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见孙权(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在黄盖与鲁肃的引领下,诸葛亮与陆瑁穿过回廊,来到了后堂。与前厅那剑拔弩张、充满文人酸腐气息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安静了许多,却弥漫着一种更加内敛、也更加沉重的威压。

只见后堂门口,赫然站立着一人。此人身长七尺有余,肩宽背阔,面容方正,一双碧绿色的眼眸深邃如潭,在堂内柔和的光线下,闪烁着洞察人心的锐利光芒。颌下,一部浓密的紫色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更添了几分威严与异相。他虽未着王袍,仅一身锦绣常服,但那股生而为王、久居上位的气度,却如同一座无形的山岳,让人不自觉地心生敬畏。此人,正是江东之主,孙权孙仲谋。

“孔明先生、小将军,这位便是我江东之主,吴侯。”黄盖上前一步,声音洪亮地介绍道。

诸葛亮与陆瑁同时停下脚步,对着孙权深深一揖,齐声道:“拜见吴侯。”

孙权见状,脸上立刻绽放出热情的笑容,快步上前,亲手扶起诸葛亮,那双碧眼中充满了欣赏与好奇:“久闻卧龙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先生风姿神采,果然名不虚传,更胜传闻!”

他的声音醇厚而富有磁性,热情之中,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诸葛亮顺势起身,神态谦逊,微笑道:“吴侯谬赞了。江东地灵人杰,才俊如云,亮不过一介山野布衣,何敢当此盛誉。”

二人寒暄过后,孙权的目光便转向了诸'亮身后的陆瑁。这道目光,比看诸葛亮时少了几分对名士的探究,却多了几分对“自家子弟”的审视与兴味。

“这位,想必就是于万军之中救出皇叔之子,威震当阳的陆子璋将军了?”

陆瑁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再次拱手行礼,沉声道:“末将陆瑁,见过孙将军。”

他特意用了“孙将军”而非“吴侯”,既是表明自己此刻的身份是刘备帐下将领,而非江东子民,也将双方置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军事同盟者的位置上。

“陆将军不必多礼。”孙权和蔼地摆了摆手,那语气,仿佛是一位亲切的长辈在与自家晚辈说话,“听子敬言,将军乃我江东吴郡陆氏之后,血脉同源。既是家乡子弟,如今为何却效力于外州的刘玄德帐下?”

陆瑁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孙权对他的第一次试探。他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上那双碧绿的眼眸,朗声答道:“回孙将军,末将虽生为江东人,然汉室倾颓,国贼当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末将仰慕刘皇叔心怀汉室、仁德布于四海之大义,故而投奔,愿凭手中长枪,为匡扶汉室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没有谈及个人恩怨或是对江东的情感,而是直接将自己的选择提升到了“忠于汉室”和“仰慕仁德”的政治高度,滴水不漏。

孙权听了,碧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随即微微一笑,继续不动声色地“招揽”道:“刘玄德心怀仁德,天下共知。然我江东,亦非无主之地。我孙氏三代,经营江东,保境安民,深得百姓拥戴。陆将军既是人中龙凤,何不留在家乡,为故土效力?我孙权,必不吝高官厚禄,与将军共创大业!”

这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既有对陆瑁的肯定,又抛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橄??。

诸葛亮见状,知道不能再任由孙权将话题引向“挖角”,他轻摇羽扇,不着痕迹地上前一步,恰到好处地打断道:“吴侯爱才之心,亮深感佩服。然今日我等前来,乃是为商议孙刘联合、共抗国贼之大事。曹操百万大军已兵临城下,战机稍纵即逝,还望孙将军明察。”

他的话语温和,却坚定地将话题拉回了正轨。

孙权闻言,深深地看了诸葛亮一眼,随即哈哈一笑,不再纠缠于陆瑁之事。他引着二人入座,神色也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先生所言极是。”他沉声道,“曹操此人,平生最恨、最忌惮之人,无非是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与我孙权。如今,这些昔日的天下豪杰,或死或降,皆已覆灭。放眼天下,能与他曹操掰一掰手腕的,便只剩下刘豫州与我了。”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股身为一方霸主的傲气与决绝:“我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坐镇江东,岂能将这六郡八十一州的大好河山,拱手让与他人,受制于人?我意已决,联合抗曹,势在必行!除了刘豫州,天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人,能与我共同对抗曹操!”

话锋一转,他那双锐利的碧眼直视着诸葛亮,抛出了最核心的问题:“只是……刘豫州刚刚经历长坂大败,兵马折损大半,元气大伤。他,还能承担起如此抗曹重任吗?这,是我江东上下,最为顾虑的一点。”

这才是真正的谈判。孙权先是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堵死了投降的路,随即又将皮球踢给了诸葛亮,要他证明刘备一方的价值。

诸葛亮闻言,脸上非但没有丝毫为难,反而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从容不迫地答道:“吴侯此虑,乃是人之常情。然亮以为,此虑大可不必。我主刘豫州虽新遭败绩,但其核心力量并未伤筋动骨。关云长将军仍统领水陆精兵万人,扼守汉津,兵锋锐利;刘琦公子麾下的江夏将士,亦不下万人,且同仇敌忾。此两万精锐,便是我军反攻的基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接着分析道:“反观曹军,虽号称百万,实则已是强弩之末!其军为追击我主,昼夜兼程,急行三百余里,兵法有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此乃其一弊也。其二,曹军多为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今于大江之上,如履薄冰,一遇风浪,便呕吐不止,战力大减。其三,荆州百姓、将士归附曹操,实乃为其威势所迫,并非心服,人心不稳,一有变故,必生内乱。此三者,皆是曹军必败之因!”

他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孙权,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如今,孙将军坐拥长江天险,虎踞江东,士卒精锐;刘使君心怀仁德,虎将如云,占据上游。若将军能与我主同心协力,互为唇齿,以逸待劳,以水克陆,则击溃曹军,易如反掌!”

他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届时,曹操兵败,必然退回北方,再无力南下。而荆州与江东,便归属我两家所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与曹贼划江而治,共图天下!成败兴亡之关键,全在将军今日一念之间!还望将军早作明断!”

孙权听罢,只觉得胸中一股豪气勃然而生,他猛地一拍大腿,霍然起身,放声大笑道:“先生一席话,真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好!我意已决!即刻召集众将,商议发兵破曹事宜!”

会后,孙权对诸葛亮与陆瑁的态度愈发亲切。当晚,鲁肃于府中大设宴席,盛情款待二人,席间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孙刘联盟的大势,至此已定。

酒过三巡,宴席上的气氛正当热烈。鲁肃放下酒杯,目光转向身旁沉静如山的陆瑁,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缓缓道:“陆将军,分别多年,江东有一位故人,对将军可是日思夜想。今日,肃特意将他请了来,想给将军一个惊喜。”

陆瑁闻言,心中一动,正待询问,却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