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陆瑁提出游击战术(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伸出一根手指,声音变得清晰而富有节奏。

“其战术精髓,在于十六字真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十六个字一出口,仿佛一道惊雷在帐内炸响!

关羽那微蹙的眉头瞬间舒展,丹凤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神采。张飞依旧懵懂,但“敌疲我打”四个字他听懂了,觉得颇有道理。赵云则目光灼灼,已然在脑海中飞速推演。

徐庶敲击的手指猛地一停,眼中满是震惊。他作为一个正统的兵法大家,瞬间就从这十六个字里,嗅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气息!

陆瑁没有停顿,继续深入阐述:

“简而言之,便是彻底摒弃与敌军正面决战、攻城略地的传统战法。我们的核心在于五点:”

“其一,择地利。乌林周边,水网密布,芦苇丛生,山林交错,正是我们藏匿身形、设下埋伏的天然战场。曹军大军团无法展开,我军小部队却能如鱼得水。”

“其二,兵力部署,要飘忽不定,聚散随心。我们可以化整为零,以百人为一队,分散袭扰;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化零为整,集结兵力,对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致命一击。”

“其三,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看似我们只有一千人,但面对敌人一支百人的运粮队时,我们便是十倍于敌!我们不打硬仗,不打没把握的仗,要打,就打则必痛,一击得手,绝不恋战!”

“其四,把握战机。敌人士气高昂、防备森严时,我们便销声匿迹;待到他们长途跋涉,疲惫松懈,或夜深人静,防备最松懈之时,便是我们迅猛出击的良机!”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战罢即走,绝不纠缠!一击得手后,不管战果大小,立刻脱离战场,利用熟悉的地形,消失得无影无踪,让敌人的援军扑个空,让他们疲于奔命,草木皆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众人那由疑惑、到震惊、再到沉思的脸庞,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此战法,不求一城一地之得失,亦不求斩将夺旗之虚名。我们唯一的目标,便是最大限度地杀伤、疲惫、扰乱敌人!让他们时刻处于紧张与惊惧之中,让他们的粮草运输成本剧增,让他们的士气日渐低落!让他们空有数十万大军,却连饭都吃不安稳!如此,方能为周都督在正面战场的决战,创造出最大的胜机!”

当陆瑁清晰流畅地,将这套闻所未闻、却又似乎蕴含着无穷智慧的全新战术理念,完整地阐述完毕后,整个中军大帐,陷入了长久的、震撼的寂静。

静得只能听到帐外呼啸的江风和帐内粗重的呼吸声。

张飞的嘴巴半张着,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所有精妙,但他听懂了核心——就是不停地骚扰,打了就跑,让敌人不得安生。他忽然觉得,这打法,简直比正面冲杀还要憋气,还要阴险,他喜欢!

关羽那双丹凤眼,此刻正一眨不眨地盯着陆瑁,那眼神中,第一次没有了身为兄长的俯视,而是带上了一种纯粹的、对将才的欣赏与认可。他从这套战法中,看到了无穷的变化与可能,看到了以弱胜强的真正艺术。

赵云的眼神则无比明亮,他想得更为实际。他已经在思考,如果由他来执行,该如何训练士卒,如何制定暗号,如何在聚散之间做到令行禁止。这套战法,对将领的控制力和士兵的执行力,要求极高!

刘备的内心,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只是跟在赵云身边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震撼。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在逆境中求存、在绝境中反击的强大思想!这不正是他自己半生奋斗的写照吗?

而徐庶,他缓缓地站起身,走到陆瑁面前,仔仔细-细地打量着他,仿佛是第一天认识他。片刻之后,他对着陆瑁,郑重其事地长长一揖,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子璋之才,胜庶十倍!此‘游击’之术,暗合兵法之诡道,却又自成一派,足以……足以另着一部兵书!主公,有子璋在,乌林之事,可成!”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集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只见诸葛亮手中那柄从不离身的羽扇,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摇动。他看着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眼含星辰的青年,那双深邃如海的眸子里,第一次,露出了堪称“惊艳”的神色。

他看到的,是一个同类。一个同样不拘泥于成法,敢于打破常规,用智慧撬动乾坤的同类。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陆瑁身边,亲手扶起了还躬着身的徐庶。然后,他转过身,面对着所有人,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无比灿烂的笑容。

“昔日,高祖以韩信为帅,方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拿下三秦。今日,我军亦有子璋!”

他伸出手,重重地拍在陆瑁的肩膀上,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主公!亮以为,此‘游击’之重任,非子璋,不能担此大任!”

刘备面向众人,朗声宣布:“此事,便全权交予子璋!从此刻起,营中兵员,任你挑选!粮草军械,优先供应!全军上下,但凡子璋所需,任何人不得有半分推诿!”

