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邓芝舌战孙权,汉吴重修旧好(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邓芝的声音越发铿锵有力:"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表面上看似获得了暂时的安宁,实则已埋下了亡国的祸根。魏必望大王朝觐,要求您亲自前往洛阳觐见,名为君臣相见,实为控制您的人身自由;求太子以为内侍,要挟您送太子入朝为质,名为培养感情,实为掌握人质。"
他的目光如炬,直视孙权:"如其不从,则兴兵来攻,以您违背君臣之礼为由,发动战争;汉亦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大王如何抵挡!"
邓芝的分析,字字珠玑,句句见血,将孙权与曹魏结盟的后果,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看到孙权的脸色变了,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动了这位东吴之主的心弦。
最后,邓芝以一种决绝的姿态,站起身来,慷慨激昂地说:"若大王以愚言为不然,愚将就死于大王之前,以绝说客之名也。"
言讫,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
这一举动,震惊了满堂文武!
孙权见状大惊,连忙从龙椅上跃起,急命止之,高声喝道:"使者留步!孤绝无加害之意!"
左右侍卫见状,迅速上前拦住了邓芝。孙权亲自走下台阶,拉住邓芝的手臂,满脸歉意道:"先生何必如此?孤只是一时气愤,并无真要加害之意。先生远道而来,乃国之重臣,岂能轻生?"
孙权转身,向群臣宣布:"撤去油鼎!摆设宴席!"随后,他请邓芝入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
后殿内,香茗飘香,美酒佳肴摆满了案几。孙权亲自为邓芝斟酒,态度恭敬,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傲慢与怒气。
孙权道:"先生之言,正合孤意。孤早有与汉主修好之心,只是碍于面子,一直未能启齿。孤今欲与汉主联和,先生肯为我介绍乎!"
邓芝并未立即答应,而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孙权一眼,淡淡地说:"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一会儿要杀我,一会儿又要我做说客,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孙权道:"孤意已决,先生勿疑。"说着,他取出一方玉印,郑重地交给邓芝:"此乃孤之私印,请先生带回,交予汉主与诸葛丞相,以表孤之诚意。"
他又取出一封亲笔信,交给邓芝:"此信中,孤已表明愿与汉重修旧好,共抗曹魏之意。请先生转交。"
邓芝接过玉印与书信,仔细查看后,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大王既有此诚意,芝必将如实禀报我主。"
孙权又道:"先生此行,舌战群儒,令孤佩服至极。孤欲设宴款待先生,以表敬意,不知先生可愿留下一叙?"
邓芝摇头道:"国事紧急,不敢久留。芝须即刻启程,将大王之意,尽快传回蜀中。"
孙权理解地点点头:"既如此,孤不便强留。"他亲自送邓芝出宫,并派精兵护送,以确保邓芝安全返回蜀国。
邓芝带着孙权的玉印与书信,日夜兼程,终于回到了成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葛亮早已在相府等候多时。见邓芝平安归来,他欣喜若狂,连忙上前迎接:"伯苗,辛苦了!"
邓芝将孙权的玉印与书信呈上,详细汇报了在东吴的经历。诸葛亮听罢,不禁拊掌大笑:"不愧是伯苗!此行不仅完成了使命,还为我大汉赢得了尊严!"
次日,诸葛亮引邓芝入宫,觐见刘禅。
刘禅见邓芝平安归来,又带回了孙权愿意结盟的好消息,喜不自胜:"爱卿此行,功劳巨大!朕当重赏!"
邓芝谦虚地说:"臣不过是依照丞相之计行事,何功之有?"
刘禅笑道:"卿虽依计而行,但能在虎口脱险,舌战群儒,使东吴回心转意,实乃卿之功也!"说着,他命人取来一方金印,亲自授予邓芝:"朕封卿为'忠义侯',加官进爵,以彰卿之功绩!"
邓芝接过金印,感激涕零:"臣,不过是尽忠职守,何德何能,敢受如此厚赏?"
诸葛亮在一旁笑道:"伯苗此行,不仅解除了东线之忧,更为我大汉赢得了一个强大的盟友。此功不小,当受此赏!"
就这样,在邓芝的巧舌如簧之下,东吴撤回了进攻蜀汉的军队,并与蜀汉重新结盟。而诸葛亮的四路退兵之计也全部奏效,五路大军尽数退去,蜀汉转危为安。
后主刘禅在朝堂上,向文武百官宣布了这一喜讯:"多亏丞相运筹帷幄,邓卿舍命奔走,我大汉才能转危为安!诸位爱卿,当同心协力,共辅社稷!"
群臣齐声应和:"臣等愿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先帝托孤之重,自己肩负国运。如今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前路依然漫长而艰难。他暗自下定决心: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后主,复兴汉室,匡扶社稷!
诸葛亮在相府设宴款待,席间,邓芝好奇地问道:"丞相,当初您是如何料定孙权会被我说服的?"
诸葛亮微微一笑:"孙权虽与曹魏结盟,但心中必有顾虑。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是一时被曹丕的甜言蜜语所惑。我料定,只要有人点明其中利害,他必会回心转意。"
邓芝又问:"那其他四路大军,丞相又是如何应对的?"
诸葛亮拿起羽扇,缓缓道来:"轲比能的羌兵,我已命张飞、马岱、庞德旧部联络各族,断其粮道,扰其后方,使其不得不退;孟获的蛮兵,我已令子龙摆下疑兵,做出我军主力南下之势,孟获多疑,必不敢深入;曹休一路,有魏延抵出兵东川也已无忧;至于魏主曹丕那路,子璋亲自前去,放眼当今天下,谁是子璋对手,若不是因为我国国力和魏国有差距,当初子璋也不会放弃攻打长安的机会。"
邓芝听罢,不禁感叹:"丞相真乃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诸葛亮摇头笑道:"非是神算,只是熟读兵法,了解敌情罢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只是比他们多想了几步而已。"
邓芝举杯,向诸葛亮敬酒:"丞相之才,天下无双!在下敬丞相一杯!"
诸葛亮也举杯相应:"伯苗此行,舍生忘死,功不可没!孤敬伯苗一杯!"
两人相视而笑,共饮此杯。
这一年,建兴元年秋,蜀汉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成功化解了五路大军的威胁,国势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