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进攻畹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遮放的硝烟尚未完全沉降,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的兵锋,已如蓄势待发的强弓,直指滇缅公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也是通往缅甸的国门——畹町。光复畹町,不仅意味着滇西失地的全部收复,更将彻底打通被封锁已久的滇缅公路,战略与象征意义无比重大。
集团军前进指挥部内,气氛严肃而迫切。沙盘上,畹町周围的山川地势被精细标注。与芒市、遮放不同,畹町地处边境,周围群山耸峙,其本身坐落于一个狭小的盆地中,地势更为险要。日军深知畹町失守的后果,在此集结了第二师团、第五十六师团残部所能拼凑的所有兵力,由第二师团师团长冈崎清三郎统一指挥,依托畹町河(小畹町河)北岸的黑山门、回龙山、大黑山等一系列高地,构筑了密集、坚固且纵深极大的防御体系,企图凭借这最后的天险,做拼死一搏。
“畹町,国门所在!此战,不仅为军事之胜利,更为国家荣誉与尊严之战!”
李锦的声音在指挥部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倭寇据险死守,意在拖延。我军必须发扬连续作战之精神,以泰山压顶之势,速战速决,一举叩开国门!”
基于畹町的地形和敌情,李锦与参谋长陈瑜等人制定了周密的进攻计划:
“副总司令孙立人,指挥新一军(新38师、新30师,50师仍留守后方),并配属集团军直属炮兵主力之一部,为右翼攻击集团。尔部之任务,沿滇缅公路以东山地,全力攻击并夺取畹町东北屏障——回龙山、大黑山等要点,自东向西,侧击畹町市区,并切断畹町通往缅甸九谷的道路。”
“副总司令楚南河,指挥第七军(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根据地形以坦克连、营为单位配属步兵作战),为中央攻击集团。尔部沿滇缅公路正面,强攻畹町河北岸之核心阵地——黑山门!此为日军防御之锁钥,务必不惜代价,坚决突破!打开缺口后,立即向畹町市区及畹町桥突进!”
“副总司令沈德威,指挥新二军(104师、105师)及新三军,为左翼攻击集团。尔部负责扫清畹町以西、龙川江以南至国境线所有残敌,攻击大黑山以南之日军侧翼阵地,保障主力侧翼安全,并对畹町形成西面包围之势。”
“集团军直属部队:炮兵司令周振邦,统一协调所有重炮、火箭炮,优先保障中央及右翼攻击;工兵司令刘毅,集中舟桥器材与工兵,确保畹町河上架桥成功;特种作战司令王大山,所有侦察小队前出,务必摸清日军各高地火力配系;后勤部门,确保弹药,尤其是重炮炮弹,万无一失!”
命令下达,第一集团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向着国门畹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黑山门,这座畹町河北岸的制高点,犹如一头匍匐的黑色巨兽,以其狰狞的地势死死扼守着通往畹町镇的滇缅公路。日军在此经营日久,将整座山头变成了一个巨大而恶毒的堡垒。纵横交错的坑道连接着无数个钢筋混凝土暗堡,层层叠叠的屋脊形铁丝网和混合雷场遍布山坡,构成了整个畹町防御体系中最坚硬、最残酷的核心。所有人都明白,攻克黑山门,是打开畹町大门的唯一钥匙。
副总司令楚南河将主攻任务交给了第七军中最擅攻坚的第1机械化步兵师王强部,并配属了第1装甲师周胜部的多个坦克连和自行火炮营。
攻击在黎明时分打响。首先登场的是集团军直属炮兵群进行的、开战以来最为猛烈和持久的炮火准备。重炮师的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和M115型203毫米重型榴弹炮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将成吨的钢铁倾泻在黑山门日军阵地上。炮弹如同冰雹般落下,巨大的火球接连腾起,整个山头被硝烟和尘土完全笼罩。紧接着,火箭炮兵旅的T34“卡秋莎” 进行了数次齐射,密集的火箭弹拖着尾焰,如同死神的梳子,将黑山门的主峰反复“梳理”,瞬间化为一片火海。炮击持续了数小时,大地在颤抖,仿佛山峰都要被削平。
然而,当炮击停止,烟尘稍稍散去,王强的步兵在M4“谢尔曼”坦克的掩护下发起冲锋时,日军的抵抗才真正显露出其顽固与狡猾。
无数个看似已被摧毁的工事“复活”了!从炸塌了半边的暗堡射孔、从反斜面的隐蔽洞口、甚至从看似无害的岩石缝隙中,九二式重机枪、九六式轻机枪、三八式步枪和掷弹筒的火力,如同毒蛇的信子,从四面八方射来,构成了几乎没有死角的交叉火力网。
冲锋的步兵暴露在开阔的山坡上,成片地被扫倒,鲜血瞬间染红了焦土。“谢尔曼”坦克试图提供直瞄火力支援,但日军利用地形和残存工事,用一式47毫米速射炮进行精准狙杀,更有疯狂的日军“肉弹”身上捆满炸药,从侧翼的交通壕滚落下来,与坦克同归于尽。推进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工兵!爆破组!给老子炸开一条路!”
