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蒲罗内降、朝堂议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最新章节。

旋即,李元吉笑着问道:“药师公,你有什么事要说?”

李靖也没有想到李元吉竟然会用这么平静的态度对他,他之前都已经想到了李元吉可能对他的冷嘲热讽。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李元吉竟然能够这么平静,平静的就像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他可是从隋朝一直到了如今的李唐,吃了不知道多少苦,蹉跎了不知道多少岁月,对于人心的把握,说一声当世第二,恐怕没有几个人敢说第一。

以他往日对于李元吉的了解,对方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哪怕当了皇帝也未必。

但现在的李元吉着实出乎了他的预料。

不过,李靖终究是李靖,尽管李元吉的情况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他仍旧在一瞬间冷静了下来,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一脸平静的说道:

“陛下之前下令三法司审核死刑之权。”

“之前更是下令将诸多本该死刑的囚犯释放,允其各自归家与家人共叙天伦,以全孝道。”

“如今期限已满,日前所假释之囚犯,已经尽数回归刑部牢房,无一缺漏,待明日一过,所有人等当在西市市场,明正典刑,开刀问斩!”

听到这话,李元吉却是想起来了,他之前确实下过这样的令,确实让一部分的囚犯归家,给他们人生最后的时间。

甚至。

当初因为这一件事,不少朝臣还反对过,说是这些囚犯释放之后,必定会潜逃云云。

可如今看来,大唐人的道德底线还是颇高的,尤其是这些普通人的道德离线颇高。

他之前认定这些人不会逃掉的底气,全在于系统无时无刻的全方位监视,以及各个乡村,乃至于道路上随时巡逻的士卒。

而现在?

这帮人竟然全数回归,没有一个人潜逃,确实是出乎了李元吉的意料。

这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纪,这一百多个人里面,恐怕都已经跑了一百个了。

下一秒,李元吉收敛了脑海里面发散的思维,沉声问道:“所有人等是否明确无误,尽皆都是死罪?”

他不了解古代,仅有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历史书,可就是那有限的历史知识也知道。

古代就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

这些人里面未必就全部都是十恶不赦的死罪,说不定就有人是冤枉的。

冤枉。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因此,他才会将死刑核准之权,彻底的收归到了朝堂,收归到了三法司,尽可能的减少冤假错案。

这也是维护民间社会稳定的根基之一。

但是。

李元吉却也清楚的记得,他之前与朝堂,与天下万民的约定。

“朕之前与民相约,杀人者,死。这就是一条铁律。你身为刑部尚书,朕也深知你的为人,今日刻意提起这事,可是要为了某人翻案?”

李元吉对于李靖不了解,但是却也清楚李靖的为人,这人并不是年纪大了就开始眼睛里面揉沙子的人。

从始至终。

李靖就是一个纯粹的人。

若非其纯粹,也不会在隋朝一代蹉跎半生,始终得不到重用。

李靖有才。

这是自隋朝就开始公认的事实,但是他自始至终就没有获得过重用。

真正让李靖彻底显露自身大才的机会,却是在李渊力排众议指派李靖平定萧酰之乱开始。

从那一次开始,李靖方才开始了自己开挂一样的人生。

灭国就像儿戏。

兵贵神速。

这四个字被李靖玩到了极限,玩到了任何人都不能企及,甚至匪夷所思的高度。

哪怕是后世。

同等条件下,也没有几个人能够比李靖玩的更花,玩的更绝。

李靖之所以名声不显,就是因为战绩太过于夸张,灭国如同儿戏,看上去平平淡淡,没有丝毫的起伏和波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史官的墨迹都还没干,李靖就已经结束了战役。

这就让史官无法大书特书。

这也就造就了李靖的名声不显赫,至少无法和后世互联网上那些吹上了天的人比较,显得此人能耐不够。

但是。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一句话,说的就恰好是李靖这一类人。

李元吉从后世而来,排除原身对于李靖的片面认识,自然知道李靖的能耐,加上这两个月的了解,对于李靖的认识自然是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全面,都要立体。

“你李药师可从来不说无用之话,说吧,哪一件案子,或者哪几件案子,你这个刑部尚书觉得不妥?”

李元吉直接了当的说道。

若是换了别人,他绝对不会这么客气,早就不耐烦的直接决断了。

但是对于李靖,这个历史留名,更是被神话的人物,他多了一丝宽容。

李靖心头当即闪过一抹感动,他也知道以李元吉此刻的声望,他当堂反驳李元吉的决定,究竟是多么的大不讳,在周围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惊世骇俗,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决定去做的事情,就不会轻易的妥协。

当即,李靖收敛了心头起伏的情绪,也不再磨蹭直接说道:

“陛下,臣会同三司,共同审理了所有死刑案件,绝大多数皆无异议,首犯皆可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几慰藉亡人。但唯独有一件,臣觉得不妥。”

“哦?”李元吉眉头一挑:“仔细说来。”

李靖当即就说道:“陕州男丁王二牛杀人一事,乃失手所为,当地县衙证据确凿,苦主一家亦有证明,双方系河间嬉戏玩闹,失手致人殒命,不应当与其他死刑之人同类处理。”

他的话音刚落,朝臣里面就有数人齐齐的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亦附议。”

“臣亦是。”

“臣也附议。”

这些人出自大理寺,御史台,亦或者刑部,所有人的脸上都显露出了一副坦荡模样,没有丁点儿的愧疚。

其余的朝臣则是齐齐的沉默了下来。

太极殿瞬间就为之一静。

李元吉的眼睛顿时就眯了起来。

这是正常的冤案纠错?

亦或者是朝臣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