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幽灵”出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豫西鄂北的战局,如同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国驻印军的突然加入,并迅速稳定了桐木岭、盐池庙和自忠县等关键战线,使得日军的迅猛攻势第一次遇到了坚不可摧的阻力。起初,日军前线指挥官将其归咎于第五战区部队的顽强,或是得到了某些精锐分队的加强。然而,随着交战次数的增多,以及对方那迥异于国内其他部队的猛烈、精准且富有弹性的火力与战术,尤其是那神出鬼没、给后勤线造成巨大麻烦的袭扰活动,一股不安的情绪开始在日军高层弥漫。
“八嘎!这绝不是支那第五战区的部队!他们的火力配置、战术动作、甚至士兵的装备……这风格,像是在哪里遇到过……”
日军前线第39师团长澄田赉四郎在接到后勤部队频频遇袭、损失惨重的报告后,陷入了沉思。很快,来自情报部门的零星信息和战场俘虏的只言片语,逐渐拼凑出一个令他们震惊的事实:他们的老对手,那个让他们吃尽苦头、攻克松山、腾冲、龙陵的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竟然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华中战场!
“是李锦!是那支‘幽灵部队’!”消息确认,日军指挥部一片哗然。李锦和他的部队,在日军内部早已被视为心腹大患,其强大的火力和先进的战术理念,给许多参与过滇西作战的日军军官留下了心理阴影。
意识到对手是谁之后,日军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他们判断,驻印军虽强,但长途奔袭,立足未稳,且兵力相对于广阔的华中战场而言仍然有限。必须趁其主力尚未完全展开、对战场环境尚未完全熟悉之际,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其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打掉这支王牌军的锐气,否则后患无穷!
攻击的焦点,被选在了桐木岭、盐池庙一线。这里是驻印军第二集团军韩晓征部与第五战区59军的结合部,地势相对平缓,适合日军发挥其炮兵和兵力优势。更重要的是,若能从此处突破,便可直接威胁老河口侧翼,动摇整个第五战区的防御核心。
日军指挥官咬牙切齿地下达命令:“集中第39师团主力,配属战车中队、独立野炮联队,以及所有能调动的航空兵,向桐木岭、盐池庙支那军阵地,发起决死强攻!务必一举击溃当面之敌,活捉李锦!”
刹那间,战场的重心发生了致命的偏移。原本相对平静的桐木岭至盐池庙一线,骤然被前所未见的毁灭风暴所笼罩。
日军的炮火准备,其强度和密度都远超以往。从九二式步兵炮、四一式山炮,到威力更大的九五式野炮乃至150毫米重型榴弹炮,所有能够调集的身管火炮,都将炮口对准了这片狭长的山地。炮弹如同冰雹般,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密不透风地砸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
整个山岭在连续不断的爆炸中剧烈颤抖,仿佛发生了地震。刚刚修筑好的土木工事在直接命中下被炸得粉碎,铁丝网被气浪掀上天空,交通壕被坍塌的泥土填平。阵地上空被浓密的黑灰色硝烟完全遮蔽,阳光无法穿透,白昼如同黑夜。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浓烈的尘土味。