前线的团长趴在弹坑里,对着步话机声嘶力竭地呼喊,声音淹没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
战斗瞬间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工兵突击队身背TNT炸药包和爆破筒,在步兵用BAR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的掩护下,匍匐前进,冲向日军的铁丝网和雷场。不断有人被子弹击中,但活着的人依旧奋力向前,用爆破筒炸开铁丝网,用身体滚过雷场,用生命为后续部队开辟狭窄的通道。火焰喷射器手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也承受着最大的风险。他们需要逼近到几十米内,对准喷吐火舌的碉堡射孔和坑道口,扣动扳机。M2火焰喷射器喷出的凝固汽油火龙钻入日军工事,里面立刻传出凄厉的惨嚎和弹药殉爆的闷响。但喷火兵巨大的燃料罐也使他们成为显眼的靶子,许多喷火兵在喷射后立刻被日军的狙击手打倒。步兵们紧随其后,与从坑道中冲出的日军在战壕、弹坑间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和白刃战。M1加兰德步枪清脆的射击声、日军三八式步枪孤立的脆响、手榴弹在咫尺之遥爆炸的巨响、刺刀碰撞的铿锵声、双方士兵野兽般的怒吼与垂死的呻吟……这一切声音交织在一起,黑山门在几天内变成了一个吞噬生命的血肉磨坊。
战斗惨烈地持续了三天三夜。双方围绕每一个山头、每一段战壕反复争夺。阵地白天被第七军占领,夜晚又可能被日军敢死队夺回。山坡上铺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雨水混合着血水流入山谷。
第七军将士们依靠着顽强的意志和绝对优势的火力,一寸一寸地向山顶推进。师长王强甚至将自己的师部警卫营都投入了战斗。在战斗最胶着的时刻,配属的“谢尔曼”坦克和M7“牧师”自行火炮,不顾地形陡峭和自身极度危险,尽可能前出到极限位置,用车载火炮进行直瞄射击,如同移动的攻城锤,一点一点地将日军最坚固的火力点逐个敲掉。
在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后,第七军这把沉重的铁锤,终于砸碎了黑山门这块最硬的骨头。残存的日军无法再组织有效抵抗,向畹町镇内溃退。
当一面布满弹孔、浸染鲜血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被一名伤痕累累的士兵用尽最后的力气,插上黑山门那仍在冒烟的主峰时,标志着中央通道,被中国军队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尽的鲜血,硬生生地打开了! 畹町,这座国门前的最后堡垒,终于暴露在远征军的兵锋之下。
就在中央兵团第七军与日军在黑山门杀得血肉横飞的同时,右翼副总司令孙立人指挥的新一军,也在畹町以东的回龙山、大黑山一线,与凭借天险死守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回龙山,山势陡峭,丛林密布,崖壁耸立。日军充分利用了这里的天险,将工事构筑在天然的岩洞之中和近乎垂直的悬崖之上,炮火难以直接命中,正面强攻无异于自杀。
新一军再次展现了其山地战和渗透战的精髓。他们放弃了代价巨大的正面强攻,师长李鸿指挥新38师,以连、排为作战单元,在集团军“山魈”特战小队的精确引导下,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进行了多路、小规模的迂回穿插。
一部分兵力在回龙山正面进行积极的活动和火力侦察,吸引日军注意力,造成主力将从正面强攻的假象。真正的杀招则隐藏在侧翼。官兵们轻装简从,只携带M1卡宾枪、汤姆逊冲锋枪、手榴弹、爆破筒和必要的绳索、岩钉。他们像猿猴一样,在漆黑的山林中攀爬,在布满荆棘的沟谷中穿行。许多时候,他们需要用砍刀开辟道路,或者沿着湿滑的岩石缝隙艰难挪动。
尽管如此,战斗依然惨烈。日军在一些关键的山脊线和洞口布置了机枪,仰攻的部队暴露在火力下,伤亡不断。往往为了争夺一个控制着路径的山洞或一段能够俯瞰日军阵地的山脊,双方就要反复冲杀数次,尸体滚落山涧,鲜血染红岩石。
孙立人亲临前线督战,他观察着战况,对李鸿和唐守治下令:“不要用士兵的性命去填日军的机枪眼!要以巧破力!组织精干突击队,找他们的软肋,打他们的七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