牺牲。第二,调整部署,多利用小股精锐部队,夜间渗透,不断对日军阵地进行袭扰、爆破,破坏其工事,消耗其有生力量,让他们疲于奔命,不得安宁。第三,加强炮兵火力,重点封锁日军后方的交通线,尤其是通往杰布山的那些运输通道,掐断他们的‘输血’线路,哪怕是一粒米、一颗子弹,也不能让他们轻易送上去!” “是!”陈瑜迅速记录,这些命令细致入微,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李锦作为统帅的全局观和对细节的掌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直沉默的方维岳少将这时开口问道:“总司令,第七军周胜的装甲师,是否需要调动,配合新一军的行动?他们的机械化突击能力,在平原地区可是一把尖刀!” 李锦却缓缓摇了摇头:“暂时不用。周胜的装甲师,继续在原地隐蔽待命,作为集团军的总预备队。杰布山后方地形复杂,多山地丛林,装甲部队难以展开,强行投入反而会暴露目标,且作用有限。”
他走到地图另一侧,指向孟拱和密支那方向:“留着他们,是为了对付可能从孟拱或者密支那方向来的日军援军。一旦我军拿下杰布山或者拉班,日军绝不会坐视不理,必然会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反扑。周胜的装甲师,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投入战场,粉碎他们的反扑企图,确保我们后方的安全。”
“高瞻远瞩!”方维岳由衷地赞叹道!李锦不仅考虑到了眼前的杰布山,更已经预判到了下一步日军的反应,提前做好了部署。 李锦的目光再次变得锐利起来:“还有,通知集团军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找林修远!告诉他,从现在起,他的电子情报与密码旅,给我全力运转起来!严密监控日军第十八师团司令部及其下属各部队,还有孟拱、密支那方向的所有无线电通讯!我要知道日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日军有大规模调动,尤其是增援杰布山或者试图拦截新一军的迹象,立刻报告!”
“另外,”李锦补充道,“让他们把反炮兵雷达也架设起来,给我死死盯住杰布山上的那些日军炮兵!昨天让他们嚣张了一天,今天开始,龙啸云的炮兵旅要准备好,只要日军的炮一响,就给我立刻定位,把他们的炮位一个个都敲掉!让小鬼子尝尝我们的炮火覆盖!”
“是!保证完成任务!”站在一旁的通信处长立刻立正领命。 一道道命令如同电流般迅速传达下去,通过无线电波和有线电话,飞向新二军的前线指挥部,飞向正在丛林中隐蔽待命的新一军,飞向炮兵阵地,飞向电子侦察站……整个第一集团军,如同一个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围绕着李锦的这一核心战略,高速而有序地运转起来。 新二军前线指挥部内,沈德威正为下一步的进攻方案而苦恼,接到李锦总司令的最新命令后,他先是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紧接着,一股强烈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好!不愧是总司令!好一招奇兵迂回!”沈德威用力一拍大腿,连日来的焦躁和疲惫一扫而空,整个人精神焕发。他完全明白了李锦的意图,正面强攻是假,牵制迷惑是真,真正的杀招,在日军意想不到的后方!
“传我命令!”沈德威对着围拢过来的几位师长和参谋们大声说道,“奉总司令命令,调整战术!” 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从现在起,各师停止大规模集团冲锋!部队后撤三百米,构筑坚固防御阵地,与日军保持接触,但避免无谓伤亡!”
“军座,那我们的进攻……”104师师长徐天鹰有些不解。
“进攻当然要继续!”沈德威微微一笑,“但不是用血肉去填!命令各团,组织精干的小股突击队,以营、连,甚至排为单位,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渗透到日军阵地前沿,不断进行袭扰!用冷枪、冷炮、手榴弹、炸药包,骚扰他们,疲惫他们,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破坏他们的工事!让小鬼子白天吃不好饭,晚上睡不好觉,神经时刻紧绷!”
