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师父来啦(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捉鬼不捉爱哭鬼》最新章节。

病房里的嗡鸣还没消散,窗玻璃突然发出 “咔嗒” 轻响,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敲了两下。

苑烨猛地转头,只见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只青灰色的鸽子,正歪着头用黑豆似的眼睛瞅着屋里。更诡异的是,那鸽子爪子上竟挂着个巴掌大的竹编小篮子,篮子里塞着块叠得整齐的靛蓝色布料。

“哪来的鸽子?” 苑烨皱眉起身,这可是军区总院的特护病房,二十四小时有人值守,鸟雀根本不可能飞进来。

话音刚落,那鸽子扑棱棱振翅而起,撞在玻璃上却没掉下去,反倒像穿过一层水幕似的凭空消失了。而窗台上的竹篮自动飘了起来,慢悠悠落在花筝的床头柜上。

花筝睁开眼,看着那竹篮里的布料,原本平静的眼底突然掀起波澜,嘴角甚至抽搐了一下:“她怎么来了……”

“谁?” 苑烨刚问出口,病房门就被人用指节轻轻叩了叩,三声轻响,节奏轻快得不像探病,倒像来赴约的。

苑烨下意识地挺直脊背,眼神瞬间锐利如鹰 —— 门外的人避开了所有红外线感应,连走廊里的监控都没捕捉到身影。他身后的警卫员已经悄然握住了腰间的配枪。

“进来吧,别装神弄鬼了。” 花筝的声音带着无奈,还有点不易察觉的紧张。

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逆光中走进来个年轻女人。她穿着一身真丝靛蓝色的中式衣裙,踩着双绣着银线云纹的布鞋,手里还摇着柄竹骨白绢扇。乌黑的长发松松挽在脑后,用根雕花木簪固定,几缕碎发垂在脸颊边,眼角那颗朱砂痣随着她的笑靥轻轻晃动。

她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身上却有种奇异的违和感 —— 既带着江南水乡的温润,又透着股久居上位的慵懒,像是刚从哪个园林里喝完茶,踩着月光就逛到了军区总院。

“哎呀,我们家小风筝这是渡劫失败,飞升一半卡天上了?” 女人的声音清脆如银铃,目光扫过花筝鬓角的白发时,扇子 “啪” 地合上,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啧啧,刚刚出山,就敢动用‘牵星术’,还敢用心头血祭刀,你是嫌自己命太长,想提前去陪那些老骨头?”

病房里的异样当然引起了部队的注意,大校领着两个年轻人走进来刚刚好听见叶昭的话。

“牵星术?视频里的那百万流光果然是牵星术!”其中一个年轻人略显激动的喊道。

女人终于舍得把目光从花筝身上移开,先看向那个仿佛见到偶像的年轻人“你从岭南来的?小晏的徒弟?”

年轻人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晚辈晏十七,医蛊传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的上忙的。”

另一个年轻人立马跟上,生怕听到自己师父沦为”小“字辈。“晚辈温砚,师承祖父温序,乃江南’书符派’。”

叶昭点点头,“资质尚可。”

目光又落在大校肩上的两杠四星上,眼睛亮了亮:“嚯,还是位将官。看来我们家小风筝这次捅的篓子不小,惊动了正经人物。” 她笑眯眯地冲大校拱手,“在下叶昭,花筝的师父。”

大校的瞳孔微微收缩。叶昭这个名字,在极少数的绝密档案里出现过。档案里只有只言片语,说她是当代玄学界的异类,能力深不可测,常年踪迹难寻。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叶女士。” 大校伸出手,保持着军人的沉稳,“感谢您培养出花筝这样的后辈。”

叶昭却没接他的手,反而用扇子敲了敲他的胳膊:“别来这套虚的。我徒弟为你们家那些陈年旧账耗损了本源,这笔账怎么算?” 她凑近两步,眼角的朱砂痣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我可告诉你,她这头发白了就别想变黑了,将来嫁不出去,你们军区得负责给她养老。”

刚刚插话的年轻人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这位叶师傅的风格,跟想象中仙风道骨的玄师实在差太远了,倒像是市井里讨价还价的老板娘。

花筝在病床上咳了两声:“师父!”

“咋了?我说错了?” 叶昭转头瞪她,“当初教你‘牵星术’的时候怎么说的?非到万不得已不能用,你倒好,对着鸭绿江就敢开阵,真当自己是当年的观星台钦天监了?” 她越说越气,伸手就想去敲花筝的脑袋,看到缠满纱布的左手又硬生生停住,最后改成捏了捏她的脸颊,“疼不疼?知道疼就好,让你逞能。”

那语气里的心疼藏都藏不住,花筝的耳朵悄悄红了,别过脸去不看她。

大校看着这对画风清奇的师徒,清了清嗓子:“叶女士,花筝同学的付出,国家不会忘记。关于后续的补偿和疗养,我们……”

“打住。” 叶昭抬手打断他,扇子指向床头柜上的刺刀,“那东西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刺刀的嗡鸣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但刀身泛着层温润的光泽,像是有生命般微微搏动。

“这是……” 大校顿了顿,“是先烈遗物,我们计划送进军事博物馆永久封存。”

“封存?” 叶昭嗤笑一声,拿起刺刀掂量着,“你们知道这刀里锁着多少执念?赵铁峰的,他班长的,还有那些没留下名字的…… 如今又见了血,还是花筝的血!就这么封进玻璃柜,是打算让他们再憋个几十年?”

苑烨心头一震,想起花筝之前说的那些关于 “赵铁峰” 的往事,原来叶昭全都知道。

“那您的意思是……” 大校的语气变得恭敬起来。

“找个晴天,去鸭绿江边烧了。” 叶昭的声音忽然变得很轻,指尖拂过刀身的缺口,“把灰撒回江里,让他们顺着水流回家。四川的担担面,山东的大馒头,广东的艇仔粥…… 总不能让他们连家乡的味道都忘了。”

她把刺刀放回原位,转身看向大校:“说吧,找我徒弟进你们那个什么‘特别行动组’,给多少俸禄?管不管饭?有没有年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