炮火尚未完全停歇,日军的攻击波次就已经开始。十余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和更多的九五式轻坦克,引擎轰鸣着,引导着密密麻麻的日军步兵,开始向山坡涌动。日军此次投入的兵力前所未有,以大队为基础,甚至出现了联队级别的攻击序列,发起了毫无间歇的波浪式连续冲锋。士兵头上缠着“旭日”布条,军官挥舞着军刀,发出“板载”的狂嚎,形成一股疯狂的冲击人潮。
天空中,日军的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频频掠过。轰炸机将一颗颗炸弹投向中国军队的纵深指挥所、炮兵阵地和预备队集结区域;零式战机则俯冲而下,用机载机枪和机炮疯狂扫射暴露的地面人员和高射机枪位,极力压制任何可能的反击力量。
驻守于此的韩晓征部及第59军部队,在这突如其来的立体打击下,陷入了开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官兵们依托残存的工事和弹坑,拼死抵抗。
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的射手,不顾日军狙击手和轰炸的威胁,向冲锋的日军倾泻子弹,将冲在前面的日军成片扫倒。步枪手们用手中的中正式步枪进行精准射击,专挑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迫击炮位上的士兵,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以最快的速度装填、发射,将炮弹砸向日军后续梯队。
他们确实给予了日军大量的杀伤,阵地前日军的尸体层层叠叠。然而,在日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近乎无限的火力补充面前,中国军队的抵抗显得愈发艰难。
重机枪阵地往往在开火后不久,就招致日军坦克的直瞄炮击或飞机的俯冲轰炸,射手连同武器一起被炸毁。炮弹的弹片和冲击波在狭窄的战壕里造成惨重伤亡,担架队根本来不及运送所有伤员。多处外围支撑点,如桐木岭左侧的3号高地、盐池庙前方的警戒阵地,在经受了数轮冲击、守军几乎全部伤亡后,最终被日军淹没。整个防线被压迫、扭曲,出现了多个危险的突破口。日军坦克正试图从这些缺口涌入,分割包围仍在抵抗的守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面对这崩溃在即的危局,韩晓征心急如焚,连续向老河口司令部发出急电:
“限即到。司令长官李:敌集重兵猛攻我桐木岭、盐池庙阵地,炮火空前猛烈,并有战车、飞机助战。我部伤亡殆尽,多处阵地失守,防线已呈动摇。形势万分危急,恳请火速增援!职韩晓征叩。”
电波载着前线的绝望与请求,飞向后方。桐木岭-盐池庙防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老河口司令部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电报员不断接收着来自桐木岭前线的告急电文,参谋人员在地图上紧张地标注着敌我态势的变化。
“总司令,日军此次攻势之猛,远超此前!韩副总司令报告,日军投入兵力至少一个半联队,配有重炮和坦克,我前沿阵地多处被突破,部队伤亡惨重,急需增援!”陈瑜参谋长语气急促。
李锦站在沙盘前,眉头紧锁。他深知桐木岭一旦失守的严重后果。然而,他手头的预备队——第一集团军主力及第二集团军另一部,大多尚在开进途中或正在其他方向巩固阵地,仓促之间难以立即抽调足够的兵力驰援桐木岭。从其他战线调兵,不仅时间上来不及,更可能造成其他方向的空虚,被日军所乘。
“命令韩晓征,收缩兵力,集中固守几个核心高地,节节抵抗,迟滞日军推进速度!告诉他,没有命令,绝不能放弃核心阵地!”
“命令所有能动用的炮兵,包括集团军直属重炮,全力向桐木岭日军进攻队形和后方集结地域进行拦阻射击!最大限度杀伤其有生力量!”
“请求第五战区友邻部队,尽一切可能提供火力支援,牵制日军侧翼!”