“同时,”沈德威转向炮兵指挥官,“通知炮兵团,从现在开始,重点打击日军后方的运输线、仓库、炮兵阵地!我要让杰布山上的小鬼子,弹尽粮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各将领茅塞顿开,纷纷点头称是。如此一来,既能保持对日军的压力,完成总司令交代的“佯攻”任务,又能减少自身伤亡,还能有效消耗敌人,简直是一举多得! 命令下达后,新二军的前线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大规模的冲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冷枪和零星的爆炸声。日军白天在阵地里提心吊胆,生怕中国军队的狙击手“点名”;夜晚更是不得安宁,小股突击队神出鬼没,时而扔几颗手榴弹,时而摸掉一个哨兵,时而炸毁一段铁丝网或一个火力点的观察孔。日军被这种无休止的“游击战”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战斗力和士气急剧下降,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他们身后悄然逼近。
与此同时,在数百公里外,缅北茫茫的原始丛林深处,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正率领着他的虎狼之师,如同几条沉默的黑色巨龙,在密不透风的雨林中悄无声息地疾进。
孙立人身着作战服,手持一根砍刀,亲自走在队伍中间,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前方,或低声询问向导和尖兵。他治军极严,部队训练有素,官兵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接受新战术、新装备的能力极强,是驻印军中公认的精锐之师。 接到李锦总司令的命令时,孙立人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这次迂回穿插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原始丛林环境恶劣,瘴气弥漫,毒虫肆虐,蚂蟥遍地,脚下是泥泞湿滑的烂泥和缠绕的藤蔓,头顶是遮天蔽日的树冠,能见度极差,前进极为困难。而且,他们必须绝对隐蔽,避开所有日军的巡逻队和观察哨,一旦暴露,不仅任务失败,整个部队都可能陷入日军的重围。
“传我命令!”孙立人压低声音,对身边的参谋说道,“各师加强尖兵搜索,扩大警戒范围!所有部队,严格控制灯火和声响!行进间,不准喧哗,不准吸烟!掉队人员,由后卫收容,不得发出任何求救信号!食物和水,实行配给制,节省使用!告诉弟兄们,我们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我们多走一步,前线的新二军弟兄们就少流一滴血!我们的目标是拉班,拿下拉班,就是胜利!”
“是!” 命令层层传达下去。新38师师长李鸿、新30师师长唐守治、50师师长潘裕昆各自率领部队,如同训练有素的猎豹,在密林中穿梭。士兵们用砍刀劈砍藤蔓,用工兵铲开辟道路,背着沉重的武器装备和有限的给养,默默地前进着。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军装,脸上沾满了泥污,但每个人的眼神都坚定而锐利,士气高昂,求战欲望强烈。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扭转战局的使命。 孙立人亲自殿后,不断检查着部队的隐蔽情况和行进秩序,他那双锐利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丛林,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他的注意。他知道,这次迂回穿插,成败在此一举,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甚至全军覆没。
为了确保计划的万无一失,李锦并没有忘记其他方向的配合。他命令集团军直属的部分骑兵部队和侦察部队,在孟拱河谷边缘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的侦察和袭扰行动,故意释放出一些假情报,制造出驻印军主力即将放弃杰布山,转而全线向孟拱、密支那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假象。 这一举措果然奏效,日军情报部门被这些真假难辨的动向所迷惑,孟拱和密支那方向的日军部队被迫保持高度戒备,不敢轻易抽调兵力增援杰布山,使得孙立人的新一军在丛林中的穿插行动更加安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杰布山周围悄然酝酿。日军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此刻还在为杰布山正面击退了中国军队的猛攻而沾沾自喜,丝毫没有意识到,一把来自背后的利刃,已经悄然出鞘,正高速逼近他的咽喉。李锦布下的天罗地网,正在缓缓收紧。怒江依旧咆哮,杰布山依旧沉默,但空气中,除了硝烟的味道,似乎还多了一丝山雨欲来的压抑。
缅北的原始丛林,是地球上最为险恶的地域之一。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浓密的藤蔓如同毒蛇般缠绕交错,脚下是厚厚的腐殖层和隐藏的泥潭,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腐叶的臭味以及不知名昆虫的嗡鸣。毒蚊、蚂蟥、旱蚂蟥是这里的“常客”,稍不留神就会被叮咬,奇痒无比,甚至可能染上疾病。
新一军的官兵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着一场近乎极限的强行军。他们身着丛林迷彩作战服,头戴钢盔,背着沉重的武器弹药和少量干粮,如同一条条黑色的游鱼,悄无声息地在密林中穿梭。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泥浆和汗水,军装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又被体温烘干,如此反复,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已经是第三天了。
三天三夜,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息。士兵们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脚步也开始变得踉跄。许多人的脚上磨起了一个又一个血泡,有的血泡已经破裂,露出了鲜红的嫩肉,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但队伍中,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知道军长就在他们身边,知道前方就是胜利的曙光。
孙立人军长,这位西点军校毕业的儒将,此刻早已没有了平日里的儒雅。他穿着和士兵们一样的作战服,脸上同样沾满了泥污,手里拄着一根在丛林中砍削的坚硬木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队伍中间。他没有骑马,也没有坐担架,而是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共甘共苦。士兵们吃压缩饼干,他也吃压缩饼干;士兵们喝浑浊的溪水,他也跟着喝,只是让警卫员提前用净水片处理过。晚上宿营,他就在士兵们中间找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和衣而卧,身上只盖一件防雨布。 有一次,一名年轻的士兵因为体力透支,中暑晕倒在地。
孙立人立刻停下来,亲自用随身携带的水壶给士兵喂水,并命令卫生员进行救治。在士兵稍微恢复后,他又吩咐身边的警卫员和几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轮流搀扶着他走。
这件事,让全军上下深受感动。军长尚且如此,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叫苦叫累?
