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后撤(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当日军一波步兵在数辆九五式轻坦的掩护下,利用炮火制造的烟雾和弹坑,突入桐木岭左侧104师一个步兵连的阵地,形势岌岌可危时,一直在后方隐蔽待机的第七军装甲步兵营出动了。
数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装备75mm主炮)引擎咆哮,从预设的反斜面阵地冲出,履带卷起泥土。它们利用地形起伏快速机动,在行进间短暂停顿,炮口喷出火焰——“轰!轰!”几声巨响,冲在最前面的两辆九五式轻坦瞬间被点燃,薄弱的装甲根本无法抵挡75mm炮弹的打击。跟在坦克后面的M3半履带装甲车迅速接近战场,车载的.30机枪和.50机枪猛烈开火,压制日军伴随步兵。车舱内的装甲步兵们跃出车辆,在坦克的掩护下,以汤姆森冲锋枪和M1加兰德的火力,向突入的日军发起了迅猛的反冲击。他们战术动作娴熟,三人一组,交替掩护,用手榴弹和刺刀清理着残存的日军士兵。这支生力军的突然加入,火力强度和冲击力都远超寻常步兵,很快将突入的日军打了回去,恢复了丢失的阵地。营长甚至通过无线电,呼叫了营属迫击炮排对日军后续跟进的梯队进行了一轮急促射,进一步遏制了日军的攻势。
然而,日军的进攻浪潮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永无止境。尽管驻印军各部拼死抵抗,给予了日军重大杀伤,阵地前躺满了土黄色的尸体和燃烧的坦克残骸,但日军凭借其绝对的兵力优势和不计代价的猛攻,依然在缓慢而坚定地挤压着中国军队的防线。而更致命的是,两翼装备落后的友军阵地,已经开始呈现出崩溃的迹象,巨大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
但是,日军投入的兵力和火力实在太过庞大。更严峻的问题是,在驻印军防线两翼,那些装备远为落后、且已在之前战斗中损耗严重的第五战区友军部队,在日军如此凶猛的攻击下,开始支撑不住。他们缺乏足够的反坦克武器、缺乏持续的火力支援、缺乏有效的通讯联络,尽管官兵们浴血奋战,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但血肉之躯终究难以抵挡钢铁洪流。
数个重要的外围支撑点,在经历惨烈争夺后,相继失守。日军利用这些突破口,迅猛向纵深穿插,企图迂回包抄驻印军的侧后。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向老河口司令部,形势急转直下。
“报告!我左翼防线被突破,日军一个联队正向桐木岭侧后迂回!”
“报告!右翼59军指挥部遭敌炮火覆盖,通讯中断,其前沿阵地已呈混乱!”
“韩副总司令急电,我桐木岭主阵地正面压力巨大,侧翼已暴露,请求指示!”
参谋长陈瑜汇总着噩耗,脸色凝重至极:“总司令,日军攻势太猛,友军侧翼已崩溃。我桐木岭、自忠县突出部,已有被日军合围的危险!必须立即决策!”
李锦站在地图前,看着代表日军的蓝色箭头如同毒蛇般从两翼延伸过来,几乎要将他前沿的几个主力军包围。他紧握着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放弃浴血奋战夺占和坚守的阵地,是每一位指挥官最痛苦的决定。但此刻,理智告诉他,再不撤退,整个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精锐,都可能葬送在这个即将形成的包围圈里。
“命令!”李锦的声音沙哑而沉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韩晓征部、孙立人部,自即日晚间起,逐次脱离接触,交替掩护,向欧家庙、武家堰和八都河一线预设防线后撤!第七军前出之装甲步兵营,负责断后掩护!”
“后撤顺序:伤员、后勤单位先行,炮兵部队次之,步兵主力最后!”
“后撤路线,各军按预定方案执行,务必保持秩序,严防敌追击和空中袭击!”
“将此决定,立即通报第五战区长官部及相邻友军!”
撤退,尤其是从激战正酣的前线撤退,是战争中最复杂、最危险的行动之一,极易演变成一场溃败。然而,对于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中国驻印军而言,撤退同样是一门艺术。
在林修远中将和刚刚晋升少将的“密匙”指挥下,电子情报旅开足了马力。他们一方面加强对日军无线电通讯的侦听,提前预警日军可能的追击路线和规模;另一方面,实施强烈的电子干扰,扰乱日军各部之间、空地之间的通信联络,迟滞其指挥和协同,为我军后撤创造宝贵的时间窗口。
陈启明指挥的防空部队,展现了极高的机动性和专业性。他们并非一撤了之,而是精心设计了层层阻击的防空预案。高射炮群在主力后撤路线的关键节点预先设伏,当日军飞机企图追击、扫射后撤队伍时,往往会遭到突然而猛烈的地面火力打击,损失数架后,日军的空中追击变得谨慎了许多。这支“移动保护伞”极大地保障了后撤部队的空中安全。
后撤路上,工兵司令刘毅中将的部队,扮演了悲壮而关键的角色。他们不仅要修复被日军炮火破坏的道路,保障车辆和重装备通行,更要在关键时刻,执行最残酷的任务——炸桥、破路、布设雷场。在一条条河流的渡口,工兵们等待着最后一名后卫部队通过后,便毅然引爆预先埋设的炸药,将桥梁炸毁,阻隔日军的机械化追击。在一些关键隘口,他们铺设下大量的地雷和障碍物,有效地迟滞了日军先头部队的推进速度。许多工兵分队,为了给主力争取更多时间,在完成任务后,自身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负责断后的第七军那个加强装甲步兵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了临时阻击阵地,面对蜂拥而至的日军追兵,打出了无数次小规模但极其惨烈的反击。坦克和步兵协同,以精准的火力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将日军的先头部队击退,牢牢地扼守着后撤的咽喉要道,直到接到上级明确的撤退命令,他们才在夜色和炮火的掩护下,最后一批撤离。他们的牺牲和奋战,确保了主力后撤的秩序和安全。
当朝阳再次升起时,驻印军主力部队已经大部分安全转移到欧家庙、武家堰和八都河一线这道防线依托更加有利的地形,工事更为完备,后勤补给也相对顺畅。虽然放弃了前沿阵地,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部队的骨干力量得以保存,作战序列基本完整。
李锦站在新指挥部的地图前,看着代表己方部队的红色标识在新的防线上稳定下来,心中稍定。这是一次被迫的、痛苦的后撤,但绝非溃败。这是一次在逆境中,依靠严明纪律、有效组织和各部密切协同完成的战略转移。
“统计各部损失,收容掉队人员,加固新防线工事。”李锦对陈瑜吩咐道,他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告诉兄弟们,我们后退一步,是为了接下来能更有力地打回去!小鬼子占去的,我们要他们加倍偿还!”
华中战场,进入了更加残酷的相持与反击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