一道道命令发出,但李锦清楚,这些措施只能暂时延缓,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危局。日军的指挥系统依然高效,进攻组织严密,不打断其指挥链条,桐木岭的压力无法真正缓解。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沙盘上,那片代表日军纵深的区域。
“看来,常规手段已难解此困局。”李锦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唯有行险招,攻其必救了!给王大山发电……”
就在桐木岭炮火连天、杀声震地之时,在日军战线后方约二十公里处,一个名为“张官桥”的小村落却显得相对“平静”。这里并非交通枢纽,也非物资囤积地,但村落外围戒备森严,天线林立,不时有摩托车和军官模样的日军进出。这里,正是日军此次负责主攻桐木岭方向的第39师团前线指挥所所在地。师团长澄田赉四郎中将,正坐镇于此,亲自督战。
他对自己精心策划的这次猛攻充满信心,认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即便对手是李锦的部队,也难逃被击溃的命运。他不断接到前方进展(尽管缓慢且代价巨大)的报告,催促着部队一波接一波地投入攻击。
然而,他并不知道,几条无形的“毒蛇”,已经悄无声息地潜行到了他的眼皮底下。
王大山在接到李锦的密令后,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启动了他手中那柄最隐秘、最锋利的“尖刀”——由特战旅最精锐成员组成的 “幽灵”斩首小队。
这支小队仅有十二人,却是真正的兵王集合。他们不仅精通各种武器的使用,更擅长渗透、侦察、狙击、爆破、格斗,其中数人还能流利使用日语甚至部分中国方言。他们的装备堪称当代单兵技术的极致:
主武器为加装了定制消音器的M1卡宾枪和汤姆森冲锋枪,确保在近距离内无声解决战斗。携带了一具拆解状态的M1“巴祖卡”火箭筒和数发火箭弹,用于对付坚固目标。 每人配备了足够的C4塑性炸药、雷管和多种用途的诡雷。最珍贵的是他们携带的AN/PAS-1型主动红外夜视仪和高倍率微光观测镜,这让他们在夜间拥有了“单向透明”的优势。
他们利用前期侦察摸清的、一条避开大路和村庄的隐秘路线,在总攻发起后的第二个黄昏悄然出发。小队成员脸上涂着混合了木炭和泥土的特制伪装油彩,身着与当地植被色彩相近的作战服。
他们严格遵循夜间行动准则,白天隐藏在密林、岩缝或废弃的矿坑中休息、警戒和补充能量,只在夜色完全降临后才开始移动。
凭借高超的潜行技巧和对日军巡逻规律的掌握,他们像影子一样绕开了所有主要哨卡和固定巡逻路线。遇到无法绕过的日军游动哨或小股部队,他们宁愿花费数小时潜伏等待,也绝不轻易交火。
在通过一片开阔的稻田区时,他们匍匐前进,身体紧贴田埂,利用沟渠和作物阴影移动,动作缓慢而稳定,避免发出任何声响,耗时近三个小时才安全通过。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成功抵达了张官桥村外围一片可以俯瞰整个村落的竹林。队员们迅速分散,建立警戒圈,核心侦察组则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几棵最茂密的竹子,利用枝叶完美隐藏了身形。
天色微明时,他们开始了细致的观察。
高倍望远镜和微光观测镜的镜头,缓缓扫过村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很快排除了那些只有士兵进出的普通民房,将注意力集中在村落中央。那里有一个由青砖围墙环绕的、明显是原乡绅宅院的大院落。院内天线林立,不仅有常见的鞭状天线,还有用于远程通讯的倒V形天线和菱形天线。这与周边区域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观察到,有穿着不同于普通士兵(可能是参谋或通讯兵)的人员频繁进出主屋,甚至看到了佩戴佐官刀的军官身影。清晨时分,还有摩托车传令兵疾驰而入,递交文件。院落周围的防御布置得外松内紧。明处有双岗哨兵,围墙四角有经过伪装的机枪位。更隐蔽的是,他们通过夜视仪发现了在院落外围黑暗中潜伏的暗哨,以及以固定间隔规律巡逻的三人巡逻队。队长陈默(代号“幽魂”)通过手势和极低频率的喉震通讯器与队员交流,最终确认:“目标确认,‘鹰巢’就在院内主屋。防御严密,强攻等于自杀。”
他们此刻像最耐心的猎人,紧盯着猎物,记录着哨兵换岗的时间、巡逻队的路线和间隔、以及所有火力点的位置,等待着发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或者,执行备用方案——用远程火力将这个指挥节点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陈默迅速制定了行动计划:“一组,负责清除外围警戒哨,使用冷兵器和解脱器,务必无声。”
“二组,携带巴祖卡和炸药,在制高点建立火力点,一旦行动暴露,立即强攻指挥所主体建筑,制造最大混乱。”
“三组,狙击小组,寻找最佳狙击位置,优先狙杀天线附近通讯人员和出入军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