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进攻新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新二军另一部在南渡河上游选择水流较缓处,在炮兵和烟雾弹掩护下,成功强渡南渡河,迅速向新维城南穿插,试图切断日军沿公路南逃的退路。
就在正面激战正酣之时,新三军军长周卫国派出的精干特战分队,如同匕首般插入日军后方。
在夜幕的掩护下,一支分队犹如幽灵般悄然潜行至新维城南的日军物资囤积点。他们动作轻盈,脚步无声,仿佛与黑夜融为一体。
到达目的地后,队员们迅速展开行动。他们熟练地将炸药放置在燃料库和弹药堆周围,然后小心翼翼地设置好引爆装置。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冲天的大火瞬间腾空而起,熊熊烈焰照亮了整个夜空。
紧接着,连绵不绝的爆炸声如同惊雷一般在耳边炸响,震耳欲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如狂风般席卷而过,将周围的建筑物和设施纷纷摧毁。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日军猝不及防,他们惊慌失措,军心大乱。火势迅速蔓延,无法控制,日军的物资储备在瞬间化为灰烬。
与此同时,另一支分队也在执行着一项关键任务。他们摸到了日军一个联队指挥部附近,这里戒备森严,但队员们却毫不畏惧。
他们利用加装消音器的武器和弩箭,悄无声息地将哨兵一一清除。这些哨兵甚至来不及发出警报,就已经命丧黄泉。
随后,队员们迅速架起迫击炮,对指挥部进行了一轮急促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虽然未能完全摧毁指挥部,但却成功地切断了其通信线路,导致指挥部与外界的联系中断。
日军指挥官们陷入了一片混乱,他们无法及时下达命令,也无法与其他部队取得联系。整个指挥系统瞬间瘫痪。
除了这两支主要的分队,在新维地区的山林和公路沿线,还活跃着数支规模更小、行踪更诡秘的游击小组。他们像一根根无形的钢针,深深地刺入日军的神经末梢,让占领者寝食难安。其中,由老兵“老刀”率领的七人小组,其行动尤为致命。
老刀小组的目标是新维至腊戌之间的日军主要电话线。这条线路沿着一条崎岖的公路铺设,每隔几公里就有一个简易的哨卡。
队员山猴,曾是一名电话兵,他像猿猴一样悄无声息地爬上电线杆,用特制的绝缘剪熟练地剪断了三股电线。但这仅仅是开始。老刀的计划是“打草惊蛇”,更要“请君入瓮”。他们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断线处附近的山坡灌木丛中设下了伏击圈。
果然,一小时后,一辆挎斗摩托车载着三名日军通讯兵前来检修。车灯在漆黑的山路上像一只疲惫的萤火虫。当日军士兵下车,用手电筒照向断线处时,老刀一声低沉的口令:“打!”
一阵精准的点射,两名日军应声倒地。第三名日军惊慌失措地试图爬回摩托车,却被从侧面迂回过来的队员蛮牛用刺刀结果了性命。战斗在几分钟内结束。小组迅速收缴了武器和文件,并在摩托车的油箱下设置了一颗诡雷。当后续的日军巡逻队赶到时,他们不仅要面对通讯中断的困境,还会在拖动摩托车时被炸得人仰马翻。这次行动,不仅切断了电话线,更让日军的维修部队从此胆战心惊,通讯效率一落千丈。
根据当地村民的情报,老刀小组获悉一支小型运输队将于次日清晨从新维出发,为前线据点运送弹药和粮食。伏击地点选在了一处名为“鹰嘴崖”的险要路段,那里道路狭窄,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深涧。
小组连夜行动,在路面巧妙埋设了地雷,并用藤蔓和尘土做了伪装。拂晓时分,队员们隐藏在崖顶的岩石后面,屏息以待。
晨雾中,传来了卡车的轰鸣声。打头的一辆是满载士兵的护卫卡车,后面跟着两辆物资车。当护卫车的车轮压上地雷的瞬间,轰隆一声巨响,卡车被炸得歪向一侧,彻底瘫痪在路中央,车上的日军死伤惨重。
“开火!”老刀一声令下,步枪和唯一一挺轻机枪向陷入混乱的日军倾泻子弹。幸存的日军跳下卡车,以车轮为掩体顽抗。但老刀小组占据了绝对的地利。队员“秀才”是神枪手,他专打试图操作掷弹筒的日军,接连撂倒两个。
战斗持续了约二十分钟。眼见无法突破火力网,残余的日军向山林中溃逃。老刀小组没有追击,他们的目标是物资。队员们迅速冲下公路,用准备好的汽油点燃了无法带走的卡车和物资,冲天的火光和爆炸声宣告了日军这次补给行动的彻底失败。他们只来得及抢出几箱子弹和罐头,便迅速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这次伏击,让前线日军的弹药储备更加捉襟见肘。
在频繁的武装袭击间隙,老刀小组的另一项武器开始发挥作用——心理战。他们将从日军尸体上搜获的信笺、香烟盒,甚至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命令文件,交给当地支持他们的村民,再由村民之口,“无意中”散播到日军占领区。
最成功的一次,是他们伪造了一封“日本国内来信”。队员中有人略通日文,他们模仿士兵家书的语气,编造了一封充满思乡之情和对战争悲观情绪的信,信中还“透露”国内物资匮乏、高层腐败的“消息”。这封信被“遗落”在一个日军常去的集市。
很快,“日本老家快撑不住了”、“当官的都在贪污我们的补给”之类的流言在日军士兵中悄悄流传。本就因孤悬海外、屡遭袭击而士气低落的日军,内部猜忌和厌战情绪日益滋长。有时,游击队一次小规模的冷枪袭击,就能引发据点内日军一整夜的恐慌性射击,浪费大量弹药的同时,也进一步摧残着他们的神经。
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割喉”、“断血”和“攻心”,老刀这样的小分队,虽然人数极少,却在新维地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死亡之网。他们让日军所谓的“占领区”永无宁日,为中国远征军主力后来的大反攻,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有利条件。
周卫国精心策划的这些特种作战行动,将其效能发挥到了极致。这些行动不仅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它们极大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进攻,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外围阵地逐一被攻克,退路受到威胁,加之敌后不断的袭扰,新维城内日军的抵抗意志开始动摇。李锦抓住战机,下令发起总攻!
新一军从东面和北面,新二军从西面和南面,同时向新维城区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刚刚抵达前线的新三军主力也投入战斗,生力军的加入使得攻势更加锐不可当。
坦克引导着步兵冲入街道,用火炮和机枪摧毁街垒和火力点。步兵们逐屋清剿,用手榴弹、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消灭残敌。日军虽然仍进行巷战,但已失去统一指挥,只能各自为战,败局已定。
经过激烈的城内战斗,中国军队最终完全占领了新维。日军守备部队大部被歼,部分溃散入山林,仅有少量沿小路南逃。
新维的攻克,是中国驻印军继芒友会师后的又一重要胜利。此役,不仅歼灭了大批日军有生力量,缴获了大量物资,更重要的是,彻底打开了通往腊戍的门户,巩固了缅北反攻的胜利成果。
李锦在捷报中嘉奖了参战各部,尤其肯定了新三军在特种作战方面的独特贡献。站在新维的城头,南望腊戍,他知道,这场横扫缅北的钢铁风暴,还将继续向南席卷,直至将日寇彻底驱逐。新维的硝烟散去,留下的是一座战略要地的易手,和一支胜利之师迈向新征途的坚定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