“弟兄们,加把劲!快到了!” “坚持住!想想后方的同胞,想想家乡的爹娘!” 各级军官不停地在队伍中穿梭,鼓励着士气,帮助那些体力不支的士兵扛枪、背背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孙立人的以身作则,像一团火焰,点燃了每个士兵心中的斗志。疲惫到了极点,他们就咬咬牙,用刺刀在树干上刻下一道印记,然后继续前进。
脚上的血泡磨破了,就用布条紧紧缠住,鲜血渗透了布条,他们也浑然不觉。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前进!前进!再前进!一定要按时赶到目的地,完成总司令和军长赋予的光荣使命! 丛林行军,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的阻碍,还要时刻提防日军的巡逻队和侦察兵。 第二天下午,前卫部队新38师113团尖兵连在穿过一片开阔的林间空地时,与一股十余人的日军侦察队不期而遇。双方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
“敌袭!”尖兵连连长低声怒吼,反应极快,一个翻滚躲到了一棵大树后。
“砰砰砰!”
“哒哒哒!”
短暂的交火瞬间爆发。日军侦察兵显然也训练有素,迅速寻找掩护,试图抢占先机。 但新一军的士兵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也极为丰富。尖兵连士兵们依托有利地形,M1加兰德步枪精准射击,BAR自动步枪则提供了有效的火力压制。一名士兵甚至迅速架设起M1919A6轻机枪,对着日军藏身的方向就是一个短点射。
日军侦察兵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火力打得抬不起头。他们显然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如此精锐的中国军队,而且火力如此强大。仅仅三分钟不到,这股日军侦察兵就被干净利落地全部消灭,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尖兵连迅速打扫战场,处理痕迹,没有停留片刻,继续向前搜索前进。整个过程迅速、高效、隐秘,没有发出过大的声响,更没有暴露大部队的行踪。
这样的小插曲,在三天的强行军中还发生过两次,但都被前卫部队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解决。孙立人对此极为满意,他要求部队在保持隐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强戒备和火力,确保行军路线的绝对安全!
第四天凌晨,当第一缕微弱的天光艰难地穿透层层叠叠的树叶,洒落在疲惫不堪的士兵们身上时,前方负责侦察的尖兵传回了激动人心的消息:“报告军长!前方发现拉班镇轮廓!”
队伍中,许多士兵听到这个消息,原本疲惫的脸上瞬间爆发出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激动!他们做到了!三天三夜,连续强行军近三百公里,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孙立人精神一振,加快脚步走到队伍前列,举起高倍望远镜向前望去。 透过稀疏的林隙,可以看到前方几公里外,一个不大的小镇坐落在一片相对平缓的河谷地带。一条简易公路穿镇而过,向西北通往孟拱方向,向东南则蜿蜒着伸向杰布山深处。小镇周围,隐约可见一些低矮的房屋和用沙袋构筑的简易工事,几个制高点上似乎还有了望哨。
拉班! 就是这里!日军盘踞在杰布山的“钱袋子”和“粮库”,也是他们通往后方的“咽喉要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