这番话,赋予了陆瑁极大的权力,也代表了刘备毫无保留的信任。

陆瑁心中一热,他能感受到主公那份沉甸甸的托付。他再次躬身,深深一揖,声音铿锵有力:“瑁,定不负主公、军师与元直先生厚望!”

他直起身,目光转向一旁渊渟岳峙的赵云,眼神诚挚而坚定:“主公,军师,此战虽以奇谋为本,但执行之时,却需一员勇武沉稳、冲阵无双的绝世猛将为锋矢,方能将‘游击’之术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瑁,希望能请子龙将军担任副将,与瑁一同指挥此役。”

他顿了顿,补充道:“子龙将军于万军从中来去自如,其勇武与冷静,世所罕见,尤擅小股部队的突袭与冲阵。我之谋,如弓;子龙将军之勇,便是那最锐利的箭。弓箭相合,方能射穿曹军的咽喉!请主公、军师应允!”

此言一出,赵云那古井无波的脸上,也泛起一丝动容。他抬起头,目光与陆瑁在空中相遇。那是一道无声的交流,包含了长坂坡并肩作战的生死默契,包含了对彼此能力的绝对信任,更包含了为匡扶汉室共同赴死的决心。

不等刘备开口,赵云已上前一步,对着刘备与诸葛亮抱拳道:“主公,军师!云,愿为子璋之副将,听凭调遣!子璋之谋,云心悦诚服。我二人联手,必叫那曹贼寝食难安!”

他甘为副将,并非自降身份,而是一位真正的大将,为了胜利,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与担当。

“好!好啊!”张飞见状,一拍大腿,兴奋地嚷道,“子璋的鬼点子,配上子龙的一身是胆,你们俩加一块,简直就是曹贼的催命符!去吧去吧!多烧他娘的几座粮仓,给俺老张出出气!”

关羽那微阖的丹凤眼,此刻也完全睁开,他抚着长髯,缓缓点头,吐出了八个字,作为对此事最高的认可:“智勇双全,可当此任。”

刘备看向诸葛亮,眼中带着询问。

诸葛亮含笑点头,手中羽扇轻摇,走上前来,神情变得无比郑重。他没有直接下令,而是看着陆瑁和赵云,缓缓说道:

“周瑜将此任交予我们,是阳谋,是试探,更是陷阱。他巴不得我们倾尽主力,去与曹军在乌林拼个两败俱伤。但他算错了一点……”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傲然,“他算错了,我军之中,有子璋你这般不循常规的将才。”

他目光转向二人,语气变得深沉而有力:

“今日,我便给你们一道,前所未有的将令。”

“此战,我不给你们具体的行军路线,乌林周遭的千里山河,便是你们的战场!”

“此战,我不给你们具体的开始时间,曹军运粮队的每一次松懈,便是你们吹响进攻号角的时刻!”

“此战,我不给你们具体的结束时间,赤壁大战的烽火熄灭之前,你们的任务,永不停止!”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无穷的期许与杀气:“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在赤壁会战期间,要让‘乌林’这两个字,成为曹操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要让你们这一千人,成为曹军八十三万大军挥之不去的噩梦!我要你们像幽灵一样,游荡在曹军的粮道上,让他们听见风声,便以为是你们的战鼓;看见芦苇晃动,便以为是你们的刀枪!我不求你们斩将夺旗,只求你们,不让一粒粮食,能舒舒服服地运到曹军的嘴里!最后,我希望你们活着回来,你们归来时,我与主公、元直,还有诸位将军为你们庆祝。”

陆瑁与赵云心潮澎湃,二人对视一眼,齐齐上前,单膝跪地,甲胄碰撞之声清脆而决绝。他们对着刘备与诸葛亮,用尽全身力气,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誓言:

“诺!!”

一声“诺”,重于泰山,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

随即,陆瑁、赵云不再迟疑,起身之后,便在营中挑选精兵。他们所选的,皆是经历过长坂坡血战、百里挑一的老兵。这些人,既有面对强敌的悍不畏死,又有在绝境中求生的机敏。短短一个时辰,一支千人的精锐之师,便已集结完毕。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这支小小的部队,没有举行任何隆重的出征仪式。他们默默地检查着兵器,分发着干粮,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狼一般的沉静与凶狠。

陆瑁与赵云并辔而立,看着眼前这支沉默却充满力量的队伍。

“子龙,此去,生死难料。”陆瑁轻声道。

赵云擦拭着手中的龙胆亮银枪,枪尖在夕阳下闪烁着寒光,他头也不抬地回答:“与子璋并肩,虽千万人,吾往矣。”

话音落,陆瑁高举右手,猛地向前一挥。

没有震天的战鼓,没有高亢的号角。

一千名将士,如同一千道沉默的影子,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苍茫的暮色之中,向着江北乌林的方向,开始了他们注定要名留青史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